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发现宇宙大爆炸后15亿年后形成的星系盘 挑战传统理论

沃尔夫星盘挑战传统星系形成的理论。图为画家构想图。

天文学家发现宇宙大爆炸后15亿年后形成的星系盘 挑战传统理论

(左至右)VLA及ALMA拍到的沃尔夫星盘图片。

天文学家发现宇宙大爆炸后15亿年后形成的星系盘 挑战传统理论

尼勒曼(图)领导是次研究

据东网:天文学理论传统认为,宇宙星系盘是在宇宙大爆炸后,由多种物质及热气体冷却分层合并形成的恒星,经约60亿年才能组合而成。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近日观察到一个距地球约123亿光年、宇宙大爆炸后15亿年后形成的星盘,并不停旋转吸入冷的尘质,快速地形成恒星,挑战传统星系形成理论。

德国海德堡马克斯普朗克天文学院(MPIA)的天文学家尼勒曼(Marcel Neeleman)领导是次研究,他于2017年透过位于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巨型列阵无线电天文望远镜(ALMA)研究一颗遥远类星体的光线时,发现编号DLA0817g、又名为沃尔夫星盘(Wolfe Disk)的星系,这是至今发现过最遥远的旋转星盘。

尼勒曼之后与来自美国、日本等的科学家组成团队,借助设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甚大阵列射电望远镜(VLA)及美国太空总署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分别收集沃尔夫星盘的分子质量和紫外光数据。经分析后,发现沃尔夫星盘是一个较冷的尘质旋转盘,表明落入的气体可能是冷的,令星盘迅速凝结。

参与研究的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天文物理学家普罗哈斯卡(Xavier Prochaska)指,沃尔夫星盘以每秒约272公里的速度旋转,星系的质量是太阳的720亿倍,将宇宙大爆炸后仍未冷却的气尘吸入,快速地形成恒星,速度是银河系的至少10倍,可称得上是“多产”的星系盘。上述研究周三(20日)刊登在学术期刊《自然》。

(奇趣网 www.QiQu.net 收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