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后期,一位太平天国将领在清军囚笼里写下洋洋洒洒的数万字供词,陈说着太平天国的兴衰,试图在人生末途抓住救命稻草。

他盛赞清朝将领曾国藩“恩深量广”,“兼有德化之心”,还称“今天国已亡,实大清皇上之福德”。

天不遂人愿,在写完供词后不久,这位天国将领便被曾国藩就地处死。

他就是李秀成。

出人意料的是,曾国藩在得到供词原件后秘而不宣,将供词“加工”后送至清朝军机处,原稿存于曾家迟迟不肯公开示人。

被“加工”过的供词给李秀成的形象蒙上了阴影,因为李秀成在供词中有乞降求抚之意,这些供词让李秀成落得个晚节不保的形象,与其忠王形象相悖。

基于此,学术界为李秀成的评价问题争执不休,直至1962年,李秀成供词原稿被曾国藩后人公开,被曾国藩删除的2万字供词,暗含李秀成的被俘真相。

曾国藩杀李秀成真相,曾国藩曾孙揭露李秀成

(李秀成供词原稿,部分)

想要探寻李秀成的真实形象,还需从那场宏大的农民起义说起。

小册子开启的宏大运动

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一场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战争打响,矛头直指清朝统治者,险些推翻清朝统治,它就是太平天国运动。

作为农民起义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李秀成等人起初反对清朝封建统治,但最终堕入封建皇帝的深渊,他们称王受爵,因袭封建皇权,促使农民政权渐渐走向失败。

这场运动与一本小册子有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一位落寞考生翻阅到一本名为《劝世良言》的小册子。

这一无意间的举动,成为险些撼动清朝统治的开端。

这位落寞考生名为洪秀全,在他翻阅到《劝世良言》的1836年,他已经多次落第。

曾国藩杀李秀成真相,曾国藩曾孙揭露李秀成

(华人传教士梁发著作《劝世良言》)

《劝世良言》是基督新教派的中文布道书,由华人传教士梁发编著,仕途坎坷的洪秀全在读到这本书时如获至宝,他突发奇想,向西方“借”来一个“上帝”,创立了“拜上帝会”(也称拜上帝教),此教会成为发动农民起义的组织形式。

在教会建立之初,教会的信徒数量寥寥,仅有洪秀全的好友冯云山等人入教,洪秀全面临着吸收教徒的难题。

为推动教派发展,洪秀全等人外出传教,期间洪秀全将西方的基督教教义、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以及普世大众的平等追求结合起来,进行了宗教理论建设。

曾国藩杀李秀成真相,曾国藩曾孙揭露李秀成

(洪秀全好友冯云山塑像)

在洪秀全等人传教的时期,清朝的统治面临着外来的威胁,19世纪的华夏大地时局波云诡谲,英国试图扩大产品销路,希望旧中国成为商品的倾销地。

英国向中国推销工业产品,但并未在贸易中占得上风,为达目的,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获得暴利,导致中国大量白银流出,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激化了社会矛盾。

为维护自身利益,清政府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此举惹来英国的反击,英国最终点燃了鸦片战争的硝烟,为中国人民带去沉重苦难。

曾国藩杀李秀成真相,曾国藩曾孙揭露李秀成

(英军点燃战争硝烟)

生活的重压迫使民众追求精神上的寄托,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为民众的精神提供了栖息地,“拜上帝教”倡导的平均主义主张,契合了彼时广大贫苦民众在残酷剥削下产生的需求。

在洪秀全、冯云山等人的努力下,教会人数不断上升,形成一股渴望摆脱封建压迫的力量。

“拜上帝”的信仰成为教徒们的精神支柱,在获得数量可观的教徒后,洪秀全在咸丰元年(1851年)于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定国号为太平天国,而后称王建业。

曾国藩杀李秀成真相,曾国藩曾孙揭露李秀成

(发动起义的洪秀全)

