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瞑目是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说人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所以没有闭眼。在中国古代就发生过一件怪事,一位楚王在死后,没有闭上眼睛,直到他的儿子为他修改完谥号后,他才瞑目。在后人看来,这件事显得十分荒唐,可是它却被写进正史之中。那么,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事情呢?

楚成王死不瞑目,楚王之死大揭秘

一、争霸失败

故事的主角就是楚成王熊恽!话说楚成王是楚文王的儿子,他在公元前672年攻杀了自己的兄长楚堵敖,夺取了楚国的王位。楚成王在位时期,楚国的国力蒸蒸日上,他也有了北上争霸的想法。公元前639年,楚成王在盂地会盟时,抓住了宋襄公,之后还击败宋国的军队。以楚国的国力来说,楚成王已经算是一位没有霸主称号的霸主了。

就在楚成王的霸业即将实现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位挑战者,此人就是当年受到过楚国优待的晋文公重耳!公元前632年,晋国、楚国在城濮展开了一场大战,晋文公退避三舍,大破楚军,一举建立起了自己的霸业。经过城濮之战,楚国北进政策受到重挫,被迫暂时退出争霸。楚成王怒斥大将子玉,结果子玉愤而自杀。

楚成王死不瞑目,楚王之死大揭秘

二、废立风波

早年间,楚成王打算立商臣为太子,就与令尹子上商议。子上说道:“君之齿未也,而又多内宠,绌乃乱也。楚国之举常在少者。且商臣蜂目而豺声,忍人也,不可立也。”也就是说,子上认为楚王的年纪还不算大,而且妻妾比较多,如果将来发生废立,就会产生内乱,而且楚国立国君经常是立年少的,另外商臣这个人有问题。

当时,楚成王没有听取子上的建议,还是册立商臣为太子。可是到了公元前626年,楚成王有一个危险的想法,他打算废掉太子商臣,改立王子职。太子商臣在得到确切的消息后非常忧虑,就与老师潘崇商议。潘崇让太子宴请楚成王的妹妹江芈,故意对她表示不尊敬,然后趁机套出她的话来。在宴席上,江芈骂道:“呼,役夫!宜君王之欲杀女而立职也。”

楚成王死不瞑目,楚王之死大揭秘

三、宫廷政变

在得知事情的过程后,潘崇断定商臣将要被废,于是他对太子说:“你能侍奉王子职吗?”商臣说:“不能。”潘崇接着说:“你能出逃吗?”商臣依然表示不能。最后,潘崇问道:“能行大事乎?”所谓的“大事”指的就是政变。商臣斩钉截铁地说道:“能!”这年十月,太子商臣率领宫中的军队,包围了楚成王的宫殿。

为了拖延时间,楚成王表示希望能够在死前吃一回熊掌,结果遭到了商臣的拒绝。十月十八日,楚成王被迫自杀。与此同时,商臣成为楚国的国君,即楚穆王。楚穆王最初给父亲拟定的谥号是“灵”,这不是一个好的谥号,结果发现楚成王死不瞑目。于是,楚穆王将谥号改为“成”,楚成王这才闭上眼睛。

参考资料:1.《左传》;2.《史记》

楚成王死不瞑目,楚王之死大揭秘

楚成王自杀时想吃熊掌,为何被儿子拒绝?

公元前672年,熊恽杀掉一母同胞的哥哥楚堵敖而成为楚国新一任的国君。

公元前626年,楚国太子商臣领兵围攻楚国王宫,逼着父亲楚成王自杀,做了46年楚国国君的楚成王上吊自杀。

楚国宫廷政变多是出了名的,兄弟相争、父子反目比比皆是,然而楚成王最生命的最后一刻,想吃一顿熊掌都被儿子拒绝了,他死不瞑目,不瞑目的事情何止这一件?楚穆王给楚成王定的第一个谥号是“灵”。

不勤成名曰灵;乱而不损曰灵。这是一个下谥,用一个“灵”来评价楚成王的一生,他如何能瞑目?看到楚成王不瞑目,楚穆王重新定了一个上谥:“成”。

安民立政曰成;刑民克服曰成。

熊恽是楚文王和息夫人的次子,他们的长子熊艰,是楚文王选定的继承人,在楚文王去世之后,成为楚国的国君,是为楚堵敖。

最是无情帝王家,熊艰和熊恽这对亲兄弟也不例外,兄友弟恭那一套在楚国基本是不存在的,熊艰继位的第三年,就想除掉这个贤名在外的弟弟,而熊恽也不是吃素的,他在逃到随国之后,又借兵杀了回来,杀死了楚堵敖,然后自己做了楚国的国君,是为楚成王。

