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刘墉与纪昀的关系则相当融洽。纪昀出自刘墉之父刘统勋的门下,两人有师兄、师弟之谊。

纪晓岚比刘墉小四岁,他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进士,与嘉庆帝老师朱珪同年中举,皆出自刘统勋门下。乾隆晚年,纪晓岚官拜从一品协办大学士,也担任过兵部、礼部尚书,但他的政治成就远远比不上他的文学成就,后人提起他,最推崇的还是他总纂的《四库全书》。

而这一切,很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于刘统勋,他是纪晓岚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不仅仅是指两人的师生名分,在事关纪晓岚仕途乃至命运的最重要的两件大事中,刘统勋几乎就是那个定鼎之人。

纪晓岚与刘统勋是师生之谊,而跟刘墉确是平辈相交,两人从认识到相继离世,相交竟长达57年。两人之所以能维持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友谊,原因有很多,譬如他们同样诙谐幽默又刚毅正直,但最重要的还是志趣相投。

纪晓岚与刘墉的关系

大学士英和在其《恩福堂笔记》中记载,纪昀与刘墉关系极好,纪昀才思敏捷,刘墉字写的很好,故纪昀常请刘墉为自己写对联。比如“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是纪昀非常喜欢的诗句。刘墉死后,纪昀即将其写下来,作为挽联相赠。

刘墉与纪昀都好收藏砚台,两人也时相赠送唱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刘墉赠给正任都御史的纪昀一方砚台,还特意在上面题识:纪昀喜欢我的黻文砚,因而我把它送给他,而书之以铭文,“石理缜密石骨刚,赠都御史写奏章,此翁此砚真相当。”这在当时被传为佳话。蒋师瀹也题此砚说,“城南多少贵人居,歌舞繁华锦不如。谁见空斋评砚史,白头相对两尚书。”

嘉庆八年(1803年),刘墉又曾送给纪昀砚一方,称:“送上古砚一方,领取韩稿一部。砚乃朴茂沈郁之格,譬之文格,为如此也。”纪昀同记载到:刘墉送我砚一方,左侧有“鹤山”字,认为是宋代的东西,但我并不以为然。但刘墉又说,“专诸巷所依托,不过苏黄米蔡数家耳。彼乌知宋有魏了翁哉?”大意是说,仿照宋代的古董,一般都宣称是苏东坡、米芾等人的东西,怎么会假冒魏了翁的名号呢?纪昀承认,刘墉所言,“是或一说矣”。

嘉庆九年,刘墉去世。第二年,纪晓岚去世。刘墉去世之前,还给纪昀送过砚,纪昀在砚上题词说,“余与石庵(刘墉)皆好蓄砚,每互相赠送。亦互相攘夺,虽至爱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为意也。太平卿相,不以声色货利相矜,而惟以此事为笑乐,殆亦后来之佳话欤?”

除了写诗赠砚,两人还经常在一起畅谈佛法。纪昀曾做诗《刘石庵相国藏经残帙歌》,描述这种情况。

纪晓岚曾经称两人“论交均胶漆”,以如胶似漆来形容两人的交情,并非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