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太平轮的故事,如今只有在上海市档案馆的库房里才能找到些许支离破碎的记忆残片。遗憾的是,来到上海市档案馆,打开尘封的卷宗,那些残片还是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历史真相。

太平轮沉船之谜

1949年1月27日深夜,从上海开往台湾基隆的客船太平轮在驶离吴淞口不久后,在舟山群岛海域与一艘货船相撞沉没,千余乘客与船员被冰冷的海水吞噬。这是中国近百年来最大的海难,堪称东方“泰坦尼克号”事件。

太平轮究竟有没有超载

上海市档案馆共藏有572页有关太平轮海难的档案。“当晚,星斗满天,海面风平浪静且没有雾。”这是一位幸存者对海难当天天气的描述。天公作美,太平轮缘何在碰撞后这么快就沉没了?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原因是轮船超载。

据档案专家姜龙飞透露,太平轮原属太平船务公司,后被上海中联企业有限公司以每月7000美元的代价租赁过来作为上海与台湾基隆之间的往返交通工具。

该客货轮的核定载重为2050吨,而1949年2月1日出版的《大公报》披露:“载重逾额的太平轮原定26日启程,因装载钢条600吨,延到27日下午4时多才开。当这批钢条装了150吨时,船长即声明已足额,但因公司当局已收了600吨的运费,故只得照装。”

事后有人统计,太平轮起航时累计载重已达2700多吨,严重超载导致吃水线没入了浊黄的江面以下。货舱中,有往来行商为台北迪化街商铺准备的南北货、中药材,北京荣宝斋的玉器、古董,上海小儿科名医徐小圃珍藏的名人字画,甚至有传言说从故宫流散的怀素的字也在船上。另据《新闻报》载,船上“尚有陈果夫氏别克轿车一辆,车夫一人”……

一位名叫卢超的罹难者家属陈诉法庭,27日上午他送侄子上船,去台湾念书,“只见船上甲板已与码头齐平,以前上船时须由梯子上船,此次竟举足即可踏上”。

对于超载,中联公司并不认账,其董事兼副总经理马斯才在法庭上宣称:“太平轮当天载重2093吨(超载仅43吨),其中货物载重1409吨,货物中含‘重量货’,即钢条不到200吨,船行驶时吃水前14.02尺(1尺等于30.48厘米),后16.10尺,各尚有1尺富裕。”

太平轮沉船之谜

有多少乘客随船遇难

上海市档案馆保存的法院档案显示,在太平轮所有者——中联企业公司提供的名单里,正式登记的乘客是508名,但是还有很多人没有登记,通过各种方式上了船,这让事后有关生还者的统计变得很困难。

事发后,有多少人幸存?姜龙飞透露,1月27日,时间已交农历年关,从上海开往基隆的航班,春节前只剩下太平轮一家了。虽然太平轮的508张有效船票早已售罄,并且超额,达562张,但凭人情关系,加上足够的真金白银,大量的无票乘客仍然得以登船。路子广的人,甚至拿张公司高层的名片也能上船。

据《大公报》当年的报道称,事故发生后,一艘路过的澳大利亚军舰华尔蒙哥号救起了浮在江面上几近绝望的38名生还者。事后又有统计称全船生还者不过36人。

居住在海难事发地附近的渔民姜思章回忆,小年夜当晚出海捕鱼的父亲彻夜未归,直到第二天除夕夜才驾船返回。进门后父亲说,返航途中正逢太平轮失事,他与大伙合力救起数人。而传闻中有幸获救的生还者的踪迹,如今也已无从探寻。也许,终有一天,水下的太平轮被打捞上来,那些谜团才能水落石出,找到答案。

太平轮沉船之谜

船员渎职致死伤惨重

作为一艘中高档的轮船,太平轮上应该配备了救生衣和救生艇,出事后为何没有及时施救?不少专家将矛头指向船员们的渎职。

档案中,生还者之一的太平轮厨师张顺来叙述,开船那天正是农历小年夜,全船大多数人都沉浸在欢乐气氛中,喝酒作乐,大口吃菜大口喝酒。船上大副、二副们当晚也在喝酒赌钱。然而,理应接班的三副却并未到岗,驾驶舱轮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海面上,太平轮连桅杆上的信号灯也未燃点,以至呈直角与货船建元轮相撞。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两艘轮船相撞后,船长以及船员最初并未在意,也未发现船舱进水。路过事发海域的盛京轮在撞船几分钟后收到建元轮发出的求救信号,盛京轮询问太平轮是否需要救援时,太平轮船长给出的回复是:一切都好。

于是,盛京轮开走了。仅仅几分钟后,船长就接到了旅客的急报:下舱发现有进水现象。随后,太平轮试图自救,踉踉跄跄开了大约不到20分钟,就再也承受不住从舱底不断涌入的海水,整个船体轰然沉没,连救生艇也未来得及放下。

在上海市档案馆的馆藏中,记者读到一位名叫周侣云的女生在生还后写给父母的信,也印证了这一点:“船上的人因为慌了,大家都挤在救生船上,船主毫不管事,结果救生船并未放下水,等到船已万分倾斜的时候,救生船还尚未放下水,绳子用刀也割不动。一会儿,我们觉得脚下全是水,忽然水到半身,再忽然船就完全沉下去了……”

然而,由于最直接的当事人船长也遇难了,真相究竟如何,无从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