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漫漫,无心睡,对于喜欢熬夜的年轻人而言,夜晚才是一天的主战场。通宵组队打王者、熬夜追剧、或是酒足饭饱后去ktv喊两嗓,电——将人类的夜晚世界彻底点亮,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令人应接不暇,成为我们学习工作之余不可或缺的快乐源泉。那在没有电的古代,他们有夜生活吗?

古代有照明物品吗?

古代一开始没有电,在远古时期,为了生存,祖先们钻木取火,学会了保留火种,此后勤劳又智慧的古代先民又不断改进,室内开始诞生了早期的照明物品——油灯和蜡烛,室外有了火把和灯笼。

不过那时候的蜡烛多是由动物油脂而来,只有富贵人家才能用得起。而贫苦人家的孩子虽然缺乏油灯照明,但留下了很多被人传诵至今的佳话,“囊萤映雪”、“凿壁借光”等想尽办法求知的故事被我们熟知,除了感叹他们的勤奋和坚持,也确实证明“灯”在古代算是个稀罕物。

古代晚上没有灯,不夜城人文体验

不插电的夜会趴——古人怎么玩?

可你如果仅仅因为没有电,就说古人不会享受夜晚,那历史就要令你大跌眼镜了。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图中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韩府夜宴过程完整,有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充分展现了达官贵人们的夜生活。达官贵人们尚且如此,那古代那些昏庸的皇帝又会怎么享受夜晚呢?

夏朝君王桀,有名的暴君,他修建了一个巨大的酒池槽丘,据说这个酒池大到可以行舟,这些君臣将相就日夜饮酒作乐,即使天黑以后也无所顾忌,因此古人天黑以后饮酒作乐的生活方式一直存在。当然文人雅士也喜欢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方式排解忧愁,抒发心情;精力充沛者还可以约上三五好友,秉烛夜游,这在文人笔下也是有据可考的。

古代晚上没有灯,不夜城人文体验

就地正法?古代的宵禁这么刚?

虽然古人也会享受生活,但在古代还有一项非常严苛的宵禁制度,违法宵禁的人叫“犯夜者”,违反者不分等级,轻则拘禁,重则就地正法。每天晚上衙门擂响600下“闭门鼓”,早上五更三点后,擂响400下“开门鼓”。除非是为官府办差或婚丧嫁娶,经巡逻同意后,才能在街上行走,否则不能出城。只有在元宵节这样的特殊日子,才能解除,目的是维护治安,稳固统治者的政权。

不过历史上总有些以身试法的人,在东汉时期,有一个皇帝宠爱的小宦官,他的叔父因为违反了宵禁而被曹操杀掉,这在当时极大地震慑了群臣,众人都开始有所收敛,但当时曹操的官位并不高,却也能不惧强权,将皇帝宠臣的叔父处死。足以见得,在汉朝时,宵禁制度就已经非常严格了。从官员到百姓,无一例外。

古代晚上没有灯,不夜城人文体验

北宋时期梅尧臣出京赴职,临走前去欧阳修家辞行,欧阳修留他饮酒,不知不觉已是夜禁时分,梅尧臣没法回家,只好与欧阳修醉饮一宿,醒了之后自嘲:“六街禁夜犹未去,童仆窃讶吾侪痴,谈兵究弊又何益?万口不谓儒者知。”因为夜禁无法回家,两人只能畅谈国事,熬过一夜。

不夜城何时出现?皇帝也喜欢坊间生活?

严苛的宵禁制度在唐朝后期开始逐步放宽,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第一集,故事背景就是天子诏令长安城暂停宵禁,以便百姓自由来往。唐朝后期,夜市开始流行,卖一些饮食小吃、生活杂货等,很像我们现在的夜市。

宋代打破了里坊布局,百姓夜间聚餐、游赏的需求被不断释放出来,加上宋朝在历史中是一个非常悠闲的年代,一年的假期有124天左右,宋人有钱又有“闲”,夜生活不亚于现代。夜市上有元宵观灯的,有听曲看戏的,有去瓦市品茶喝酒的,有去赌博相扑的,可谓是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我们熟知的乐妓李师师原先也是在瓦舍中打卡上班的“伶人”,后来因为名震坊间,得到当朝皇帝宋徽宗的垂爱,宋徽宗除了万千赏赐,还愣是命人挖了一条密道直通李师师处所,足以见得当时坊间夜生活的精彩,连皇帝都流连忘返。而如此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也使得汴梁、长安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不夜城”。

古代晚上没有灯,不夜城人文体验

为什么古人傍晚结婚?

除了坊间娱乐活动,还有一件十分具有仪式感的事情也在夜晚举行,就是古人的成亲仪式也在黄昏以后,持续到天黑,晚上举行婚礼的习俗来源于西周时期,“结婚”一词中的“婚”就与“黄昏”的“昏”同音,所以最开始的时候“婚礼”也称为“昏礼”古代三妻四妾再正常不过,但是正妻的婚轿要在傍晚才能被送到夫家,因为古人讲究阴阳五行说,而傍晚之际正是白天与黑夜交替,顺应着天时地利人和,此时男女结为夫妻被认为是顺应自然规律,对婚姻关系是极好的。

古代晚上没有灯,不夜城人文体验

总之,古人的“夜生活”虽不如我们今天如此丰富,但也没有低级趣味,不管是吟诗作赋、弹琴听曲还是宴会歌舞等等,跟我们今天的娱乐方式也大致相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一种规律的生活,而我们忙忙碌碌的现代人,何时也能放下手机和电脑,和自己的家人来一场月色下的“秉烛夜游”呢?

