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信”基因植山川

——宁都脐橙种植大户王荣生的诚实守信二三事

□廖鸿鹏 特约记者廖海峰

沿着宁都至会同公路折东而行,只见道路两旁延绵起伏的山丘上,绿油油的脐橙一望无际。这片美丽的风景见证了一个农民的灿烂人生,他就是宁都脐橙种植大户王荣生。

在诚信遭遇挑战的今天,王荣生学会了用真诚换财富。16年来,他把诚信基因植入脐橙,引领脐橙产业稳步发展,从最初的600亩发展到4万亩,脐橙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不能对不起他们的信任”

今年45岁的王荣生是会同乡会同村一位普通农民的儿子。村子是“八山一水一分田”,村民人均耕地不到一亩,土地又贫瘠,一年到头也挣不到几个钱,王荣生自小就饱受贫穷的滋味。

作为山区村,大部分是连绵的山丘,王荣生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增收致富的优势和潜力。2000年秋,在上海从事物流生意小有成就的王荣生,不顾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毅然回乡从事脐橙开发。

不料,现实的残酷让美好愿望瞬间遭遇挫折。600多亩脐橙种植初期,化肥、果苗、工人工资花费很大,基地短期内又没有收入,很快王荣生的资金链断裂,工人大半年的工资没有着落。

虽然乡亲们没有来要工资,可土生土长的王荣生心里却十分不踏实,“他们都是信任我才没有来找我要工资,但我不能对不起他们的信任。”转眼,到了年关,王荣生的经济更是捉襟见肘,上海的物流生意已经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支援家乡脐橙基地的投资。此时,王荣生陷入了两难境地,家人也抱怨他放着上海舒服的日子不过回来吃苦受累。

这时候,王荣生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从来没有贷过款的他将自己的车子拿到银行抵押贷了5万元,在小年前将工人的工资发放到位。家人都说王荣生的做法不明智,工资缓几个月也没关系,没必要去贷款,但王荣生说,不付清工资,哪有脸见乡亲。

“自己的脐橙不卖,也要先卖乡亲的果”

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宁都也不例外。不仅是进入挂果丰产期的脐橙树遭受了冻害,而且脐橙也严重滞销。

这时,周边不少果农找到王荣生,请他将自己的脐橙收购去,不求利润,只要保本。

天无情人间有爱。“乡亲们,别急,相信我,我一定会有办法的。”面对果农们信任和期望的眼神,身为会同乡果业协会理事长的王荣生,虽然对自己家的近50万公斤脐橙都忧心忡忡、不知所措,但他还是满口应下。

“自己一仓库的果都不知道卖给谁,还有闲心管别人。”妻子听说王荣生要收其他果农的果,气得几天卧床不起,也没和他说话。王荣生则安慰妻子说:“我们亏多亏少也是亏,别人要是亏了明年就不种了,那这个产业就垮了。”

恶劣的天气,使大量脐橙积压,王荣生扛起责任,决心带着乡亲们把损失降到最低,他向果农郑重承诺:就算自己的脐橙不卖,也要先卖乡亲的果。

说干就干,王荣生自己开着车以上海为中心,北上北京,南下广州,一方面求亲戚找朋友销售脐橙,一方面与一些商场合作开展活动推荐脐橙。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王荣生终于将果农们积压的脐橙大部分出手,但是回来一算帐,他还是亏了一百多万元。为了不拖欠果农的脐橙款,这回他更是将自己在会同圩镇的一套房子给卖了。认识王荣生的人都说他种脐橙种傻了,可是他却憨憨一笑:做什么事,都要将诚信放在第一位。

“宁可自己赔本,也不让别人吃亏”

王荣生的脐橙事业越做越大,成为年产值近千万的“泥腿子”大老板,在这成功的背后,靠的就是诚实守信,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宁可自己赔本不让别人吃亏”,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2015年赣南雨水比往年偏多,造成脐橙甜份下降、外观粗糙,直接影响脐橙品质,市场行情一片看衰。但王荣生的果并不求卖,在2014年,他就与信丰县脐橙收购大王赖昌清签订了收购合同,不管品质如何,均应按合同价出售。

“赖总,今年行情不好,合同定的价格高了。”令赖昌清没想到的是,王荣生主动打电话,要求他降低自家脐橙的收购价格,由每公斤4.9元降至4.4元。“我不能做昧良心的事,按原合同,赖总肯定要亏本。”

赖昌清一开始以为王荣生在开玩笑,等算钱时,才知道是来真的,这一降价,王荣生就直接少收近33万元。

自此以后,许多客商慕名而来,再也没有遭遇卖难。

有次,王荣生与一名江苏客商签订了5万公斤带叶鲜果的脐橙销售合同,当时订的价格是每公斤3.4元。没想到,脐橙成熟上市的时候,价格一路飚升到每公斤4.4元,到了约定交货的时候江苏客商却迟迟没来。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王荣生主动联系上江苏客商,请他放心来提货,他绝不加一分钱。事情传出后,许多做脐橙生意的老板都对王荣生树起大拇指,最终江苏客商自愿将合同价格提高到每公斤3.9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