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满语:,穆麟德:Hong Taiji,1592年11月28日申时-1643年9月21日亥时),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母为侧福晋叶赫那拉氏。

皇太极也以洪太极、黄台吉等名字在明末清初的文献中出现。现代学者多认为皇太极并非其真实名字,而仅仅是其称号,来源于蒙古贵族的称号「浑台吉」。

皇太极本名之谜

而皇太极的本名众说纷纭。俄罗斯汉学家G.V.戈尔斯基认为「皇太极」的本名是「阿巴海」(Abakhai)。此说曾一度被西方学界广泛接受,但这个名字并没有在当时的汉文和满文文献中登场,因此被认为是错误的;很有可能系其称号「天聪汗」的误解。

在《李朝实录·仁祖大王实录》中,皇太极以「黑还勃列」的名字登场。日本学者三田村泰助据此文献,又参照了明代陈仁锡的《山海纪闻》等史料,提出皇太极的本名是「黑还」(hekan)的说法。三田村泰助将「黑还勃列」还原为满语「hekan beile」:「黑还」(hekan)是皇太极的本名;「勃列」(beile)即「贝勒」,是满洲贵族的一种称号。

关于皇太极的本名有几种说法,一说是叫阿巴海(又作阿渤海),一说是叫黑还勃烈。“皇太极”只是一个称号,意思可能只是“黄”台吉。而“台吉”则是瓦喇、鞑靼贵族在明代常用的头衔,从汉语“太子”演变而来,但意思最接近“王子”或“汗王”。在清初汉语典籍中,皇太极的名字常被记载为“黄台鸡”或“黄台吉”。后在清高宗朝,才钦定为“皇太极”。但是,皇太极直接从“皇太子”头衔演变来的说法欠根据。后金统治者没有采用“皇太子”头衔的惯例,更无可能作为初生子嗣的本名。开始用“黄”多于“皇”也可以看出本来没有僭越“皇”的意思。第二,说本名为“阿巴海”又欠根据。因为最初把该名判断为“本名”的是西方史作,很可能把皇太极的年号Abkai sure误解为本名。所以黑还勃烈一名最有可能,因为“黑还”不过是“黄”这个汉语名字的音异,而“勃烈”而则是蒙语名“苍狼”的意思。因此皇太极的名字本来就叫“黄·勃烈”,当他被承认为“台吉”的时候,人们就不呼全名,而用简化的本名,加上头衔,称之为“黄·台吉”,而这也是清太宗名字在乾隆之前在汉字文典里最常用的形式。也就是说“皇”字和“极”字是后世追改的。还有说法是,“勃烈”也不是他本名的一部分,只不过是“贝勒”的一个音异而已。皇太极的本名就叫“黑还”,也就是汉语“黄”的意思。小时是“黄贝勒”,青年是“黄台吉”,符合逻辑。日本人认为皇太极即是天鹅台吉。

有关「黑还勃烈」的说法纯系孤证,除了朝鲜人的《李朝实录》一书外,其他满蒙汉文的中国纪录均未见有此记载,提出者对满洲及皇太极本人既非有亲缘性关系,又没有其他相关来处可供引证,仅此一提,不能全盘作数,只能参考。

更何况,《李朝实录》里的「黑还」,发音为hekan,既非he-an也非he-huan,再怎麼转音也不可能转到与「黄」或「皇」的满汉语的音译及意译来。

但跟孝端文皇后的名字「哲哲」一样,「皇太极」、「洪太吉」这称呼作为本名应是后天所改用的事倒无庸置疑;满语的Hong Taiji之义等於蒙语的「珲台吉(khong Taiji)」,应是皇太极地位提升到相当层次后才有的敬称,这样的敬称做为本名是不太靠谱的,而史实证明皇太极虽受努尔哈赤看重宠爱,但亦只是他「爱如心肝」的诸子之一,而非独爱。

陈捷先的“皇太极写真”提出另一说法:皇太极本名叫Abahai(多尔衮的母亲叫阿巴亥Abahai)。以下内容摘自“皇太极写真”

他的名字在当时就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如皇太极、弘他时、弘太始、洪太氏、黄台吉、红歹是、黑还渤烈,以及满洲文字的duicibeile、hongtaiji等等。

这些名字那一个是他的本名呢?所代表的意思又是什么呢?

