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祖父名苏序,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闲侃那些发生在苏轼身上的逸闻趣事是什么,苏轼的趣事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是“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苏轼其人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爱美食,与朋友的相处颇多乐趣。后人对他的豪放洒脱极为尊崇,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逸闻趣事呢!

一、发愤、立志

据说,苏轼少时在父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父亲的诗朋词友们的称赞。因此自己亦有些飘飘然,一日,年少气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副对联贴于自己的书房门口: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老父苏洵一日得闲,到他的书房来检查他的学业,抬头看见对联,对儿子的不谦虚态度,感到很生气。于是,找来几本文辞深奥的古书喊道:“轼儿,你细细读之吧!”说罢叹息而去。苏轼看了一本又一本,书上的字、词、句他居然有很多不认识、不理解,心中惭愧不已。于是,他赶紧提笔将门上联语各加了两个字“发愤”和“立志”。从此以后,苏轼虚心学习,日夜攻读,终于以他的勤奋努力,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造诣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闲侃那些发生在苏轼身上的逸闻趣事是什么,苏轼的趣事

二、“出人头地”

苏轼在很年轻的时候便已崭露头角。在全国选拔进士的会考中,由于他的文章言辞铿锵,文气充沛,不拘古法,活用典故,因而获得了主考官欧阳修及其他评卷官员们的高度赞赏。据传说,当时欧阳修本想将他评为第一,但又怕这个卷子是自己学生曾巩所作的,所以给判了个“第二”。后来,在礼部口试中苏轼又以《春秋对义》获得第一名。欧阳修极为赞叹,说:“此人是当今奇才,我应当放手让他出人头地。”被欧阳修这么青眼相看的苏轼之名顷刻间便传遍天下。并且中华成语“大家族”中还多了“出人头地”这样的一个典故!

三、东坡凉粉

闲侃那些发生在苏轼身上的逸闻趣事是什么,苏轼的趣事

相传苏东坡任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县)签书判官时,于凤翔东湖避暑,炎炎夏日里无清凉爽口之物下肚,特命人取滨豆(也称作小扁豆)研磨成粉,熬制成糊状,盛入石头器皿中待其冷却后,切成条状,配以盐醋辣椒等佐料凉拌,因其口感爽、滑、并有清凉解暑之功效,之后流传与凤翔民间。后人为纪念他称其为“东坡凉粉”并流传至今。

四、东坡肉

苏轼善烹调,盛传他做红烧肉的手艺最早在徐州时就已练成了。元丰三年,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虽然挂了个小小的空头官衔,实际上过着流放的生活。他穷得甚至过不了日子,后来靠朋友的帮助,弄到一块地,自己收拾、耕种起来。并亲自整理场地,在东边山坡上盖了一间屋,给自己起了一个别号:东坡居士。后来,人们常把苏轼叫做苏东坡。在此期间,他还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做法写入一首《食猪肉诗》中。只不过,红烧肉仅在当地有些影响,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

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任职杭州时的“东坡肉”。宋哲宗元祐四年,苏轼回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非常感激苏轼,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地去给他拜年。苏轼收了以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把它们又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皆赞味美,从此以后,“东坡肉”便成为一道闻名遐迩驰名天下的名菜了。

闲侃那些发生在苏轼身上的逸闻趣事是什么,苏轼的趣事

还有一个传说的说法:苏东坡云游四海时来到永修境内一个叫艾城的地方。正是三伏天,机缘巧合之下苏东坡救了一个中暑的小孩。孩子的父亲是位农夫,他特地去买了两斤猪肉,用一束稻草捆着提了回来,问苏先生喜好的口味。恰巧,苏东坡正在赋诗填词,口中朗朗念着:“禾------草-------珍---------珠-------透心香......”。孩子父母听了,以为是让他们把肉和着稻草整块煮熟,并要把肉煮透。吃饭时,菜端上桌来,苏东坡见一块整肉,没斫没切,还用稻草捆着,不知什么原因,又不好意思开口。农夫挺奇怪,就对苏东坡说:“早上我去问你,你不是说‘和草整煮透心香’吗?我是按照你的意思弄的这道菜,先生怎么不吃呢?”苏东坡听后才恍然大悟。没想到猪肉掺杂着稻草香味,倒也十分清香可口。吃完饭,农夫夫妇出门去了。东坡见主人如此盛情款待自己,心下十分过意不去。他从包袱里取出五两纹银,并留下一张字条:“主人盛情难却,东坡不辞而别”就离去了。农夫夫妇回家后才知道,原来救自己孩子的恩人竟是鼎鼎大名的苏东坡先生。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学着用稻草捆扎猪肉煮着吃……后来,这种香酥可口的猪肉菜肴便被老百姓们称作“东坡肉”,一直流传了下来。

