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台湾高中生发现海王星外的太阳系天体“烛龙”2014 GE45=472235 Zhulong

全球首例:台湾高中生发现海王星外的太阳系天体“烛龙”2014 GE45=472235 Zhulong

全球首例:台湾高中生发现海王星外的太阳系天体“烛龙”2014 GE45= 472235 Zhulong

全球首例:台湾高中生发现海王星外的太阳系天体“烛龙”2014 GE45=472235 Zhulong

前排左一为指导老师林士超、左二为陈文屏教授,旁边则为当年发现天体的多位同学,如今他们已即将大学毕业。

全球首例:台湾高中生发现海王星外的太阳系天体“烛龙”2014 GE45=472235 Zhulong

2014年发现「烛龙」海王星之外的太阳系天体的兴大附中团队

据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网络天文馆」网站:由中央大学主导参加的国际「泛星计划」,利用泛星望远镜取得的第一手影像,寻找未知天体。 2014年,国立中兴大学附属高中学生分析泛星计划的影像,发现了一颗比海王星还遥远的小行星,这是全球首次由高中生发现海王星外的太阳系天体。这颗小行星大小约200公里,距离太阳平均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56倍(56个天文单位),比海王星甚至冥王星更远。

当年发现时给予的暂定编号为2014 GE45,并于2017年由兴大附中的全校师生命名为妈祖,但此名并未被国际天文联合会(IAU)认可,经过多次的命名讨论及轨道验证,2018年,IAU给予其永久编号小行星472235,并于近日接受兴大附中学生投票命名该天体为「烛龙」,现其全名为(2014 GE45= 472235 Zhulong)。

烛龙,是神话山海经中的神怪,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文中描述烛龙为人面蛇身,通体红色,张闭眼可控制日夜,吐吶则控制冬夏,其形象虽有各种解释,但以极光说最为类似。

指导老师林士超回忆当时刚发现该星体时,因为移动量很低,以为该星正朝着地球直线飞来,误认为是潜在危险天体,经过后续的多次观测,才证实是海王星外天体。中央大学天文所教授陈文屏是泛星计划台湾的共同主持人,他说:「这次的发现很幸运,小行星分类印证了小心求证的科学过程,而一旦好运掉下来,准备好的人才能伸手接住。这次的命名过程蜿蜒曲折,很高兴神话烛龙跃向太空变身为烛龙小行星。」今年10月至11月,台湾正在参加 IASC小行星搜寻活动,这次有将近30所学校,超过百余位学生参与,期待更多人好好准备伸出双手。

数据源:IAU-Minor Planet Center(http://www.minorplanetcenter.net/db_search/show_object?object_id=472235)

相关报道:破世界纪录!兴大附中学生发现「海王星外」新天体正式命名「烛龙」

据ETtoday(王致凯):国立中兴大学附属高中5名学生,5年前参与国立中央大学主持的国际「泛星计画」搜寻未知天体,果然新发现一颗远在海王星轨道外的小行星,不仅创下台湾高中生纪录,也是全球首例。国际天文学联盟(IAU)近日正式认可学生的提议,将该天体命名为「烛龙」。

国际「泛星计画」是利用泛星望远镜取得的第一手影像,透过分析影像寻找未知天体。2014年,兴大附中指导老师林士超带领5名学生薛竹珺、纪政杰、林筠皓、谢昕莼、何艾玲,分析泛星计画的影像,发现了一颗比海王星更遥远的小行星,为全球首次由高中生发现的海王星之外太阳系天体。

中央大学说,这颗小行星大小约200公里,距离太阳平均距离为56个天文单位,意即地球与太阳距离的56倍,比海王星甚至冥王星更远。这种新型态的小行星,不同于一般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IAU经过冗长讨论才决定命名规则,当年参与的高中生,如今也快从大学毕业。

据悉,兴大附中2017年曾在校内举办过一次命名票选,全校师生当时原本希望将小行星命名为「妈祖」,但未被IAU认可。经过多年验证轨道与命名讨论,位于巴黎IAU于2018年给予小行星永久编号,并于近日正式接受兴大附中学生投票命名该天体为「烛龙」(2014 GE45= 472235 Zhulong“Torch Dragon”)。

「烛龙」为《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的红色妖神,书中描述其人面蛇身,张闭眼控制了日夜,吸吐气则控制了冬夏,发出火焰照亮了九幽重暗。

当年参与发现小行星的学生何艾玲,目前就读台湾大学地质系四年级。她表示,永远也忘不了当年在萤幕上寻找星点的辛苦,以及与同学讨论的乐趣,很高兴能为这个世界第一的发现作出贡献。

