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上,崇祯算得上一位好皇帝,他继位后勤于政事,生活节俭,使明朝好转了那么一丝,但明朝江山被祖宗祸害的差不多了,他终将无力回天,大明明朝还是亡国了。

朱由检为什么叫崇祯,清朝灭亡前后的溥仪

明朝即将灭亡之前,各地烽烟四起,民不聊生,崇祯皇帝为了安抚人心他多次下罪己诏,最后还是亡国了,他最终吊死在了煤山的歪脖子树上。

到了清朝,出现过康乾盛世繁荣时期,过了这段时期后,却也慢慢的走向衰弱,当到了慈禧掌握大权的时候,大清朝远远无法与明朝末年相比,此时的大清朝,受到外国人的欺辱,多次割地赔款,向外国人臣服。

朱由检为什么叫崇祯,清朝灭亡前后的溥仪

1911年,当得知武昌起义的消息后,清廷一片慌乱,为了安抚人心,溥仪也学着朱由检下了《罪己诏》,并且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

此时的袁世凯早已不跟清廷一条心,他暗中操纵北洋军怠战,并提出组织责任内阁,给他指挥水陆各军的全权等条件,要挟清廷。被逼无奈的清廷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并给他节制水陆各军的权利。

朱由检为什么叫崇祯,清朝灭亡前后的溥仪

当袁世凯掌控大权后,过了没多久,他一边逼迫溥仪退位,一边许诺给与他一定的特权。经过袁世凯的多次逼迫,以及给予某些特权的诱惑,被逼无奈的溥仪,最终下定决心退位。

1912年,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至此步入了明朝的后尘,大清朝亡国。

朱由检为什么叫崇祯,清朝灭亡前后的溥仪

同是亡国之君,为何崇祯令人肃然起敬,溥仪令人痛恨?

历史上,随着封建王朝的不断更迭,出现了许多的亡国之君,有的下场比较好,比如三国时期的刘禅,蜀汉亡国后,为了自保,说出了“此间乐,不思蜀”的话,最后安享晚年。有的下场比较凄惨,比如南唐后主李煜,最后竟被毒死,再比如隋炀帝,被部下杀死。

古代历史上的亡国之君有很多,但是被拿来做最多对比的就是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两人。同样是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朱由检与溥仪亡国时说的话,前者令人肃然起敬,后者让人痛恨不已。其实崇祯皇帝是一个特别有争议的皇帝,很多喜欢明史的人都说崇祯不是亡国之君,而是摊上了亡国之运。本来朱由检是不可能当上皇帝的,但是由于他的哥哥朱由校没有子嗣,所以按顺序由他继位。崇祯当上皇帝之后,十分的勤政,本来想大展拳脚,但是他的方法不对,手段不对,不会用人,加上内忧外患,明朝最终还是亡了。李自成攻进北京后,崇祯最终在煤山自缢,临死前,崇祯给李自成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虽然大明最终亡在了他的手中,但他临死之时想的还是天下的百姓,不禁让人敬佩。

我们再来看看末代皇帝溥仪。其实溥仪的命运也十分的凄惨,在他两岁的时候就被慈禧接进宫中,从此远离父母,只是溥仪登上皇位不久,大清就亡了,他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后来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为了能够再次称帝,溥仪说了这样的话:“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了多少人,抢了多少粮食和煤炭,只要怒让我当皇帝,我就不甘心”,这句话确实是溥仪说的,大家可以看看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这句话就在这本书里。

从朱由检和溥仪所说的话,我们可以看出二人的为人,一个临死时念的还是天下的百姓,一个想的还是当皇帝,孰是孰非,我们都心里有数。

朱由检为什么叫崇祯,清朝灭亡前后的溥仪

崇祯和溥仪都是末代皇帝,他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崇祯与溥仪都是末代帝王,虽然他们都是亡国之君,但是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崇祯继位的时候毕竟是真正做过皇位的,他在皇位上面也是兢兢业业做过一些事情的,无奈当时明朝已经岌岌可危了,大明王朝内部宦官的过度掌权,还有与朋党的争斗,外部还有满族外族的虎视眈眈,对外战争不断,登基后的崇祯也做过很多改革,可惜无力回天,最后国灭之后只能自缢身亡在煤山。

但是溥仪不一样,虽然他三岁就继位了,但是6岁就被袁世凯赶下帝王的宝座了,他总共在位时间才三年,而且还是个孩子,根本不能参与国事,就更别说什么建树跟政策了。而且溥仪在退位后还是得到了当时袁世凯的优待,继续住在紫禁城里面,除了没有帝王管理国家朝政的实权以外,该有的帝王礼遇和待遇,当时袁世凯还是给予溥仪的。所以说溥仪虽然是亡国之君,但是他没有像历史上面其他亡国之君那样,不是被杀就是自杀。

如果说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的话,就是他们都不是出自上任帝王的血脉,而是以宗亲过继的方式继承大统的。还有就是,溥仪和崇祯都有过挽救王朝的努力。

崇祯在位期间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今六下罪己诏,即便如此也没有能挽救当时的明王朝。溥仪虽然退位之后,是受到日本的蒙骗去了东北三省建立伪满政权,从根本上面来说,溥仪也是想重新复辟大清王朝,回复大清王朝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