1853年洪秀全等率领众人连续突破清军的抗击,在3月份定都江南重镇江宁(南京),改称天京。

起初洪秀全等人代表着农民阶级渴望平等、自由的愿望,在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部纲领性文件,确立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等原则,抓住了农民的命脉——土地,用制度保障了人民的权利,传达出平等的思想。

曾国藩杀李秀成真相,曾国藩曾孙揭露李秀成

(《天朝田亩制度》清末民初抄本)

但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国并未摆脱封建体制的桎梏,洪秀全自视自己为肩负统治世界使命的“天王”,从农民阶级摇身变成太平天国统治阶级的洪秀全,开启了反清的事业,也为众多出身贫苦的底层民众提供了阶级跃迁的机会。

洪秀全封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为东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命杨秀清节制其他四王,封王建业的举动没有打消儒家思想中的等级观念,反而任由封建传统思想在太平天国发酵,为太平天国埋下了权力斗争的伏笔。

在太平军从广西离开后,冯云山、萧朝贵先后折损,杨秀清专权的局面渐渐形成,洪秀全逐步沦为“虚君”。在杨秀清专权的背景里,一位在太平天国后期发光发热的军事小干部缓缓登上历史舞台,他就是李秀成。

政局突变,小干部崭露头角

在太平军攻克、定都南京时,李秀成在春宫正丞相胡以晃府中理事,级别只相当于中低级的军事干部。

李秀成出身贫苦,他的母亲、弟弟及众多族人均参与了太平军,加入起义军的原因很简单,家中无粮,军中有粮,为填饱肚子,李秀成等人加入了太平军。

李秀成在太平军中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经过东王杨秀清的提拔,李秀成一路升迁,在1854年被派往胡以晃手下,渐渐成为防守皖北地方的重要军事将领。

在太平天国反清事业进展得如火如荼时,一场内讧重挫天国的势力,但却给李秀成腾出更大的舞台。

曾国藩杀李秀成真相,曾国藩曾孙揭露李秀成

(东王杨秀清塑像)

内讧起源于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位高权重的杨秀清野心日益膨胀。

他自恃功高,多次假托天父下凡横施淫威,羞辱天王洪秀全以及其他部下,众人积怨已久。1856年,杨秀清主持了击破清军江南大营(组建于孝陵卫)、江北大营(组建于扬州)的战役,五月份清军江南大营防线崩溃,清将向荣逃走。

李秀成跟随秦日纲追击溃逃的向荣,在金坛、丹阳一带作战。

正是在这个时期,天京事变发生,太平天国的统治阶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清军主帅向荣在逃亡后不久便死去,其死讯传至天京,杨秀清将北王、翼王调往前线,天京仅余天王、东王二王,陈承瑢向洪秀全告密,称杨秀清有篡位企图,洪秀全为自保,密诏北王、翼王、燕王勤王,最终铲除了东王势力。

曾国藩杀李秀成真相,曾国藩曾孙揭露李秀成

(天京事变)

铲除东王势力的过程中,北王、翼王发生内讧,北王韦昌辉不顾洪秀全、石达开制止,大肆屠戮杨秀清部下。

在翼王石达开痛斥其滥杀无辜时韦昌辉欲加害石达开,石达开被迫出走。

但石达开京中家属惨遭韦昌辉屠戮,韦昌辉失去人心。

翼王石达开请求诛杀北王,北王走投无路攻打天王府,以战败身死收尾。在北王叛乱平定后,洪秀全为杨秀清平反,将告密者陈承瑢以及燕王秦日纲处死,平息了天京事变的风波。

内讧导致太平天国损兵折将,实力亏损,元气大伤,北王、东王身死,翼王石达开出走,经过内讧后的太平军需要更多力量弥补内讧中的“大出血”。

李秀成在天京事变发生时尚在金坛前线,他在1857年春收编反清农民武装军捻军张乐行等部,为太平军注入了更多力量,他被封为合天侯,在天国内部政治局势发生巨变的背景里开始崭露头角。

