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草纸早于蔡伦3000年,埃及才是造纸术的发明者?别逗了

有网友提出疑问,如果纸张是中国人首先发明,那为何埃及人早我们几千年就发明莎草纸?

其实答案很简单,莎草纸根本不是纸,就像同样用于书写材料的兽皮、竹木简、乌龟壳也不是纸一样的!

纸是蔡伦发明的吗,莎草纸比中国造纸早么

与莎草纸概念相近的一种"纸",是羊皮纸。没有人会觉得羊皮纸也是纸吧?

今天咱们就来辩一下,什么是纸?莎草纸为什么不是纸?

纸,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是"用植物纤维制造,能任意折叠用来书写的片状物。"很明显,埃及的莎草纸和欧洲的羊皮纸都不符合这两个条件。

莎草纸用植物制造,但不是用植物纤维制造,更不能随意折叠。

纸是蔡伦发明的吗,莎草纸比中国造纸早么

莎草纸制造,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开始了,距今有5000年的历史。那个时候,埃及已经有了文字使用,已经有了国家,而世界上其他大部分地区,还处在原始社会。比如中国,那时候还处在三皇五帝的传说时期,夏朝建立在公元前2070年,比莎草纸完了1000年。

莎草纸的制造工艺是这样的:

纸是蔡伦发明的吗,莎草纸比中国造纸早么

莎草茎的硬质绿色外皮削去,把浅色的内茎切成40厘米左右的长条,再切成一片片薄片。切下的薄片要在水中浸泡至少6天,以除去所含的糖分。之后,将这些长条并排放成一层,然后在上面覆上另一层,两层薄片要互相垂直。将这些薄片平摊在两层亚麻布中间趁湿用木槌捶打,将两层薄片压成一片并挤去水分,再用石头等重物压(今一般用机器压制),干燥后用浮石磨光就得到莎草纸的成品。

从这一段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莎草纸其实就是把莎草这种植物削成片,然后按压在一起,根本没有提取植物纤维的过程。

纸是蔡伦发明的吗,莎草纸比中国造纸早么

世界上最早的莎草纸文献,如上图,是埃及古王国时期第四王朝胡夫法老时期的作品,距今4500余年。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莎草纸,其实很厚,层次感很强。如果进行折叠,可能直接就破碎了。

所以,莎草纸根本不是纸。

羊皮纸也不能算是纸,当然,也不是羊皮。

纸是蔡伦发明的吗,莎草纸比中国造纸早么

羊皮纸,千万别以为就是直接在羊皮上写,那样太重了,没法用。羊皮纸的概念是羊皮制成的纸形薄片,用于书写。埃及托勒密王朝害怕希腊人与他争夺地中海文化霸权,禁止向希腊出口莎草纸,自力更生的希腊人发明了羊皮纸。

羊皮纸的发明,大约相当于中国的战国中晚期,距今2500年,比造纸术早了四五百年。

纸是蔡伦发明的吗,莎草纸比中国造纸早么

羊皮纸,并不是皮革产品,在浸泡石灰水去毛除脂阶段与制革相同,其后用专用的木框极力拉伸,用物理性的拉伸状态干燥并保持状态固定,没有采用化学手段获得纤维。

说白了,羊皮纸就是拉宽拉长了的羊皮。

这两种制造工艺太简单了,相比之下,我们国家的蔡伦纸,那简直就是鬼斧神工!

先说比蔡伦纸还要早的灞桥纸,麻纸。

纸是蔡伦发明的吗,莎草纸比中国造纸早么

考古发现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纸是麻纸。1957年,西安灞桥砖瓦厂工地上,发现了一团废麻丝,专家说这是"西汉墓"出土的纸,并命名为"灞桥纸"。后来陆续出现的甘肃天水"放马滩纸"、敦煌"麻纸残页"等都是此类。

这些"西汉纸"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纸?说法不一。

纸是蔡伦发明的吗,莎草纸比中国造纸早么

198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吉星在日本讲学时曾对纸下了这样的定义:首先是植物纤维;第二,这种植物性纤维是单个的,即一根根分散的纤维,它们被分散、提纯,然后再交织组合起来;第三,表面平整;第四,具有实用性,例如包装、书写用;最后还要有一定的物理强度。

