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无陵寝制度。皇帝死后,依照习俗,一律秘密安葬。据《元史》记载,自成吉思汗开始,诸帝死后埋葬在一个叫起辇谷的地方。明朝时,在阿尔泰山和肯特山之间的高原上,建立了纪念性的成吉思汗陵寝,这里距秘葬的起辇谷其实是有相当距离的。13世纪的百年间,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主角是蒙古族。蒙古族由于出了一个伟大的英雄人物铁木真,一度使全世界对其瞠目而视。数以万计的蒙古骑兵纵横驰骋于亚欧大陆,建立了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蒙古大帝国,促进了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成吉思汗陵墓到底在哪

统一了蒙古族的铁木真,被蒙古人尊奉为“成吉思汗”,意为至高无上的君主。铁木真的孙子忽必烈后来在中国建立了元朝,被称为元太祖。

照汉人的礼仪,这样的伟大人物,死后必定要建规模庞大的帝陵,既要让死去的皇帝过上与活着的时候同样阔绰的生活,又要向后人显示皇家的威严。但蒙古皇帝却不这样,不但是成吉思汗的陵墓不知道在哪里,就连忽必烈以下各位元朝皇帝的陵墓今天也没有找到。按蒙古习俗,皇帝死后,一律实行秘密安葬。《元史》云:“国制不起坟垄。葬毕,以万马蹂之使平,弥望平衍,人莫知也。”埋葬皇帝的地方,派群马一踏,如平地一般,时间一长,青草树木一片绿油油,就谁也不知道了。

也许有人会说,在今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的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不是就有一座成吉思汗陵墓吗?其实,这是一座后来建造的象征性陵寝。这座规模宏大、款式别致的蒙古式宫殿,其主体是一个仿元朝城楼式的门庭和三个相互连通的蒙古包式大殿,正殿的八角飞檐下写着“成吉思汗陵园”蒙汉文金色大字。在正殿的中央,一尊高5米、神态威严的成吉思汗汉白玉雕像令人肃然起敬。

后殿内分别供奉着成吉思汗、大皇后勃儿帖和另两位皇后以及两位胞弟的灵柩。东殿内供奉着成吉思汗的第四子,也就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父母(拖雷夫妇)的灵柩,西殿陈列着表现成吉思汗文治武功的战刀、马鞍等。这样一座陵园,为什么不是成吉思汗真正的陵墓?1227年8月,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回师途中病逝于六盘山清水的行宫里。之后,他的遗体被运回蒙古大本营安葬。

葬在哪里?《元史》说葬在起辇谷,但没有其他情节和过程。《多桑蒙古史》说葬在斡难、怯绿连、秃剌三水发源之不儿罕·合勒敦诸山的一座山中。波斯人拉施特丁的《史集》对成吉思汗死后的情况记叙颇为详细。该书谈到成吉思汗死后,大臣们秘不发丧,在抵达达斡耳之前,将一路上遇到的人畜全部杀死。

蒙古有一座名叫不儿罕·合勒敦的大山,成吉思汗曾在那里选定了自己的坟墓。有一次,成吉思汗出去打猎,见到一棵孤树。他下了马,心情喜悦,说:“这个地方做我的墓地倒挺合适。在这里做个记号吧。”举哀时,诸王和大臣就按照他的命令选择了那个地方。如今那里森林茂密,那棵树和他的埋葬地已经辨认不出了。按该书,葬地确在合勒敦山的一处谷地里。

《马可·波罗游记》也可以证实上述说法是可信的:“一切鞑靼人的大罕和成吉思罕——他们的第一个主人——死后,按例应该葬在一座名叫阿尔泰的山上,无论他们死在什么地方,甚至相距100天的路程,也要把他的灵柩运送到阿尔泰去。这已经成为鞑靼皇族一种不可更易的传统风俗。

还有另一种风俗,在把君主的灵柩运往阿尔泰的途中,护送的人要将沿途遇到的一切人均作为殉葬者。他们对这些人说:‘请你离开凡间到陰间去吧,去服侍你们已经驾崩的领主吧!’他们完全相信这些被杀的人,在陰间真正会变成他们君主的奴仆。他们又将最好的马杀死,供给领主在陰间享用。当蒙哥罕驾崩后,遗体运往阿尔泰山的途中,护送的骑兵一路上把遇到的人,至少杀了将近两千人。”

成书于17世纪的《蒙古黄金史纲》中记载说:成吉思汗死后,“运往汗山大地,在那里营造了万世的陵寝,作了大宰相们的佑护,成了全体人民奉祀之神,建筑了永世坚固的八白室”。“而其真身,有人讲葬于不儿罕哈里敦。有人说葬在阿尔泰山陰、肯特山之陽,名为大鄂托克的地方”。伊朗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虽然没有写到成吉思汗的葬地,但是却具体写到了成吉思汗死后一年,各地的王公和亲属纷纷“聚会于怯绿涟河”的斡耳朵,举行忽邻勒台大会,一方面对成吉思汗祭祀,一方面推举窝阔台继承大汗。

元明之交的汉族学者叶子奇写的《草木子》中是这样记的:蒙古皇帝死后,用两片梡木,将中间凿空,如人体形状,然后将遗体放入,上面涂漆,用三圈金绳绑住,送到克鲁伦河与土拉河上游的肯特山中,再挖一个坑埋入。这与汉族皇帝用棺椁和殉葬品完全不一样。葬毕,使万马蹂踏,使泥土平整。再在上面杀死一头小骆驼,周围布置千余骑兵守护。第二年春天草一长,骑兵就移帐撤去。如果想祭祀,以所杀小骆驼的母亲为向导,看到老骆驼踯躅悲鸣的地方,就是埋葬皇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