五、与黄庭坚的故事

闲侃那些发生在苏轼身上的逸闻趣事是什么,苏轼的趣事

①东坡鱼: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肉外,其烧鱼的手艺也堪称一绝。一次,苏轼下厨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黄庭坚是中国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苏轼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知道他又是来蹭饭卡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右禾。”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道:“那把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也只能哑然失笑了,只得乖乖地地刚烧好的鱼捧上了餐桌。

②对联“炼”字:苏轼与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看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一人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 , 淡月隐梅花。苏轼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纵观二人对联,苏轼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闲侃那些发生在苏轼身上的逸闻趣事是什么,苏轼的趣事

③皛(jiao)饭与毳(cui)饭:苏轼复官后,曾跟黄庭坚乱侃:“我在牢里时,每天吃的是三白饭,照样很香甜,世间美味不过如此!”。黄庭坚奇问什么叫三白饭,苏轼答道:“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此事说过苏轼也就忘了。一日接到黄庭坚请帖,邀苏轼去他家吃皛(jiǎo)饭。苏轼欣然应约,并对夫人道:“黄庭坚乃当世学士,读书甚多,他这皛饭定是稀珍之物。但等苏轼到了地方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又被黄庭坚戏弄了。过了几天,黄庭坚也接到苏轼请帖,邀他去吃毳(cuì)。黄庭坚知道苏轼要报复,但出于好奇,又特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什么,终于还是去了。这天,苏轼陪着黄庭坚从早上神侃到晚上,把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背。实在忍不住了,只好催问毳饭呢?苏轼慢吞吞地答到:“盐也毛(没,音mǎo, “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 黄庭坚惊愕之后,两人同时大笑。

六、与佛印的故事

①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狗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提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闲侃那些发生在苏轼身上的逸闻趣事是什么,苏轼的趣事

②一日,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做好的鱼端上桌,忽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佛印害怕吃鱼的秘密被苏轼发现,忙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出门迎接苏轼。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桌上反扣着磬 ,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时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里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着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佛印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么这么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不由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来大饱口福吧!”

闲侃那些发生在苏轼身上的逸闻趣事是什么,苏轼的趣事

七、吟诗斗智

二十岁的时候,苏轼到京师去参加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并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匆匆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排骨。“诸葛亮隆中种菜。”最后一个傲慢地端起了仅剩的青菜。菜分完了,六个举人正兴高采烈地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拢到了自己的面前,惬意地吃喝起来。

八、东坡赤壁

闲侃那些发生在苏轼身上的逸闻趣事是什么,苏轼的趣事

在政治上失意的日子里,苏轼常常游览山水,写作诗歌,抒发他的心情。有一次,他打听到长江边有个名胜古迹叫做赤壁,就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里,约了几个朋友,乘着小船到赤壁去游览。在那里,他想起三国时期曹操和周瑜大战的情景,触景生情,十分感慨。回来以后,写了一篇文章,叫做《赤壁赋》。不但是写散文和写诗的高手,在词的写作上,苏轼也有很高的成就。在游赤壁之后,他又写了一首《念奴娇》(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掠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虽然苏轼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但是他在地理上却出了一个不小的差错:黄州的赤壁并不是周瑜火烧曹军的地方。三国的赤壁在今武汉的上游,而黄州却在武汉的下游。)不过,黄州的赤壁却因为苏轼的这个差错出了大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大文学家,它就被称为“东坡赤壁”。

九、苏轼退房

苏轼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肖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就在这年的七月,苏轼客死于租住的房子之内。(见宋 费衮《梁溪漫志》)

闲侃那些发生在苏轼身上的逸闻趣事是什么,苏轼的趣事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除了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很高的造诣外,他在生活中也善于观察学习,总能在漂泊的人生中笑对困境,从点点小事中求得生活的乐趣,这十分令人钦敬!进退自如,宠辱不惊,无往而不可。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人景仰的典范。