1980年,轻工部造纸所对灞桥纸进行鉴定后让认为,灞桥纸的前卫多是定向排列,没有出现造纸术中的打浆过程。所以,灞桥纸不是纸,是"出土纤维片"。

但是经过中外专家的多次研究,最终中在1990年给出了结论"纸纤维不但分散,而且分布均匀,纤维按异向交织紧密,为麻类植物纤维纸。"

纸是蔡伦发明的吗,莎草纸比中国造纸早么

所以,我国造纸的开端,不晚于西汉。蔡伦的作用在于,大大降低了纸张制造的成本,让普通人也能用的起纸了。

《后汉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纸是蔡伦发明的吗,莎草纸比中国造纸早么

蔡伦敏锐地发现,树皮、麻头和破布都有植物纤维,经过一系列工序制造下来,就能形成洁白坚固又轻薄的纸张。这对于中国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在世界文化传播历史上都有着决定性意义。

纸是蔡伦发明的吗,莎草纸比中国造纸早么

如果纸张是中国人首先发明,那为何埃及人早我们几千年就发明莎草纸?

据我所知,莎草纸根本不是纸,就像同样用于书写材料用的兽皮、竹木简、乌龟壳一样。 

与纸莎草的概念相似的“纸”是羊皮纸。没人认为羊皮纸是纸,对吧?

根据百度百科全书的说法,纸是“由植物纤维制成的,可以自由折叠书写。”显然,埃及纸莎草和欧洲羊皮纸都不符合这两个条件。

纸莎草是由植物制成的,但不是由植物纤维制成的,更不用说折叠了。

早在公元前3000年,纸莎草的制造已有5000年的历史。那时,埃及已经有了文字,有了一个国家,而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原始社会。例如,当时的中国还处于三皇五帝的传说时期。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比沙纸草在1000年前完成。

纸莎草的制作过程如下:

将40厘米长的芦苇茎切成细条,再切成40厘米厚的硬茎。切片应在水中浸泡至少6天以除去糖分。然后,将条带并排排列成一层,然后在其上铺设另一层。这两块薄板应该互相垂直。将这些床单铺在两层亚麻布的中间,趁湿用木槌敲打,将两张床单压成一张,挤出水分,然后用石头等重物(今天通常用机器压榨),干燥后用浮石磨光,即得香附成品。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莎草实际上是把莎草切成块,然后把它们压在一起的过程。根本没有提取植物纤维的过程。

如上图所示,世界上最早的纸莎草文献是4500多年前古埃及王国第四王朝胡夫的作品。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纸莎草其实很厚,层次感很强。如果你把它折起来,它可能会直接断开。

所以,纸莎草根本就不是纸。

当然,羊皮纸不是纸,也不是羊皮纸。

羊皮纸,不要以为是直接写在羊皮上。它太重了,不能用。羊皮纸的概念是用羊皮纸制成的纸状纸,用于书写。埃及托勒密王朝害怕希腊人与他争夺地中海文化霸权,并禁止向希腊出口纸莎草。自力更生的希腊人发明了羊皮纸。

羊皮纸的发明与中国战国中后期大致相同,距今2500年,比造纸早四五百年。

羊皮纸不是皮革制品。同制革用石灰水脱毛脱脂。之后,用特制的木架进行拉伸。通过物理拉伸状态干燥并保持固定状态。纤维不是用化学方法得到的。

说白了,羊皮纸就是拉长的羊皮。

这两种制造工艺都太简单了,相比之下,我国的蔡伦纸,那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做工!

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纸是麻纸。1957年,西安市灞桥砖瓦厂工地上发现一组废麻丝。专家称,这是“西汉墓”出土的纸,取名“灞桥纸”。后来,甘肃天水的"放马滩纸"、敦煌"麻纸残页"都是这样的。

纸是蔡伦发明的吗,莎草纸比中国造纸早么

如果纸张是中国人首先发明,那为何埃及人早我们几千年就发明莎草纸呢?

在近代汉学家艾约瑟总结的“古代中国四大发明”里,“造纸术”显然是非常耀眼的一项。当然,也是被许多“海外学者”至今质疑极多的一项:在中国发明造纸术之前,古埃及人早已发明的“莎草纸”,“发明造纸术”这个“荣誉”,还能放在中国人头上吗?

