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追赶了中国那么多年,但现实是,印度很多经济指标都落后了中国十多年。其实,人的差距才是根本原因。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综合各项经济数据,印度在经济上总体落后了中国16.5年。这意味着,印度梦想的“追赶中国”,比预想的难度还要大。

印度经济发展受多重因素制约

这项研究结论来自印度储备银行、世界银行、印度统计等权威数据。具体细分来说,印度在专利、外国直接投资、外汇储备、出口、人均收入、消费支出等多项指标方面,各落后中国21年、20年、19年、17年、15年和13年。

印度在2022年的GDP规模达到3.53万亿美元,超过了英国,但相对于GDP总量,人均GDP才能衡量一个国家的真实生活水平,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而2022年,印度的人均GDP只有2388.6美元,还没进入世界前百,这说明印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像自己吹嘘的那么高。

莫迪政府已经定下目标,在2023年前,印度GDP要达到10万亿美元。印度有可能实现吗?答案是有可能,毕竟,印度也有一定的优势。

一方面,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印度可以承接规避中美地缘风险的企业,比如,受美国重组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有许多外国企业开始将产能多元化分布,越南、印度等国家就成了接收这部分产能的对象,这会推动印度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印度的人口增长是印度经济发展的最大的基础优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印度都会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这意味着印度拥有更多的年轻劳动力,一旦充分利用这样的人力资源,印度就能把庞大的人口规模转化为市场和产业规模。

印度总理莫迪强推“印度制造”

我们分析的第一个方面是偶然因素,印度必须借助中美竞争的窗口把握机遇,这充满很大的不确定性。而第二个方面才是印度经济发展的必然因素。所以,我们来着重分析一下印度所谓的“人口红利”。

首先,大家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虽然印度的人口数量比中国多,劳动年龄人口也比中国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的劳动力规模大,印度的劳动规模要比中国少了近2.6亿。劳动力规模也就是劳动力参与率,换句话说,印度虽然人多,但有2.6亿人并没有投入到国家的生产活动中,也没有为国家带来经济生产效益。

所以,印度的情况等于说是“有人口,但没红利”。说到“人口红利”,虽然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在减少,但比重依然在50%以上,所以,中国依然处在“人口红利” 窗口期内。

而且,中国人均劳动生产率要比印度高。也就是说,中国不仅“干活”的人多,而且“干活”的能力更强。印度可以凭借人口优势发展经济,但中国的发展更快。

其次,对于印度来说,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可以转化为国家发展的燃料,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好好消化这些人口,把人口转化为劳动成果的话,那么这些人口只会变成经济的负担。

所以,印度发展的第一步,必然是给这些人口提供就业机会,这也是莫迪政府强力发展制造业的一个主要原因。

火车脱轨事故频发,印度基建堪忧

制造业总体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有着很大需求,莫迪的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发展制造业,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比如如工厂、物流运输体系、水电等能源系统等,在这方面,印度的现实情况非常糟糕,

最后,印度人口受教育程度很低,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跟不上产业发展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缺乏高级技术人才并不是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印度更缺乏拥有基础技能的人。而提高人口素质是一个长期过程,印度现阶段只能把无技能、无文化的人口向基础技能劳动力转变。而印度要拥有一定比重的高级技能人才,恐怕还要很久。

我们要明白,数字只是数字,归根结底,创造这些数字的是人。印度与中国的差距,并不单单是数字的差距,其实,人的差距才是根本。更重要的是,印度本身存在的人口问题,再叠加印度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这在整体上削弱了印度发展经济的动力和优势。只能说,印度还得多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