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集体自杀,据记载常有单独或成群的鲸鱼,冒险游到海边,然后在那里拼命地用尾巴拍打水面,同时发出绝望的嚎叫,最终在退潮时搁浅死亡。

解释一

庞然大物也无助——鲸搁浅背后的无奈究竟是什么让这样的悲剧频频发生,让我们看看专家的说法:

鲸鱼集体自杀之谜

1.地形论。荷兰学者范、希·杜多克认为,鲸搁浅可能与海岸地形气象条件有关,因为它们多发生在坡度平缓的海岸。当鲸向这里发射超声波信号时,其回声信号会失真,使它根本探测不出深水的位置,从而导致迷途。研究证明,坡度平缓的海岸并不引起回声信号的混乱。搁浅的鲸群多发生在坡度平缓的海岸处是事实,这是因为在其他地形如海峡或悬崖峭壁等处不可能搁浅。因此地形的影响缺乏说服力。

2.失常论。有人认为鲸群可能受到意外的刺激而仓惶出逃,或为了躲避捕食者的追击或人的骚扰而有意登陆搁浅的。

3.向导论。有些人认为有些鲸喜欢群聚,群中常有某个成员充当领导,整个群往往随其一起游泳,一起觅食,也一起逃跑。当“头头”因病或遇害而上岸搁浅时,整群鲸也就随之同归于尽。

4.返祖论。一般都承认鲸是由陆生祖先演变而来的,而在其由陆生到完全水生的漫长历史演变过程中,它们的祖先一定出现过许多中间类型,即水陆两栖生活。当它们在水里遇到不利情况时,就逃上陆地,寻找安全之处躲避风险,久而久之便形成鲸的一种习性。故有人提出一种假说,认为鲸搁浅是遵循其祖先所确立的道路所致。

5.病因论。越来越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病因上。鲸之所以离水上岸,主要是由于病魔缠身,身体虚弱不堪,无力驾驭风浪,随波逐流被海水推上海岸,或是有意爬上海岸寻求喘息之机。因为在这里它不必每喘一口气都要挣扎着浮出水面。

6.摄食论。有人认为鲸的近岸摄食习性对其搁浅有一定的影响。当鱼和乌贼徊游近岸或产卵生殖时,鲸群也跟踪而来。由于嘴馋贪吃,恋食忘返,造成退潮后搁浅。

鲸鱼集体自杀之谜

早在2004年12月,美国的《科学》杂志就曾报道,根据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科学家的研究,部分科学家认为鲸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它们浮上海面过快造成。这个研究所的两位科学家在研究搁浅致死的抹香鲸的骨骼后发现小洞,他们解释这是抹香鲸骨骼都出现的骨头坏死的现象。抹香鲸可以潜到水下3200多米深的地方捕食,如果它们迅速浮上浅海,体内的氮气就会涌出形成气泡。这些气泡纠结在组织中会压迫神经,阻塞毛细血管,导致其肌肉缺氧,甚至会影响骨骼引起区域性坏死,留下多处小凹洞。这显示,抹香鲸“自杀”很可能是他们觅食时升水过急而付出的代价。

大自然也推波助澜?1997年,马尔维纳斯群岛海岸约300头鲸“集体自杀”。阿根廷学者分析后认为,当时太阳黑子的强烈活动引起了地磁场异常,发生了“地磁暴”,这破坏了正在洄游的鲸的回声定位系统,令其犯下“方向性”的错误。

英国国家海洋水族馆专家也曾猜测,可能是海底低频地震产生的声音冲击波干扰了这些哺乳动物的回声定位系统,从而使得它们误上了海滩。

又是人类惹的祸?环境污染也被环保主义者和科学家认为是鲸搁浅的原因。科学家们认为,那些污染海水的化学物质可能扰乱了鲸的感觉。此外,法国拉罗谢尔海洋哺乳类动物研究中心副主任科列德博士认为,军舰声呐和回声控测仪所发出的声波及水下爆炸的噪音,会使鲸的回声定位系统发生紊乱。

几年前,美国海军在巴拿马岛的深海中使用了大型的声呐设备,随后,一些鲸海豚纷纷搁浅死亡。国家海洋渔业服务部门及海军的调查者称,声呐的噪音导致了海洋生物的死亡。他们发现鲸的耳朵受到了严重的噪音损害,在鲸脑部及耳骨周围也有血迹。科学家称,海洋哺乳动物其实十分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受到惊吓。人类的海上演习也可能让它们惊慌失措。

从以上各方面看来,鲸搁浅发生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是也有很大程度的原因是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希望大家以后大家都能注意生态保护,多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此类悲剧能不在发生。

解释二

鲸自杀的真相1970年1月11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靠近皮尔斯堡的海面上,180多头小逆戟鲸突然冲上沙滩。海岸警备队试图把它们拖到海里去,可是鲸群仍旧硬往前闯,最后全部干死。

同年3月18日,一次抹香鲸集体自杀事件发生在新西兰。经过两个小时的暴风雨之后,绵延数百米的沙岸上,搁浅着46头雌鲸和13头雄鲸。

1979年7月17日,加拿大欧斯峡角海湾,一百多头巨头鲸突然冲上窄长的沙滩。渔民们开足水龙头,想把这些鲸鱼赶回海里去,可惜都无济于事。结果,自杀而死的巨鲸竟达135头之多。

这种神秘的自杀现象,自古以来就一直使人们感到困惑不解。

荷兰科学家杜多克,为了探明自杀的原因,在1962年分析研究了26种鲸计133桩的自杀事例,其中包括成群的和单只的。他发现,自杀的场地通常总是在低海岸,水下是沙滩、沙地,或者是淤泥的地区,再不就是远远地伸到海里去的海角。鲸的测位器官之所以不辨东西南北,主要是缓解的砂质海底造成的:鲸发出的信号一落到那上面就衰减了,不能再回到鲸那儿。一旦回声测位器官无法测向,就只好胡乱地游来游去,以致身陷绝地。

还有一种重要的因素是:平时,齿鲸类发出低频率的啪啪声,并注意接收从远处传来的带着信息的回波,这样就能准确地判断周围的地形地物。可是,当迫近捕捉物时,它们就发出越来越高的频率,并全神贯注于高频率的回声,因而就往往顾此失彼,忽略了低频回声所带来的关于附近海岸地形的不详信息。所以,鲸在摄食时,发生“自杀”的危险是直线上升的。

前苏联生物科学博士、海洋哺乳动物专家托米林认为,鲸集体“自杀”比单头“自杀”情况复杂得多,还牵涉到生理学和动物心理学的因素,而物理原因不过是集体“自杀”惨剧的最初一环而已。具体地说,鲸的保护同类的本能,才是造成所谓“自杀”现象的主要原因。

鲸鱼集体自杀之谜

这种保护同类的本能,是大自然关怀整个鲸种族的生存,而不是关怀一头海兽安危的一种体现。因而它们一接到信号,就象士兵接到命令一样,能立刻赴援。在这种情况下,鲸类的救护同类的本能大大压倒了保护自身的本能,所以完全将自身安危置诸度外,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向着发出信号的地方冲波逐浪而去。

每当一头鲸因回声测位功能受到干扰而陷入绝境时,它就发出遇难信号,其它鲸接到信号后受本能的驱使,便急忙赶来援救,而实际上是游向自己的坟场,使它们自己同样陷进遇难者先前陷进的那种困境。

还有种说法,海豚、鲸集体自杀,失去辨别能力,因为他们追逐海船,船体涂料(采用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防治贝类附着)还有鱼网防腐剂影响神经系统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