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欢做一些小测试之类的,并且对于测试的结果都觉得说的就是自己。其实这就是巴纳姆效应在作祟啦,因为巴纳姆效应使得人们对于那些描述的十分空洞的、笼统的性格,却觉得就是说的自己。

巴纳姆效应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巴纳姆效应,对星座小测试结果深信不疑

所谓巴纳姆效应,指的就是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这点可以体现在现在一些星座、占卜、测试等方面。

每个人都有巴纳姆效应,对星座小测试结果深信不疑

比如说一个人做的某些测试题,或者看的星座性格分析,都会觉得确实是和自己很像,中枪了。但实际上都是巴纳姆效应的缘故,就比如网上说的外向孤独症,似乎很多人看完后都觉得很像自己,但实际上就是利用了巴纳姆效应,因为这些描述都很模棱两可,从不用“一定”、“绝对”之类的词语。

巴纳姆效应是怎么来的

每个人都有巴纳姆效应,对星座小测试结果深信不疑

那么这个巴纳姆效应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巴纳姆效应其实早在1948年就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了,巴纳姆效应指出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却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

每个人都有巴纳姆效应,对星座小测试结果深信不疑

在过去,有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就以这个杂技师的名字将弗瑞尔的实验结果命名为“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的产生原因

每个人都有巴纳姆效应,对星座小测试结果深信不疑

在心理学上,“巴纳姆效应”产生的原因被认为是“主观验证”的作用。主观验证能对我们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我们心中想要相信。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总可以搜集到各种各样支持自己的证据。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还是可以找到一个逻辑让它符合自己的设想。

每个人都有巴纳姆效应,对星座小测试结果深信不疑

在头脑中,“自我”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所有关于“我”的东西都是很重要的。我们的车牌号码、手机铃声、电脑桌面、卧室的墙纸自己都会精心设计,为的就是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还有所谓的“谄媚效应”。大部分人更愿意相信让他们自己看起来更正面和更积极的事情。所以他们会认同自己还有很多未能得到发挥的潜力以及自己是喜欢独立思考的人之类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