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傻分不清,《橘颂》原来颂的是橙子?

《九章·橘颂》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面上歌颂橘树,实际是诗人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全诗可分两部分,前十六句为第一部分,缘情咏物,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美,以描写为主;后半部分缘物抒情,转入对橘树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以抒情为主。两部分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勾连,融为一体。诗人以四言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塑造了橘树的美好形象,从各个侧面描绘和赞颂橘树,借以表达自己追求美好品质和理想的坚定意志

柑橘属的水果,最常见的是柑、橘(桔)、橙、柚这四种。按照现在植物种属的分法,柑、橘都是好剥皮的宽皮类,橙是不易剥皮的紧皮类。然而古人所说的“柑橘橙柚”,与当今按照植物种属所称的“柑橘橙柚”,并不完全一致。

从词源角度分析,柑桔属果树最初的名称只有两个,即“橘”和“柚”。最早出现是在先秦文献《禹贡》中,说是产自“淮维徐州”的特产。而当时的古人用来分辨橘和柚的标准很简单,就是大小。周处撰《风土记》中说:“柚,大橘也。”

单靠大小分,自然是很粗放,先秦古人是把个头相对较小的柑橘属水果都叫做橘,这就与现在种属分类中“宽皮橘,紧皮橙”的分类不同了。

比如这个“傻傻分不清”的例子:

《晏子春秋》记载:“景公使晏子于楚,楚王进橘置削,晏子不剖而并食之。”

此处的“削”是铜制或铁制的刀,曾在湖北发掘的楚国都城纪南城遗址中有出土。楚王请晏子吃“橘”,旁边放着一把刀,原本是用来让他“剖而食之”的。这就说明了晏子当时吃的这个“橘”,不是用手可以轻松剥开的宽皮橘类,而是属于须用刀剖开才便于食用的紧皮甜橙。

对于这个问题,学界有人提出说,甜橙不耐寒,能在楚国生长吗?

中国农史专家陈宾如认为有可能。他指出:楚国当时的都城纪南城在湖北江陵附近,从春秋直到西汉的700多年间,我国都处于历史上的第二温暖期,这种气候下,不耐寒的甜橙是可以在鄂西一代栽培生长的。

由此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大胆推断,屈原的千古名篇《橘颂》中的“橘”,也不能以现代植物分类学中的“橘”字含义来片面理解,而是很可能包括了柑和甜橙在内。

在“橘、柚”之后出现的是“柑”。“柑”这个字最初写为“甘”,最早见于西汉司马相如撰《上林赋》:“黄甘橙榛”。直到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中还没有带有木字旁的“柑”字。西晋秘含撰《南方草木状》中有“柑乃橘之属,滋味甘美特异者也”的记载,可见古人开始区别柑和橘的不同,主要是看滋味,因此最初写成“甘”。

那么,“柑”在古代是否也用于称呼甜橙呢?史料显示,这也是有可能的。

《晋书·王羲之传》中有王羲之致友人书说:“顷东游还,修植桑果,今盛敷荣,率诸子,抱弱孙,游观其间,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娱目前”。

王羲之当时家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在他自营的果园里栽着采食时需要“割而分之”的柑,从这个“割”字推断,王羲之家庭聚餐时候吃的也很可能是甜橙。`

“橙”这个字出现得并不晚,最初见于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这个“橙”字都指称的是“香橙”,为一种“橙皮可为酱齑”的调味料,直到宋代,“橙”字才用于称可直接食用的甜橙。

甜橙在北宋时期已是一种常见的果品。如记述北宋都城开封情况的《东京梦华录》中说:“又有托小盘卖温柑、绵橙、金橘、龙眼、荔枝之类”。这里的“绵橙”就是甜橙的一种,可见那时候开封市民已经能够吃到甜橙。北宋周邦彦的风流艳词《少年游》中也写到:“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用了“破”这个字,可见也是要用刀剖开吃的紧皮橙。

而且,宋朝时人们已经开始用嫁接法栽培甜橙了,南宋吴璨撰《种艺必用》载:“柑、橘、橙等,于积壳上接者易活。”

到了明朝,甜橙已经以广东新会和云南为核心,形成了两大优良品种中心,并向广西、贵州、江西、湖南和四川等地辐射扩散,形成了“新会橙”、“柳橙”、“香水橙”、“雪柑”等众多名种。

而这时,有一支来自遥远的欧洲的船队,把中国的甜橙种苗带回了自己的家乡葡萄牙,才真正为“脐橙”这一传奇“异种”,开启了命运之门。

下·全世界的脐橙都是同一株?

1520年,明武宗正德十五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继位的第二年。葡萄牙裔探险家麦哲伦在西班牙的资助下开始第二次环球航海探险,在10月 21日发现了麦哲伦海峡。

也是在这一年(一说1471年,此处以主流说法为准),有一批来自中国的叫做“雪柑”的甜橙种苗,被葡萄牙人带回自己的故乡,从此沐浴地中海沿岸的阳光。

甜橙喜温暖,不耐寒,要求土质肥沃,透水透气性好,空气相对湿度也不能太高。地中海沿岸温暖清爽的气候,很适合甜橙的生长,甜橙这一品种,在地中海地区得到了发展和壮大。直到今天,西班牙依然稳坐世界甜橙育种技术的前三把交椅,产量也居于世界前五。

就在甜橙穿越半个地球来到葡萄牙的二十年前,也就是1500年,葡萄牙人卡布拉尔的船队在葡萄牙国王资助下准备前往印度,却在躲避风浪的时候意外发现了大陆并当即占领,取名“真十字架之国(Terra de Vera Cruz)”,也就是现在的巴西。到这里为止,命运留给脐橙的机会,已经一切准备就绪。

三百年后的1820年,在巴西巴伊亚(Bahia)城附近的一个修道院里,种植着葡萄牙侨民从家乡运来的甜橙树。这一年人们发现,一棵甜橙树结的果子发生了芽变,果子顶部出现了一个发育不全的次生“小果子”,从而在外观上形成了一个“脐”。同时,这些果子不会生籽,口感也大为改善,因而很快引起人们的注意,争相引种,在此种的基础上优化培育新品种。

因为无籽,不能有性繁殖,培育这种橙子只能用嫁接的方式,也就是说,当今全世界的脐橙,都是来自于巴西修道院里的那一株。

五十年后的1870年,有两株脐橙树在美国加州嫁接成功。1893年,美国新奇士联合公司在加州成立,并在此后迅猛发展,年产脐橙320万吨,全面实现高产、高质、高值、高效和技工贸一体化服务,最终以脐橙作为王牌品种,打入国际市场。目前全球种植脐橙的国家和地区达一百多个,年产量800万吨。脐橙,终于成为世界上品质最佳、销售最畅的鲜食柑桔品种,登上柑橘类水果的王座。

从1520年离开故土后,甜橙穿越四大洲,历时四百年,才又回到了中国。

1919年起,中国先后从日本、摩洛哥、美国等地引进脐橙品种,并最终在江西赣州、四川、重庆三峡库区、湖北三峡库区、广西桂北、湖南湘南等地区引种成功并广泛种植。从美国华盛顿脐橙品种发展出来的纽荷尔脐橙品种,不仅更加适应中国的水土条件,而且具有优于华盛顿脐橙品种的诸多特质。

我们能吃到甘甜芬芳的脐橙,是如此不易。你可知这一份诚心嘉果,是为了致敬用良心种植橙子的农人,也为了致敬在四百多年的时间里,穿越世界,历经风雨,脱胎换骨,重返故里的,赣南脐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