有了捻军的支持,李秀成拥有一股不容忽视的军事力量,在石达开出走天京,脱离太平天国主战场时,李秀成留在皖北,受到了洪秀全的重视。

洪秀全在内讧后调整了中枢机构,将政治重担托付给亲属,哥哥洪仁发、洪仁达等人掌握实权,但他们军事能力平平,无法拯救危局,李秀成脱颖而出。

1857年末,清军在太平天国内讧发生后设军围困天京,值此危难之际,李秀成请求出兵解围。

他与陈玉成合兵对抗清军,摧毁清军江北大营,缓解了天京的危机,李秀成立下赫赫战功,扫去内讧之后蒙在太平天国头上的军事阴霾,李秀成、陈玉成分别出任天国的后军、前军主将。

曾国藩杀李秀成真相,曾国藩曾孙揭露李秀成

(太平军、湘军激战)

从小干部一步一步走上历史舞台的李秀成,之后的仕途却并非一帆风顺,招揽来的捻军并不可靠,降清后投降太平天国的捻军头目李昭寿再度降清。

曾组织捻军后投降太平天国的薛之元,被命为江浦守将,后被李昭寿诱降,李秀成只得入驻浦口,力守浦口这一天京门户。为安抚人心,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忠王。

戏剧性的是,曾为天国力守城池的忠王李秀成,在被清军俘虏后一改往日不屈气节,对清将曾国藩大肆吹捧,流露出乞降之意,为自己的人生泼上“忠王不忠”的人生污点。

他是如何被俘?又为何留下供词呢?这一切还需从洪秀全的离世说起。

天王离世,李秀成被俘时留下供词

与清军作战多年的太平天国最终没能完成反清大业,太平天国甲子十四年(1864年),湘军正式合围天京,天京的粮道被封锁,李秀成为主要防守将领。

天国在这次合围中彻底走向末途,六月份洪秀全病逝,李秀成拥戴洪秀全年仅16岁的儿子洪天贵福为天王。

但太平天国的命脉已尽,同年七月份,清军攻入南京,李秀成护幼天王撤入清凉山,保护洪秀全的骨血,将自己的战马让给幼天王。

但很快李秀成就被发现,他随身携带的财物暴露了他的身份,他被奸民押送至清营,随后被清军关进牢笼。在被清军关进牢笼的十余天里,李秀成写下数万字的供词,叙述了太平天国的兴亡。

按照曾国藩机要幕客赵烈文的日记《能静居日记》的记载,曾国藩九弟、晚清名将曾国荃在李秀成被俘后,曾对其施用惩罚,“叱勇割其臂股皆流血”,李秀成却刚毅不动,彰显英勇气质。

供词写出后不久,仅仅被关押十余天的李秀成便被曾国藩处死。

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处死李秀成并未获得清政府的指示,他没有将李秀成送至京师,而是将李秀成在南京就地杀害。曾国藩擅杀李秀成,再度为李秀成被俘留下一抹疑云。

曾国藩杀李秀成真相,曾国藩曾孙揭露李秀成

(天京保卫战,天京失守,李秀成被俘)

与李秀成平素形象不同的是,在供词中,李秀成留下了对清朝将领曾国藩以及清王朝的赞颂,这些话语不仅不符合他反清的目的,还与“忠王”头衔相悖。

这种巨大的反差引来学术界的关注,供词是否真成为学术界讨论的话题。

实际上,抓获李秀成的曾国藩在拿到供词时对供词进行了修改,将供词删改了两万余字,按理说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的重要将领,其供词应该原封不动地上缴朝廷,为何曾国藩要将其进行修改呢?

