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能深入地了解地球和远古的生物种类,但在此过程中科学家们也遇到了诸多困难。比如,美国科学家曾在布尔吉斯山发现了“怪诞虫”,竟分不清它的头尾和正反,直到半个多世纪之后才被我国考古学家成功破解。“怪诞虫”的背后究竟藏有什么奥秘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吧。

布尔吉斯山发现怪诞虫竟分不清头尾国内专家揭开这个谜团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布尔吉斯山位于加拿大落基山脉,有着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被誉为考古学家们的“乐园”,故此,也就发现了寒武纪时期的布尔吉斯生物群,并在198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另外,沃尔科特教授还在此发现了140多种海洋古生物化石,距今约5亿年,对于研究寒武纪时期的生命大爆发,起到了极大的价值和作用。

布尔吉斯山发现怪诞虫竟分不清头尾国内专家揭开这个谜团

沃尔科特教授是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主要研究早寒武纪时期的古生物。寒武纪是对地球时期的划分,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的时期,称之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比寒武纪早一点就是早寒武纪,沃尔科特教授就是这方面的专家,故此,他经常翻山越岭,到布尔吉斯山进行考察。

布尔吉斯山发现怪诞虫竟分不清头尾国内专家揭开这个谜团

1909年7月,沃尔科特教授带着两名助手,又一次登上了布尔吉斯山,寻找他们梦寐以求的化石,也就是在这次考察过程中,沃尔科特教授有了一次震惊世界的发现。当时,沃尔科特教授和助手翻过岩坑,他们突然看到一片颜色不均匀的岩石层,于是两名助手就对该岩层进行了开凿,沃尔科特教在剥落的岩石上发现看一些古生物化石,其中有腔肠动物化石,环节动物化石和棘皮动物动物化石等,种类都十分地丰富。

沃尔科特教授喜出望外,先取下了200多件化石,然后打包装好带回了实验室研究。在打包化石时,沃尔科特教授没有细看,但当他回到试验室对化石逐一分析的时候,发现有一块岩石上的古生物很奇怪,体型很小,只有2.2厘米,身体呈弯曲状,带有7个毛刺和7个触须,而且一头大一头小。沃尔科特教授从未见过类似的化石,经过一番研究之后也始终无法确定它的头尾和正反,故此,就将它命名为怪诞虫。

布尔吉斯山发现怪诞虫竟分不清头尾国内专家揭开这个谜团

怪诞虫的发现虽然丰富了古生物种类,但也给科学家们带来了疑惑,直到30多年后英国古生物学家莫里斯才确定怪诞虫的头尾,他认为较大的一头是头部,较小的一头的是尾部,而毛刺就是它的腿。然而,很多人对莫里斯的推断提出了反对,他们认为如此造型的生物太怪了,但是他们却又无法给出不一样的意见。

既然西方科学家无法解释,那就交给我国的考古学家吧。在1984年7月1日,我国著名古生物考古学家侯教授,带着学生一起到云南澄江的帽天山考察,因为这里曾发现过寒武纪时期的岩层,所以有很大可能会存在寒武纪时期的古生物化石。经过几天的翻山越岭,侯教授始终一无所获,为此也难免有些沮丧,但不过侯教授没有放弃,因为专业知识告诉他,帽天山一定有古生物化石,所以他每天都早出晚归上山寻找。

布尔吉斯山发现怪诞虫竟分不清头尾国内专家揭开这个谜团

一天下午,侯教授在翻越岩坑的时候,脚后跟碰到了一块断裂的岩层,掉在地下还传来一声闷响,侯教授闻声回头一看,发现断裂岩层上竟然有一种黑色物质——化石。侯教授欣喜不已,又下到岩坑中将这块岩石取上来,他观察后发现竟然是学界内大名鼎鼎的怪诞虫,不过与美国科学家发现的怪诞虫还有些区别。

侯教授回到实验室仔细研究,发现了两种怪诞虫的区别,原来美国科学家发现的怪诞虫化石,只是怪诞虫身体的一部分,而侯教授发现的怪诞虫化石是完整的,长度在4厘米左右。另外,怪诞虫的毛刺和触须还都是成对的结构,并且触须的末端还有小钳子,因此触须才是它的腿,还能用小钳子捕食,毛刺则是它用于保护自己的一种防御结构,就像刺猬一样遇到危险就蜷缩一团,所以怪诞虫也应该是这样的生理结构。

布尔吉斯山发现怪诞虫竟分不清头尾国内专家揭开这个谜团

除此之外,侯教授发现的怪诞虫化石不是一头大一头小,而是两头大小均匀,其中一头平整,另一头有毛刺,因此可以推测平整的一头是头部,有毛刺的一头是尾部。至于为什么美国科学家发现的怪诞虫一头大一头小,侯教授推测可能是怪诞虫的内脏被挤出来,从而形成了比身体大的化石。到2015年,侯教授的研究得到了学界专家们的认可,而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也刊登了相关论文,再次证明了侯教授的推断。