其实明朝人称黄台吉,朝鲜人所称的弘他时、弘太始、洪太氏与红歹是以及清代官书中所记的皇太极,都是满洲文hongtaiji的同音异议字。在满洲文的字汇中,taiji一字系借自蒙古语,可以说是外来语。据不少研究阿尔泰语的专家们说:蒙古语中的“台吉”是出自汉语“太子”一词,蒙古人音译为“台吉”,是历史上蒙古贵族的一种称号,以示地位尊贵。努尔哈赤在明朝末年崛起时,部族中有多人以“台吉”为称的,有的是他弟弟,有的是他儿子,可见当时只是一种尊贵的爵位称号,不是“太子”的意思。

早年努尔哈赤自己称“贝勒”时,他的幼弟巴牙喇与儿子褚英都称“台吉”,表示他们的地位比努尔哈赤低。后来家族人丁旺了,第七子阿巴泰曾授台吉,长孙杜度(褚英长子)也授以台吉,显然也是表示贵胄成员地位的。更后,在清朝对外藩蒙古、回部的统治政策中,台吉正式成为封爵之一。如蒙古内扎萨克之爵位,从亲王至辅国公分为六等,“不入于六者,曰台吉”。外扎萨克封爵,“无塔布囊,而有台吉”。回部封爵,则“有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皆延以世”。由此可知:终清之世,台吉都没有“太子”的意思。

至于hong这个满字,有人说“蒙古人把皇帝的继承人叫黄台吉,在台吉前面加个颜色名,是他们的习惯”。“黄”为正色,是皇家专用的,这可能是汉人的想法。倒是日本学者曾给hongtaiji解释为“天鹅台吉”,我个人以为这可能比较合乎早年满洲习俗的一种解释。因为满洲部族中当时流行尊号与美称,像“台吉”就是尊号,它表示天生贵族地位的。“巴图鲁”(baturu)是美称,赞美一个人英勇。这些尊号与美称都有通称与专称的不同,例如努尔哈赤在满文书档中称过sure beile(淑勒贝勒),满文“淑勒”作“聪睿”解,“贝勒”是一部首长的尊号。

努尔哈赤贵为一部首长,而功迹很多,所以在“贝勒”之前在加上“聪睿”的形容字,以显示他的地位崇高,这就是专称的尊号。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也是“贝勒”,但是他的功迹不高,满文书档中只记他为“舒尔哈齐贝勒”(surgaci beile),这就是通称的贝勒了。同样的,有人在当时称“额亦都巴图鲁”,额亦都是人名,所以这样的“勇士”称号是一般的通称。

但也有人被努尔哈赤赐以“硕翁科罗巴图鲁”(songkoro baturu)的,“硕翁科罗”意为“海冬青”,是辽东地区的一种名雕,皮毛极珍贵,可制名裘。这位以“硕翁科罗巴图鲁”为称的人就是美号中的专称了。称“台吉”的人也是一样,尊号之前加人名的,

如阿敏(舒尔哈齐之子)台吉,就是通称;而黄台吉或皇太极是“台吉”前加“天鹅”珍禽来形容,当然就是专称的台吉了。

在早年的满文档案里,清太宗皇太极也有被称为duicibeile的,duici意为“第四”,也就是称他为“第四贝勒”或“四贝勒”的。皇太极虽然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但是后来有些兄弟死去了,而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汗国之后,他是四大贝勒的第四位,所以档案中记述与他有关的事件时,常称他为“第四贝勒”,这与他的本名有关。又“黑还渤烈”也在朝鲜人的报告曾经出现过,“渤烈”自宋朝以来大家都知道是“贝勒”的音转,黑还二字音义不明,我想可能是满语“和硕”的音转(努尔哈赤晚年任命皇太极等四子侄为四大和硕贝勒)。

最有趣的是上个世纪出版的“清代名人传略”(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ing Peried)一书中确认皇太极的本名叫Abahai,主编这本书的恒慕义(A.Hummel)先生未说明他究竟根据何书或什么资料而作此定论的。我自己在1965年有机会在美国纽约请教了当年编这本书出力最多的房兆楹先生,房先生只说以前在北京看过一份档案,作了如此结论,但确实书档名称他也忘了。当时史料还未开放,现在房先生也归道山多年了,这个Abahai的名字只有待后人考究了(多尔衮的母亲叫阿巴亥Abahai,可见这是一个女人名字,男女是否在当时可以通用此名,也是问题,值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