曾国藩杀李秀成真相,曾国藩曾孙揭露李秀成

(“忠王”李秀成像)

在供词原稿出现前,曾国藩删改供词的目的成了一道谜题。

1962年,这道谜题的答案渐渐浮出水面。这年曾国藩的曾孙曾约农来到台北世界书局,将一份发黄纸稿交给了书局董事长,他手中的纸稿就是李秀成的供词真迹。

曾国藩杀李秀成真相,曾国藩曾孙揭露李秀成

(曾约农)

想要追寻李秀成的被俘的真相,曾国藩就地杀害李秀成的原因,还需从删除供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李秀成在曾国藩的引导下写的供词,主要是表现太平天国的兴衰。

作为太平天国的一员,李秀成从小干部逐渐成长为天王的左膀右臂,是众多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因而他的供词有很大的说服力,有利于美化湘军战绩、功劳,这是曾国藩想方设法获得供词的原因之一。

被曾国藩删除的供词主要包括五大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洪秀全的死因。

洪秀全真正的死因为病死,但其死因被曾国藩改为服毒自杀,与病死相比,服毒自尽的死法无疑更为惨烈,为洪秀全的人生写下悲剧的注脚。

曾国藩杀李秀成真相,曾国藩曾孙揭露李秀成

(领兵与清军作战的洪秀全)

这一改动的原因不难理解,洪秀全作为与清廷对抗的“逆贼”,企图颠覆清朝统治,按理应该被处以极刑,但最终因病而死,并未受到清朝的惩罚。

而将其死因改为被迫服毒自杀,强化了清军对洪秀全的压迫,找回了朝廷的尊严,在政治上迎合了统治阶级诛杀逆贼的愿望。

其二是曾国藩对李秀成的温和态度,为获得李秀成的供词,曾国藩用温和态度引导李秀成吐露真相,这一态度会招致误会,为避免惹祸上身,曾国藩将供词中相关的内容删掉。

反抗清朝统治的农民起义军很得民心,对应着的便是清朝失去民心的事实,作为清朝的将领,曾国藩无法纵容这些内容留存于世,因此将太平天国的一些正面内容删去。

其三是李秀成对淮军的轻视,晚清时期,清朝曾组织军队提升国防力量,李鸿章招募的一支汉人军队为淮军。

李秀成在军事活动后期,多数情况下活跃于苏浙沪一带,与李鸿章领导的淮军作战。李秀成轻视淮军,认为淮军战斗力不及湘军,淮军、湘军皆为清朝军队,在荣誉问题上一损皆损,故而曾国藩没有留下对淮军的批判内容。

曾国藩杀李秀成真相,曾国藩曾孙揭露李秀成

(淮军炮队)

其四是太平天国的一些正面内容,李秀成是太平天国的高级将领,在统帅过程中见证着太平天国的崛起,而天国的崛起与民心相向息息相关,在供词中李秀成记录了军纪良好的太平军很得民心的内容。

其五是天京的疲敝,太平军与清军作战时期,天京多次遭到清军的围困,在太平天国后期,李秀成已经看到了天京难以坚守的危局,因而他在供词中称,天京城疲困之极。

李秀成对天京的描述,显露出太平天国日渐式微的政治局面,是相对客观的描述,但此说却不被曾国藩接受。

曾国藩杀李秀成真相,曾国藩曾孙揭露李秀成

(湘军图影)

因为湘军并未轻取天京,作为湘军的统领,曾国藩不能让供词保留凸显湘军无能的描述,因此将相关供词删去,保全湘军的尊严。

从删除的内容中能够看到,曾国藩删除供词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清军的功劳,将不利于自己乃至清军的信息删去。删减版的供词并不能够全面地展现李秀成的形象,例如他对太平天国的正面描述,仍能体现他对天国的忠贞态度,这些内容一经删改,李秀成的形象也就被染上污点。

李秀成留下的供词影响着学术界、民间对他的评价,他在供词中流露出的乞降意味,打破了他“忠王”的忠贞形象,引来后人长期的研究、讨论。但李秀成被俘真相最终还是被曾国藩后人揭开,被删减的供词公开于世,让李秀成的形象更加清晰、饱满。