楚成王在历史上名声不显,然而在春秋时期也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为楚国的北上争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还和三位春秋时期的霸主杠过,这样的一生也算是波澜壮阔了。

楚成王成为楚国国君的时候,齐桓公已经在齐国国君的位子上坐了十几年了,其在管仲等人的辅佐下早已经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且齐国地处中原,有天然的优势来成为诸侯之长,在这一点上,楚国是吃亏的,被中原视为蛮夷,甚至他们自己也以蛮夷自居,这样的身份本就不容于中原,更不用说成为诸侯之长了,所以楚国的策略就是徐徐图之。

楚成王按部就班的北上和东进,在这个过程中,他蚕食了几个小国,并且避免和齐桓公碰上,但他不去招惹齐桓公,齐桓公却早就看他不顺眼了。

齐桓公想压压楚成王的气焰,但他始终出师无名,找不到开战的理由。

公元前657年,齐桓公和夫人蔡姬闹翻了,蔡姬在没有离婚的情况下再嫁,惹怒了齐桓公,第二年,齐桓公领八国联军攻打蔡国。

蔡国只是一个小国,如何承受得住齐桓公的怒火?很多缴械投降,而齐桓公却并没有停下步伐,而是继续领着兵南下,越过蔡国陈兵楚国边境。

楚成王知道后第一时间派出使者讽刺齐桓公“风马牛不相及”,而管仲则给出了高大上但自欺欺人的借口,即:

“楚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具,是以来责。昭王南征不复,是以来问。”

这个临时想出来的借口自然不能让楚国满意,但齐桓公来都来了,怎么可能轻易退兵离开?齐楚在相持不下的情况下签订了“召陵之盟”。

齐桓公满意而去,楚成王也没有损失什么,继续楚国称霸的大业,但却始终避开齐桓公的锋芒。终齐桓公一生,楚成王只是在扩张楚国的势力,并没有越过齐桓公去,而齐桓公也在葵丘会盟上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认,成为名副其实的霸主。

只不过,齐桓公纵然再强悍,也有老去的一天,随着齐桓公和管仲等人的离世,齐国陷入内乱,霸主地位已然不保。

宋襄公因为护送齐孝公回国即位而在诸侯间有了一些小小的威望,这些威望让他生出来无限的野心,也要争一争霸主的位子。

但宋国势力毕竟摆在那里,只能吸引一些小国的拥护,大国更不不搭理他,尤其是楚国。齐桓公做霸主,他即便不支持,但也是承认的,但是宋襄公就不一样了。

公元前639年,宋襄公组织盟会,邀请楚成王参加,楚成王说了这样一句话:“召我,我将好往袭辱之。”结果就是盟会上,楚成王将宋襄公请到了楚国,还是在鲁僖公的调和下,楚成王才在冬天把宋襄公放了回去。

只不过这点小亏,宋襄公没有看在眼中,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38年,宋楚之间爆发泓水之战。战争中,宋襄公坚持“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坚持不肯在楚军渡江的时候攻打它,也不再楚军没有列阵的时候攻打它,结果就是楚军列阵完成后,两军交战,宋军大败,宋襄公的大腿也受了伤。

宋襄公一战成名,原因就是他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还在坚持战争礼义,结果错失良机,这就是所谓的“蠢猪式的仁义”。

泓水之战实际上就是宋楚之间的争霸战,虽然楚国胜了,但因为中原对楚国的排斥,楚成王也并未成为霸主,反倒是宋襄公,虽然在第二年因为腿伤就亡故了,又因为他不合时宜的仁义落下了嘲笑,但后世还是有人将他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唐朝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将他列为五霸之一,而颜师古在《汉书注》中也将他列为五霸之一,算是肯定了他的仁义。

楚国的争霸并不能和中原诸侯国一样靠一场大战来决定,它更多的是需要学习中原文化,得到中原的认可,在这一点上,楚成王之孙楚庄王做得很好,而楚成王更多的是开拓楚国的疆域。靠实力在中原争霸战中占得一席之地。

宋襄公去世没几年,晋国公子重耳被秦穆公护送回国继位,在外流浪了十九年,晋文公什么样的打击没有见过?这对他后来争霸加了不少分,晋国在他的带领下很快就强盛起来,继齐桓公之后拿起“尊王攘夷”的旗帜,和楚成王展开了争霸战,并最终在城濮之战中夺取胜利。