古代晚上没有灯,不夜城人文体验

西安大唐不夜城暂停开放,因上海七人组团游所致,游客担责吗?

作为主要入境口岸,上海浦东机场承接了一半的入境航班。发生过多起入境人员隔离后复阳,给上海带来了巨大的防控压力。其中也有从上海入境的西安人,西安入境人员需要担责吗?

上海老教师是响应当地政府的召唤去旅游、去消费,目前看来大概率是在额济纳或嘉峪关感染的,当地政府应该对上海旅行团担责并进行赔偿吗?

古代晚上没有灯,不夜城人文体验

古人没有电,晚上都在干什么?

鄙人认为古人没有电,晚上可以干很多事情。比如:

1、早睡早起,工作艰辛

古代社会是个农业社会,有着大量的农业人口,从事着没有工业文明支持下,高强度劳动。所以劳动了一天的,从事农业经济的人们。只要天快变黑,就可以回家休息。在用过晚饭后,不到八九点,艰辛的劳动足可以,让他们四肢酸软的沾床睡着。

而在人类文明相对发达的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天亮时间,往往较早,所以凌晨四五点时,天就会微亮,而这时用过早餐的辛苦人,就可以外出工作了,而这也就是说,他们的实际休息时间,其实和天亮在起床的人,一样是8个小时,故此在没有电的古代。入夜后,就只有为了工作早起的睡觉了。再加还有野兽,出入城镇,夜晚出门实在危险。

2、坊内狂欢,宵禁夜宴

其次,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古时代的唐帝国有了市坊的限制,这个入夜后的世界级的都市,会被宵禁,没有人可以轻易的在长安的街道上行动。否则将被射杀,但是相对街道上冷清肃杀,长安坊内却可以另一番洞天,有权势的人家,就可以在自家所在的坊内,提供食宿,置酒高会。邀请夜不能归的客人,狂欢彻夜。

就像历史记载的,高力士宴请达官显贵一样,张灯结彩,喧嚣一时,又如韩煕载夜宴图,表现的那样,内容丰富,色彩浓重。所以没有电的古代,在小范围内一样狂欢无限!

3、勾栏瓦舍,娱乐"明星

再次,伴随着商业文明的膨胀发展,世界更多的国家出现了夜市,特别中古时代的北宋开封,更是热闹非凡,勾栏瓦舍的无数的职业经理人,歌舞、笑星井喷而出。而这更让没有电的开封变成了“不夜城”。

古代晚上没有灯,不夜城人文体验

古人没有电,晚上都是怎么熬过去的?会不会非常无聊呢?

大家都知道,电灯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也让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因为有了电灯的出现,黑夜不再黑暗,也让人们的夜生活更加的多姿多彩。古人没有电,晚上都是怎么熬过去的?会不会非常无聊呢?


那么,在没有电灯的古代,漫长的黑夜古人们又该如何度过呢?不同的人群,夜生活也不太一样,我们来说一下古人是如何度过吃完饭到睡觉的这段时间的。中国古人如何过夜生活?


唐朝(包括唐朝)以前,城市坊间几乎都施行夜禁,夜禁期间长安主干道几乎看不到灯光,但是各个坊子里面却十分热闹,邸舍、酒肆里面人声鼎沸,但是大抵也不会超过酉时(晚上七点),而较为富饶的人家,家里通常灯火通明,书生们挑灯夜读,一旁红袖添香,这种事多不胜数。


在唐朝以后,夜禁制度渐渐放开了,人们的夜晚生活更加丰富多元化,城市里面各种茶楼小摊多不胜数,随处可以听到叫卖的吆喝声。

到了上元节(元宵)三天假期,无论各个朝代,则更加繁华热闹,城市中各种铺肆灯火通透,街肆上随处可见花灯灯谜之类的东西,繁华异常。


南北宋时期老百姓们的生活普遍质量上佳,而且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因为有了不夜城。

什么叫做不夜城呢?就是在古代晚上的时候,大家可以敞开了心的玩儿,整个城市都不会实行宵禁,让老百姓们怎么开心怎么来。


在这个不夜城的时候,晚上干什么的都有,喝酒会友、聊天侃大山,各种各样的休闲活动。

除了这些休闲活动之外,民间的休闲娱乐,更是多得数不过来。如果把庙会以及各种堂会都算上的话,南北宋时期的老百姓日子过得还是很滋润的


元朝法律规定:“一更三点,钟声绝,禁人行;五更三点,钟声动,听人行。” 夜禁时间从“一更三点”(大约是晚上8:10)开始;犯夜之人,“笞二十七”。

忽必烈时代,朝廷还一度取缔了元宵“放夜”的惯例:“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如果是文人,晚上夜读的多一些。雅集一般在白天,有时候晚上要整理为了雅集的文章或者诗句。也有准备应考或者写画几笔放松的。


我们现代科技的到来为我们打开了不一样的世界,可是我们同时也失去了赏月时美好,喝酒时的谈心,现在更多地方的喝酒变成了谈生意的应酬了,根本找不到古时候的那种乐趣了,这么一点育碧,反而古时候的生活更让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