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支奥运火炬

在推广奥运会的过程当中,国际奥委会逐渐看到了圣火和火炬接力具有的凝聚人心和宣传奥运精神的力量。1934年,国际奥委会采纳了德国历史学教授卡尔·蒂姆通过火炬接力形式将现代奥运会和奥运会发源地奥林匹亚连在一起的建议,并决定在1936年柏林夏季奥运会上进行从奥林匹亚至柏林的圣火传递活动。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奥运火炬由此出现。会前,奥组委对火炬的设计提出了要求:火炬必须要能够连续燃烧10分钟以上,并且具有抗天气干扰的能力,如在炎热、暴风雨,或者是倾翻情况下都能保证正常燃烧。1934年秋天,火炬样品送到德国奥委会检测并获得通过,柏林奥组委邀请每位火炬设计人员都参加了火炬的传递活动作为奖励和纪念。这把火炬主要由铁制成,全长27厘米,重450克。火炬体是一根细铁棒,顶端有一个铁环,装有特殊的易燃物质镁,以便在传递过程中迅速点燃。雕刻家把从奥林匹亚到柏林的传递路线刻在了火炬的金属柄上,火炬上还刻着 “向传递者致敬”的题词。1936年7月20日,柏林奥运会圣火在奥林匹亚点燃,希腊人康斯坦丁成为现代奥林匹克历史上的第一位火炬手。本届火炬接力活动历时12天,穿过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抵达德国柏林,3187公里的接力活动全部通过火炬手跑步传递完成。1936年8月1日,1500米运动项目的世界冠军弗里茨·希尔根高举着火炬跑进主体育场并点燃主火炬塔。在那届由于战争阴霾而让运动员蒙受羞耻的奥运会上,圣火像一道阳光温暖着因为体育精神而无畏的勇士们。

奥运火炬传递活动被之后的历届奥运会所继承,并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甚至成为不亚于奥运比赛本身的重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