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乱世,从大随的覆亡中吸取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在他统治之下,一切从实际出发,改革政治,发展经济,使封建国家达到前所未有的大治。“贞观之治"在封建社会享有盛誉。它主要表现在善于选拔贤才和广开言路、勇于纳谏两个方面。唐太宗作为卓越的政治家,他从不要求人们把他的话当圣旨,而是善于量才录用;他虚己待人、让大臣自由发表政见,从谏如流。贞观之治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大,唐太宗开创了一个辉煌的时代。

  

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含义)

 

  下面苍茫大地从《资治通鉴》中撷取几个小故事,让文友们窥斑以见豹。

  故事一:

  贞观元年正月初三,太宗大宴群臣,演奏《秦王破阵乐》。太宗说:我过去受委任,掌征伐大权,大破刘武周,民间制作此曲,虽不能表现文治教化的雍容大方,但是功业由此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说:陛下用神圣的武力平定海内,哪里是文治教化所能比拟的。世民说:平定乱世要用武功,守住帝业要用文治,文治武功的运用各自服从当时形势的需要,你说文治不及武功,此话错也!封德彝叩头谢罪。

  故事二:

  太宗令封德彝举荐人才,许久未果。太宗责问他,封德彝答曰: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在当今世界无奇才罢了!太宗接着说:君子用人象使用器具一样,取其所长。古代使天下大治的人才,难道是君主向别朝去借的吗?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不能发现人才,怎能冤枉一世的人呢?封德彝无言以对,只好惭愧地谢罪。

  故事三:

  世民告诉萧瑀(太子少师):我年轻时喜欢弓箭,得良弓十几张,自以为无出其右。最近拿给制弓的匠人看,匠人说:木头的心不直,就会使木头的纹路跟着斜,弓虽强劲,但射出的箭必不直。我这才觉悟到以前辩弓很不精明。我是用弓箭平定天下的,认识它还不够全面,何况天下事情纷繁复杂,难道能都了解吗?于是下令给京城任职官员,凡五品以上的都要到中书省轮值。世民频繁接待他们,向他们了解民间疾苦和政治得失。

  故事四:

  魏征相貌平平,但极有胆量和谋略,善于说服皇帝改变错误的主意。 他每次冒犯龙颜,尽力规劝;有时遇到皇上大发脾气,魏征神态自若,皇上只好为他收敛怒气。一次,魏征向太宗请假祭扫祖坟,回来说对太宗说:听说陛下要登终南山,行装已整理完毕,而一直未成行,何也?太宗笑曰:开始有此打算,但怕你生气,因此中止了。世民曾得到一只极好的鹞鹰,架在肩上,正好望见魏征来了,连忙把鹞鹰藏怀。谁知那天魏老头报告的事情特多,持续良久未停,这只鹞鹰竟闷死在世民怀里。

  

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含义)

 

  故事五:

  世民问魏征:做皇帝的怎样才能明辨是非,怎样做就会昏庸糊涂?魏征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虞舜从四面八方观察问题,心中十分明了;从四面八方听取意见,消息畅通无阻,因此共工、鲧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促使他在望夷宫被杀;梁武帝偏信朱异,促使他在台城受侯景侮辱饿死,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在扬州行宫彭城阁的温室被部下缢死!因此皇上能从多方面听取采纳意见,那么大臣们不能堵塞皇帝的视听,而能使下面的情况及时反映上来!世民听毕,说“善"!

  故事六:

  濮州刺史庞相寿犯贪污罪被撤职,他自己诉说是秦王府老人。太宗可怜他,想复其职。魏征劝谏:秦王府旧人甚多,这样做,恐怕人人要依靠皇帝对他的私恩来违法乱纪,而使干好事的大臣害怕。世民从谏如流,告诉庞相寿:我旧日是秦王,是一府之主;现是天下之主,不能偏私。说罢,令人拿出一些帛送给他,打发他走。相寿只好含泪告辞。

  故事七:

  李世民问侍臣:创业和守成哪个困难?房玄龄说:草创大业开始,和群雄举兵,用武力争胜而后使他们臣服,创业难啊!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谁不是从艰难中取得天下,在安逸中失掉天下,守成难!世民说:玄龄和我一起百死一生打天下,所以知道创业的难。魏征和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心骄奢淫逸,所以知道守成的难。创业再难,已成历史,守成之难,正应该和各位谨慎对待!太宗清醒如斯!

  “贞观”为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出自《易·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意即以正道示人。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绩一直为后世所传颂。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的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