兴大附中指导老师林士超说明,海王星轨道之外的这些小天体,也被称为「古柏带天体」,有助于研究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林士超回忆,当初刚发现这颗小行星时,因为位置变化慢,团队一度以为该天体往直直往地球而来,误认是近地小行星,经过后续观测,才证实是位在海王星轨道之外的遥远天体。

相关报道:兴大附中团队发现小行星取山海经典故命名烛龙

据中央社记者陈至中台北5日电:中兴大学附属高中师生组成的团队,于民国103年分析「泛星计划」影像,发现一颗海王星外太阳系天体,这颗小行星近日透过学生投票,取「山海经」典故命名为「烛龙」。

在中央大学主导下,广招台湾学生参与「泛星计划」,利用泛星望远镜取得的第一手影像寻找未知天体。兴大附中团队于103年发现了一颗比海王星还遥远的小行星,大小约200公里,距离太阳平均距离是56个天文单位(地球与太阳距离的56倍),甚至比冥王星更远。

中央大学今天发布新闻稿指出,这是全球首次由高中生发现海王星之外的太阳系天体。不同于一般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经过冗长讨论才决定命名规则,于107年给予永久编号,并于近日透过兴大附中团队投票,正式命名为「烛龙」(2014 GE45= 472235 Zhulong“ Torch Dragon”)。

中央大学指出,「烛龙」是「山海经」中的红色妖神,人面蛇身。传说中祂张眼、闭眼间就控制了日夜,吸气、吐气之际便控制了冬夏,并会发出火焰照亮黑暗。

当年参与「泛星计划」的兴大附中团队学生,现在都快大学毕业,目前就读于台湾大学地质系4年级的何艾玲就是其中之一。她忘不了当年在屏幕上寻找移动星点的辛苦,以及与同学讨论的乐趣,很高兴贡献了「发现指」,希望之后还能继续类似的学术研究,再续小行星缘。

兴大附中指导教师林士超回忆,「烛龙」刚被发现时,位置变化很慢,有可能是往地球直直而来,而被误认为近地小行星。但经过后续观测,才证实是位在海王星轨道之外的遥远太阳天体。

中央大学天文所教授陈文屏表示,「烛龙」的发现相当幸运,但好运掉下来时,准备好的人才能伸手接住。今年10月到11月,台湾也有30多所学校、超过百名学生参与小行星搜寻活动,期待有更多发现。

相关报道:世界第一,烛龙在天!台湾高中生率先发现海王星外太阳系天体

据台湾国立中央大学:由中央大学主导参加的国际「泛星计划」,利用泛星望远镜取得的第一手影像,寻找未知天体。 2014年中兴大学附属高中学生分析泛星计划的影像,发现了一颗比海王星还遥远的小行星,这是全球首次由高中生发现海王星之外的太阳系天体。这颗小行星大小约200公里,距离太阳平均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 56倍(56个天文单位),比海王星甚至冥王星更远。

这种新型态的小行星,不同于一般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经过冗长讨论才决定命名规则,当年参与的高中生,现在已经快要大学毕业。小行星发现之后,经过多年验证轨道与命名讨论,位于巴黎的国际天文学联盟(IAU)终于在2018年给予永久编号,并于近日正式接受兴大附中学生投票命名该天体为「烛龙」(2014 GE45= 472235 Zhulong“Torch Dragon”)。烛龙是山海经当中的红色妖神,人面蛇身,张闭眼控制了日夜,吸吐气则控制了冬夏,发出火焰照亮了九幽重暗。

当年参与的学生何艾玲,现就读台大地质系四年级,仍忘不了当年在屏幕上寻找移动星点的辛苦,以及与同学讨论的乐趣,很高兴贡献了这个世界第一的发现指,也希望之后能够继续类似的学术研究,再续小行星缘。

指导老师中兴大学附属高中林士超老师说明,研究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的这些小天体,也称为古柏带天体,有助于研究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林士超老师清楚记得这颗小行星刚被发现时因为位置变化很慢,有可能是因为往地球直直而来,而被误认为近地小行星,但经过后续观测,才证实是位在海王星轨道之外的遥远太阳天体。

中央大学天文所陈文屏教授是泛星计划台湾的共同主持人,负责安排台湾学校参与这些搜寻活动,期望师生在工作与课业之余,能够动手做,学习团队合作,并在国际舞台竞争。陈文屏说这次的发现很幸运,小行星分类印证了小心求证的科学过程,而一旦好运掉下来,准备好的人才能伸手接住。这次的命名过程蜿蜒曲折,很高兴神话烛龙跃向太空变身为烛龙小行星。今年10月到11月,台湾正在参加 IASC小行星搜寻活动,这次有将近30所学校,超过百余位学生参与,期待更多人好好准备伸出双手。

(奇趣网 www.QiQu.net 收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