一个小小的生命物种,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用70多年的时间,才正确的区分了它的头尾,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而后面的研究也还有更多的挑战。由此可见,我们未知的远古生物种类,或许还有很多很多。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澄江动物群"化石为什么会引起科学界的极大关注

澄江生物化石群

侯先光
1984年7月1日在云南澄江县帽天山首次发现了现已闻名于世的澄江动物化石群,并立即进行了大规模系统采集。在1984年和1985年的野外地质调查中发现,澄江生物化石群分布广泛,在滇东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玉案山段中的泥质岩层中均有发现,其时代为寒武纪早期,距今约5.3亿年前。虽经5亿多年的沧桑巨变,这些最原始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海洋动物软体构造保存完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好的一个多门类动物化石群;生动如实地再现了当时海洋生命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演化、生态等理论提供了珍贵证据。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引起世界科学界的轰动,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1 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内容
澄江生物化石群出现于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期,除了低等植物藻类外,大量代表现生各个动物门类的动物同时出现。也就是说,大多数现生各动物门类代表在澄江生物化石群中都有其发现。而在寒武纪之前,除了分散的海绵骨针外,还没有出现过这些动物。
1.1 藻类
藻类为最简单最古老的植物,现分布于世界各地,海、淡水中及潮湿地区,都可见其踪迹。澄江生物化石群包括大量的藻类化石,它们常富集在岩层面上保存,其特征多为不分枝的粗、细不同的丝状体,极少类型呈螺旋状体。
1.2 多孔动物门
也称海绵动物门,属于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整个身体是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固着水底生活,体型多样,均属辐射对称型。澄江生物化石群中海绵动物十分丰富多彩,至少包括20个不同属种,分属于六射海绵纲和普通海绵纲。
1.3 刺胞动物门(腔肠动物门)
真正的后生动物的开始,组织分化上比多孔动物更进一步,有了神经和原始肌肉细胞。澄江生物化石群中现已发现2属2种,分属于海葵类和栉水母类。
现生线形虫动物体呈长线形,大多数种类幼虫营寄生生活,成虫生活在水中。线形虫是澄江生物化石群中最常见的种类之一,体呈细长的圆筒状,有3属3种。
1.5 鳃曳动物门 鳃曳动物均为海生,分为吻、躯干和尾部。在澄江化石中发现了4属4种。
1.6 动吻动物门
现生动吻动物体小,呈圆筒形,身体分节,口在前端,骨板构造环绕口部。澄江化石中的动吻动物也称奇虾类动物,体大,体长可达1m,是当时海洋中的宠然大物。澄江化石中的动吻动物也被认为是节肢动物的一个分枝,但它们的口部及附肢构造完全不同于节肢动物。至少4属4种存在澄江生物化石群中。
1.7 叶足动物门
它包括现生的有爪类,也称栉蚕,有的也把它归入节肢动物门的有气管亚门原气管纲,全为陆生,仅分布于南半球少数地区。至少6属6种存在澄江生物化石群中,其类型的多样性令科学界大为吃惊。
1.8 腕足动物门
主要为保存肉茎的舌形贝类,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具肉茎腕足类化石。通过和现代舌形贝之比较,显示出该类动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进化的极端保守。在澄江化石中目前发现了4属4种。
1.9 软体动物门 是以现已绝灭的软舌螺动物为代表,澄江化石中有4属4种。
1.10 节肢动物超门,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是澄江生物化石群中最为庞大的一类,40属40种已被描述,分属于3个超纲。单肢类没有被发现。
1.11 棘皮动物门 仅报道1属1种。
1.12 分类位置不定类群 目前有12属12种由于研究程度不够,还不能置于现生的各动物门中,包括水母状化石,云南虫,火把虫等。
2 澄江生物群化石意义
以前所知道的最老的保存软体的生物群是中寒武世的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它比早寒武世寒武纪大爆发要晚1000多万年。因此,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不可能指出地球上最老的动物都是些什么。我们对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所产生的生物及生物群落结构所知甚微。在现代的海洋中,70%以上的动物种和个体实际上都是由软组织构成的,因而极少有形成化石的可能。那么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是不是也会产生如此众多的软躯体动物?澄江生物群的发现,使我们如实地看到了地球海洋中最古老的动物原貌;才使我们认识到,自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地球海洋中就生活着纷繁众多,生态各异的动物;绝大多数地层中保存的硬骨骼化石误导了我们对早期生命的认识。例如叶足动物门的有爪动物,现在只生活在南半球的少数陆地地区。澄江动物群告诉我们,有爪动物在寒武纪大爆发时不但存在,其形态还出乎意料地比现代有爪动物更加丰富多彩。