在牢笼中写下供词的李秀成最终没能逃过一劫,他对曾国藩以及清政府的称颂没有发挥效用,反而被曾国藩就地斩杀。在抓到李秀成时,清政府曾发上谕,要曾国藩将其押解至北京,在审明后依法惩治,但曾国藩却将其就地杀害,其中原因值得玩味。

擅杀囚徒,曾国藩为何急切处死李秀成

曾国藩对于擅杀李秀成,曾解释称:“……李秀成、洪仁达等均系内地乱民,不必献俘……臣闻此二端,恶其民心之未去,党羽之尚坚。即决议就地正法……”。曾国藩将擅杀李秀成等人的原因,解释为他们民心未去,党羽尚坚等原因。

清政府面对曾国藩的“抗旨”行为,也并未问罪于曾国藩,反而为其开脱:“李秀成……惟彼等挑梁小丑,本无所用其献俘,恐沿途派兵护送,骚扰驿传,重累吾民……”,似乎就此事发出了默许的声音。但曾国藩抗旨擅杀太平天国将领的举动,颇为耐人寻味。

曾国藩杀李秀成真相,曾国藩曾孙揭露李秀成

(曾国藩画像)

关于此事多年来,学术界产生了不同的猜测,一种观点是免除后患,历史学家罗尔纲先生在著作《太平天国全史》中提过,李秀成曾经劝曾国藩称帝,这种僭越言论可能为他招来杀身之祸,曾国藩没有称帝的念头,但也担忧李秀成在审问中拖自己下水,从而灭口免除后患。

自古以来,以下犯上、意图谋反之人都难以落得个好下场,为维护统治,封建统治者往往会斩草除根,曾国藩自然不想背负这种致命的把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曾国藩对李秀成有仇视态度,该观点基于双方交战的事实,曾国藩对李秀成恨之入骨,所以将其就地正法。

曾国藩杀李秀成真相,曾国藩曾孙揭露李秀成

(李秀成佩剑)

种种观点有着不同的视角与立场,各有道理,曾国藩擅杀李秀成的真正原因难以查明。

自李秀成被俘、被杀至今,关于李秀成的讨论,往往以其牢笼中的自述为根据,曾约农先生虽然将供词原稿公布于世,但保留下来的原稿也只有三万余字,赵烈文日记所载,李秀成大约写了五万多字。

这意味着,一些原稿写出来后就被曾国藩销毁,没能留存于世,而它们所承载着的史实,也随着原稿被销毁而灰飞烟灭,李秀成在供词中到底还说了什么,已经无从知晓了。

曾国藩杀李秀成真相,曾国藩曾孙揭露李秀成

(李秀成在供词中自述“天朝十误”,总结天国的失败原因)

总的来看,李秀成在死前表现出相对复杂的一面,他存在着乞活之意,而这种表现与他一向英勇形象存在出入,但他又不失忠勇,被俘后受到酷刑仍英勇不屈,还在供词中自述“天朝十误”,总结天朝失败的原因。

结合1962年公开的原稿,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鲜活,他在死亡面前展现出对生命的眷恋,虽然乞降言辞配不上“忠王”名号,但却契合人性的本真。

曾国藩杀李秀成真相,曾国藩曾孙揭露李秀成

李秀成到底在供词中说了什么,致使曾国藩火速将其处决?

1864年7月23日,太平天国忠君李秀成被俘。5天后,他被送到远在安庆的曾国藩那里。8月7日,李秀成被曾国藩处决。被抓获和处决前后只有16天。李秀成经历了多次战斗,牺牲了,但被抓后仍希望能活下来。曾国藩在后来的朝廷悼词中提到了这一点,认为李秀成“奉承求饶,无非是想延年益寿”,曾国藩认为李秀成的这种心态可以利用一段时间。为了让李秀成主动写供词,他决定和李秀成秘密商量。曾国藩真是恶毒。两人谈话后,李秀成开始写供词。