如果说和齐桓公、宋襄公的交锋,楚成王没吃什么亏,也没有赚多少,但和晋文公的交锋中,楚成王是狠狠被晋文公压了一头,无缘中原霸主。

这还不是最打击他的,最打击他的是楚国内部的暗流涌动。

楚成王早些时候想立商臣作为太子,又有些犹豫,就询问令尹的意见,令尹的意思是楚成王年龄还不是很大,不用急着立太子,而且楚国太子历来选择“少者”,即年轻又强壮的。

商臣明显不是最佳人选,毕竟等到楚成王自然去世的时候,商臣年纪也不小了,况且在令尹看来,商臣“蜂目而豺声”,不是太子的最佳人选,如果现在就被立为太子,恐怕将来楚成王还会易储,一旦易储,动乱在所难免。

但是楚成王不听,还是将商臣立为太子,而正如令尹斗勃所料,后来楚成王后悔了。

公元前626年,楚成王动了废太子之心,想让小儿子子职为太子。商臣都做了多年的太子了,如何肯将太子之位拱手相让?

商臣就和自己的老师潘崇商量,潘崇给商臣指了三条路:其一就是让出太子之位,将来子职继位,他北面称臣;其二就是逃往他国,另谋出路;其三就是发动政变,自己做国君。

商臣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选择了第三条路。

两人商量好对策之后,在十月份发动政变,商臣领着宫中的侍卫将楚成王的宫殿包围。楚成王当初也是弑兄才成为楚国国君的,他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或许是为了拖延时间,等待救援,或许是想要在临死之前最后享受一下,他对自己的儿子商臣表示想要吃熊掌。

商臣和潘崇本来就是发动的宫廷政变,此事只能尽快解决,任何万一的意外都可能让政变功亏一篑,所以商臣没有答应楚成王的请求,反而逼着他赶紧自己了结了。

楚成王没有办法,遂上吊自杀,但他虽然自杀了却对死后的谥号很在意。

他在楚国国君的位子上兢兢业业了四十六年,对楚国是有大功,他想知道儿子为他定个什么样的谥号,为他的一生画上句号。《左传·文公元年》记载:

丁未,王缢。谥之曰:“灵”,不瞑;曰:“成”,乃瞑。

楚成王就这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商臣继位,是为楚穆王,楚穆王在位十二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但他生了一个好儿子,即楚庄王。

楚成王死不瞑目,楚王之死大揭秘

在已经要死了的情形下,楚成王为什么还要想吃熊掌呢?

一代雄主楚成王,为何会在临死之际提出要吃熊掌的要求?颇有些做饱死鬼的气概,实际上他之所以提议要吃熊掌,主要他想拖延时间,期待翻盘。

楚成王名叫熊恽,是楚文王的小儿子。楚文王去世后,熊恽的哥哥熊艰即位,史称楚堵傲。熊艰想杀熊恽,逼得熊恽逃到了当时的随国(现在的湖北随州)。后来,熊恽在随国人的支持下,杀死了哥哥熊艰,夺得了国君之位。

楚成王在位期间仁德恩惠,爱惜百姓 ,而且把楚国的疆土扩大了不少。但晚年却被儿子逼杀而令人唏嘘。当初,楚成王打算立儿子商臣为太子,询问令尹子上的意见,子上说,大王现在年纪不大,没必要这么早就立太子,如果现在立了太子,以后要换的话,肯定会惹出不少事端。况且商臣不是个好人,日后若是当了君主也一定不会是一位好的君主。楚成王没有听取子上的意见,坚持早早将商臣立为了储君。

楚成王到了晚年也看出商臣不是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便有了换掉太子的想法。商臣知道后怕自己被废掉,于是率领警卫军发动了政变,包围了楚成王,逼迫自己的亲生父亲自杀。这个时候,楚成王央求自己的儿子希望能吃一碗熊掌。

楚成王为什么要这么做?一是熊掌难得,去找寻熊掌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二是熊掌的烹制时间也比较漫长,楚成王想以此来拖延时间,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希望。但商臣却没有答应,硬是活活逼死了自己的老爸。

据说楚成王死了以后还有一件灵异事件,由于商臣给他的谥号是“灵”,属于恶谥,《逸周书·谥法解》解释为乱而不损曰灵。所以起初商臣给楚成王“灵谥”的时候,楚成王死不瞑目,不得已只好给了他一个“成谥”,而成属于美谥,所谓安民立政曰成,楚成王这才闭上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