这事儿,就得先瞧瞧,这在今天许多“历史票友”间“圈粉”的“古埃及莎草纸”,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纸”。

莎草纸,起源于古埃及,今天已知的最早莎草纸文献,来自于古埃及第五王朝(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350)的阿布塞神庙。确实比中国造纸术“早两千多年”。而到了古埃及第十二王朝(公元前1991年——公元前1788年)时,莎草纸已广泛应用于古埃及人“通信”“抄写文书”“礼赞神明”等书写活动中。在“中国造纸术”出现的西汉年间,同时代的古埃及托勒密王朝,从“种植莎草”“制造莎草纸”到“收购销售莎草纸”,都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当时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里,也收藏着大量“莎草纸图书”。

甚至,同样是在中国两汉同时期,“莎草纸”的影响力,也几乎遍及整个西方世界。莎草纸被大量应用到古希腊、古罗马等各个地区,几乎风靡地中海沿岸。特别是在罗马时代,以美国学者彼得洛斯基的形容说“从不列颠到两河流域的广袤土地上都使用纸莎草纸”。今天发现的“纸莎草纸文献”,也包括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罗马文、希腊文、拉丁文、阿拉伯文、科普特文六种文字。以这个意义说,“莎草纸”不但是目前已知全世界最古老的“纸质书写媒介”,更是古埃及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那是不是说,作为“世界最早纸质书写媒介”的莎草纸,可以从中国手中抢走“发明造纸术”的“荣耀”呢?当然不能,因为别看是“纸质书写媒介”,但“莎草纸”哪怕比起汉代出现的“中国纸”,还是有本质不同。

中国的造纸术,今天公认起于西汉时期,而在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中国造纸的原料变成了更低廉的树皮,工艺也更严格,需要“浸湿”“切碎”“蒸煮”“打浆”等11道工序。这样的工艺流程,也与近现代造纸工业一脉相承——甘肃武威东汉墓葬里出土的汉代“旱滩坡纸”,无论质地还是工艺,都与现代纸张十分近似。

那莎草纸呢?比起“汉朝纸”的严谨流程,莎草纸却是把纸莎草外皮剥去切成薄片,然后经过浸泡敲打晾晒,变成长48厘米宽43厘米的莎草纸。整个过程可谓简单粗暴,“汉代纸”制作工艺里的几个关键步骤,更是一样都没有。这样造出来的“纸”,只能是“纸质书写媒介”,距离真正的“纸”还差太远。

所以,尽管莎草纸诞生后的几千年里,其制作工艺也一代代成熟进步,更一度风靡西方世界。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一张“莎草纸”上能承载的字很少。且“莎草纸”的质地薄脆易碎,遇到潮湿天气还容易发霉变质。外加看似“廉价”的莎草纸,原材料产地却单一,其原料“纸莎草”只产在尼罗河流域。于是西罗马帝国崩溃后,羊皮纸就逐渐在欧洲取代了莎草纸,阿拉伯帝国建立后,同时代的“唐朝纸”也传遍中亚西亚各地,八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更正式立法:“必须用纸(中国纸)来书写”。

至此,风靡西方世界数百年的“莎草纸”,在亚欧各国都渐渐淡出。以阿拉伯典籍《书目大全》记载,哪怕在“莎草纸”的故乡埃及,随着“中国纸”的流行,当地居民也纷纷“填平用于种植纸莎草的池塘”,甚至“纸莎草种植和莎草纸生产都逐渐绝迹”,渐渐成了个“历史名词”。

而比起当年“莎草纸”风靡西方各国的历史来,“中国造纸术”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无疑更深远。

其实,在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中国造纸术的发展,也并非原地踏步,相反历朝历代都发生变革。唐宋时代的纸张,特别是“高档纸张”,价格其实还很昂贵,大文豪欧阳修都曾感叹“学书费纸,尤胜饮酒费钱”。宋代官府的公文用纸,更是价格不菲,甚至还有人靠“卖官府废纸”赚钱。比如宋代文化名人苏舜钦与王象之,就都在“卖废纸”这事儿上栽了跟头,落得罢官甚至入狱。“卖废纸”都后果严重,可见“纸”的价值。

而发展到明清年间时,随着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更加成熟,纸的成本也更“亲民”:明清时代的中国造纸业,已经形成了多个产地,其浸解——洗涤——抄造——压榨——焙干的流程,几乎与现代造纸产业无二。纸的产量质量空前提高,明朝万历年间,2000张“抬连纸”的价格,只相当于一匹麻布,五十张上好“大呈文纸”价格,也不过能换一斤香油。明清时代繁荣的市民文化,火热的图书出版,都以这“亲民价”来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