如何让世界变得美好?有人这样回答道:“很简单,那就是让自己变得美好!”苏轼的一生,岂不正是这样的?他不能改变环境,不能改变其他人的看法,但是他却能够改变自己,不断地改变自己,让自己用心地去生活。世事无常,落魄潦倒时不妨学习一下苏轼,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闲侃那些发生在苏轼身上的逸闻趣事是什么,苏轼的趣事

△苏堤春色新

闲侃那些发生在苏轼身上的逸闻趣事是什么,苏轼的趣事

苏轼的趣闻轶事

1、水果和药

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刘贡父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刘贡父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

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2、生死一线

苏轼入狱后,神宗皇帝为了试探他有没有仇恨天子之意,特派一个小太监装成犯人入狱和东坡同睡。白天吃饭时,小太监用言语挑逗他,苏轼牢饭吃得津津有味,答说:“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

夜里,他倒头睡,小太监又撩拨道:“苏学士睡这等床,岂不可叹?”苏轼不理不会,用鼾声回答。小太监在第二天一大早推醒他,说道:“恭喜大人,你被赦免了。”要知道,那一夜可是危险至极啊。只要苏轼有一点牢骚和吃不香睡不稳的异样举动,危在旦夕。

3、涵养

朝廷保守派复辟后,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盘被废。此时,同为保守派的苏轼却主张对新法不能全盘否定,应存良箅渣区别对待,因此与司马光发生激烈冲突,再度被贬瓜州。苏轼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

闻得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

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的吧!话题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这时候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

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纳自愧不如!”佛印答道。

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苏轼懵了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

“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

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与佛印大师成了莫逆之交。

4、东坡吃草

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5、对联退敌

北宋时期,宋人屡遭辽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 。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

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

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

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

闲侃那些发生在苏轼身上的逸闻趣事是什么,苏轼的趣事

苏东坡的趣事

1、聚宴争菜

苏东坡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参加科举考试。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商议好备下酒菜,请苏东坡赴宴,打算戏弄他。苏东坡接到邀请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个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行完令可以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连声叫好。

“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去。“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盘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地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东坡时,苏东坡却不慌不忙地一拍桌子,喝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那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享用,那六个举人只能干瞪眼。

2、考官出题

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时,在当地开课讲学,培养出许多知名学子。朝廷派来一名考官,名为巡视讲学,实为查看动静。考官来到后,想把东坡的名声压下去。一天清早,他对东坡说:“苏学士名扬四海,想必高足也是满腹文章,我要见识见识,请找几名前来面试。”

苏东坡即刻挑了十名学生来见考官。考官指着外面的宝塔出了上联: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结果学子们都对不出来,一个个满面羞惭,低头摇手。考官带着嘲笑的口吻说:“苏学士,这……”苏东坡不慌不忙地说:“他们已经对出来了,对的下联是: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考官无言以对,只好自我解嘲说:“苏学士真是名不虚传,佩服佩服!”

3、痛骂和尚

一天,苏东坡到一寺庙游览,听说寺里的主持和尚行为不端,心中不免厌恶。可是那主持对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却毕恭毕敬,还死皮赖脸向苏东坡求字。苏东坡提笔在手,疾书一联: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火尽炉寒,来把意马拴牢。

那住持喜不自胜,将对联悬挂于高处,许多人见了,都捧腹大笑。原来,这副对联道出了两个字谜,谜底是:秃驴。

4、邀朋捉虱

传说苏东坡有一个妹妹,绝顶聪明,通常被人称为“苏小妹”。有一次,苏东坡邀请好久没见面的黄庭坚来做客,并亲自出门迎接。苏小妹看到哥哥高兴的样子,就出了个上联和哥哥开玩笑,“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合为“朋”字。

苏东坡也喜欢和妹妹开玩笑,当即对上一句,“小妹窗前捉半风”,“风”的繁体正字是“风”,“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苏小妹气得扭头就走。

5、尸骨相对

有一天,苏东坡与佛印一同乘船游览扬州瘦西湖。船到湖心,佛印突然拿起上面有苏轼题诗的一把扇子,扔到了水里,同时大声说道:“水流东坡诗(尸)”。

苏东坡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抬头看见湖边一只狗正咬着一块骨头,脱口而出:“狗啃河上(和尚)骨”。两人对视,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