澄江动物群化石保存在细腻的泥岩中,动物的软体附肢构造保存精美,且呈立体保存。构造细节能比较容易地在显微镜下用针尖揭露出来。通过澄江化石的研究,我们完全能够修正某些同类生物群原先的研究错误观点。如动吻动物门的大型奇虾类动物,具有100余年的研究历史,过去一直把此类动物认为是无腿的巨大怪物。澄江生物群不但存在在这类动物,而且保存好,类型多,我们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的观点。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叶足动物门的怪诞虫的研究,科学界一直把它作为不可思议的奇形怪物。澄江同类化石的研究,证明原来的研究成果是背、腹倒置。如果没有澄江动物群,我们对这些动物的认识永远是一个谜。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庞大的一类,但是关于节肢动物的原始特征以及各类群之间的关系,科学界对其了解很少。以往所发现的化石,多是节肢动物的外骨骼,而解决节肢动物的分类,论述其演化关系,关键构造是腿肢。保存好的腿肢在化石中很少发现。因此关于寒武纪节肢动物的系统分类处于一个混乱状态。通过澄江节肢动物的研究,对节肢动物分类关系和原始特征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澄江节肢动物具有一个非常原始的体躯分化,例如现代虾大约有18个不同类型的体节,而澄江节肢动物仅仅有3或4个。这充分展示了随着漫长时间的推移,节肢动物体节特化而行使不同功能的演化趋势。澄江生物群中,双瓣壳节肢动物多种多样,小者1mm左右,大者可达100mm以上,许多种类保存有完美的软体附肢。研究证实,相似壳瓣却包裹着十分不同的软体和附肢。因此它们的壳瓣不能作为分类和相互关系的依据,壳是趋同演化的结果。同是双瓣壳节肢动物,它们可以分属于不同的超纲。因此,澄江生物群为我们研究早期生命起源、演化提供了宝贵证据。
澄江生物群向人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在寒武纪大爆发时立即出现,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各个动物门类几乎都已存在,而且都处于一个非常原始的等级,只是在后来的演化中,各个不同类群才演化为一个固定模式。如现在所有昆虫的头部体节数量都是一样的,而原始的节肢动物类群头部体节的数量变化则相当大(从1节到7节)。从形态学的观点来讲,早寒武世动物的演化要比今天快得多。新的构造模式或许能在“一夜间”产生,门和纲一级的分类单元特征所产生的速度或许就如我们认为种所产生的速度一样地快。而达尔文认为,较高级的分类范畴是生物种级水平演化变化慢慢堆积的结果,依次达到属、科、目、纲和门级水平。这并不意味着达尔文是不正确的,由于受当时科学条件束缚,但是其理论是不全面的。自然选择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稳定选择,这种选择有可能阻碍着演化。另外,正如在现生的昆虫和植物中所遇到的情况,新种或许通过单个或少数几个突变就可以形成,实际上杂交种却难于产生。在寒武纪,新门(例如腕足动物门)通过不同器官在成长速度中,通过简单的转换就可以产生,以致于成年个体能够保存祖先幼虫的滤食生活方式。这个过程在几百年或几千年内就可以形成、产生新门。澄江动物群给我们提供的生物高级分类单元快速演化的证据(突变)是我们在教科书中所读不到的。
澄江生物群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最古老的海洋生态群落图,这种生态群落之前我们的认识几乎是一片空白。现在,我们不仅能知道在寒武纪大爆发时产生了哪些动物,我们还能初步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方式和食性。澄江动物群或许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中生物演化的原因,以及诱发这种大爆发的理由。
自《生物学通报》1999年第12期

布尔吉斯山发现怪诞虫竟分不清头尾国内专家揭开这个谜团

怪诞虫的相关介绍

英国剑桥大学的Martin Smith和Jean-Bernard使用在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发现的新化石,重新描述了怪诞虫这个物种。怪诞虫的脖子很细,头很小且为长条形。该研究小组还发现,这种生物长有一对单眼(而不是复眼)、一张嘴、前肠有板覆盖、有环形齿。怪诞虫的口部和其他动物群体,例如线虫一样。他们的分析也显示怪诞虫口部和节肢动物的共同祖先相似。(引《环球科学》) 本世纪初当它的化石在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矿坑被发现的时候,它看起来好像带刺毛的蠕虫。后来,一位科学家认为这种动物的身体是管状的,以7对长腿站立,背上长有触手,并将它命名为怪诞虫。但科学家在中国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怪诞虫的近亲。这些动物并没有长腿。给它命名的那位科学家所认为的长腿实际上是它背上的刺,他认为的触手却是肉足。2015年6月25日在”Nature“刊物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说明我们不仅弄错了他的上下,还颠倒了它的左右。“以前我们认为是头的东西只是一块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