李秀成的自传只发表了3万字。曾国藩删除了什么?现在已经被证实了

忏悔前后用了9天时间,字数达到5万字。后来,取名李秀成的供词。看过5万字的供词后,曾国藩删除了约2万字。最后,他临摹了3万字的供词,交给了朝廷(后来出版的版本),而原版则藏在曾国藩家中。

曾国藩在写给幕府书记员钱颖璞的信中写道:“傀儡王忠望在个人供词中写了5万多字。如果你在两天之内看了官员的供词,你就很难校对芳版的错误了。当时他有办法对付洪、李两个土司。大年初六,小李用现金招供,送到军机部。”

李秀成的自传只发表了3万字。曾国藩删除了什么?现在已经被证实了

8月7日,李秀成写完供词。墨迹未干,曾国藩派人告诉李秀成“国法难,不能原谅”,并于当天傍晚处决了李秀成。曾国藩删除了什么,故意隐瞒了什么?直到1963年,这个问题才最终得到解决。

1963年,台湾世界出版社影印出版了曾国藩曾孙曾耀农提供的李秀成个人供词手稿。曾国藩的知己兼助手赵立文也宣读了供词的原稿。他在日记中写道:“傀儡忠君李秀成自述五六万字。咸丰四五年以来,盗贼的故事非常详细。他虽不识字,却不是盗贼中的智者。”

赵列文在供述中没有提到李秀成唆使曾国藩当皇帝。李秀成在最初的供述中,试图用种族差异说服曾国藩,说汉族人已经觉醒,满族的末日就要到来了。此外,曾国藩是汉族最有权势的大臣。当时正是高举旗帜的好时机。

看过这样的内容,曾国藩汗流浃背。曾国藩的孙女曾光山曾对媒体说:“李秀成劝文正功当皇帝,文正功却不敢”,事实上,李秀成在狱中刻苦写作时,曾国藩就已经和赵丽文商量先演后演。8月3日晚,曾国藩与赵烈文合谋。赵烈文说:“我们被活捉已经十多天了。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央大厅录下忏悔录后,没有人怀疑过。不过,这个贼很狡猾,不应该带进京城。”


曾国藩深信不疑,他急着要杀了李秀成,要阻止朝廷把李秀成带到京城去,许多秘密无法隐瞒。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曾国藩都没有理由离开李秀成。

曾国藩杀李秀成真相,曾国藩曾孙揭露李秀成

李秀成受封忠王,被俘后仍被呼千岁,曾国藩何要迫不及待地杀掉李秀成?

第一个就是为了隐瞒湘军在南京城的行为。南京城作为太平天国的大本营,经营了近十年,太平天国军队的物质和财富都在这里,所以,曾国藩或者是手下的将领们允许士兵开始劫掠南京城,这个事情在当时也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情,所以,要是曾国藩将其押往北京城的话,他会不会当众将湘军的丑事说出来?这个谁也不敢保证!所以,还是先下手为强吧!



第二个就是有人传说李秀成想劝曾国藩一起反对清政府,这就是那晚上两个人密谈的内容,太平天国在外面还是有很多军队,湘军的数量也是很多的,两股力量合在一起的时候,那就是重新改朝换代的时候,但是,好像是曾国藩的忠君爱国思想比较重,没有采纳李秀成的主张,所以,不能让人知道他的说辞和自己跟他说的话,赶紧杀掉是好事。


有人认为就是李秀成自己的错误,不该被呼千岁,虽然这个千岁在当时跟我们的十元大钞一样多(好像是夸张了一些),但是是真的多,李秀成自己还认为这个千岁是一个值钱的玩意,这就是自己的失误了,应该是夹着尾巴做人,争取到了北京再做打算。这样说不定就有一丝挽回的希望!

不管怎样,李秀成被杀的时候还是很有男子汉气概的,但是,曾国藩对于李秀成还是挺好的,最起码没有像对待洪秀全儿子那样,给他一个凌迟,而是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你认为要是李秀成劝动了曾国藩,中国的历史会怎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