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化石揭示古近纪的西藏是北半球区系交流的枢纽

西藏芒康发现的鼠李科新化石——君容似勾儿茶叶(Berhamniphyllum junrongii),以及现生长梗勾儿茶(Berchemia longipes)

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化石揭示古近纪的西藏是北半球区系交流的枢纽

勾儿茶属及其相似类群的化石记录和现代分布

据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王腾翔):青藏高原的隆升改变了亚洲的地形地貌和大气环流,对亚洲生物多样性的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一直是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不少新的化石类群在青藏高原被发现和报道,这些古生物学的新进展不仅改变了人们对青藏高原地形地貌的认识,而且还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格局的演变提供了新视野。

勾儿茶属植物(Berchemia)是鼠李科的攀援藤本植物,主要分布在东亚的温带和热带以及东南亚地区,在北美洲和非洲也有分布。最近,版纳植物园古生态组在西藏芒康地区距今约3400万年的地层中发现了与勾儿茶属相似的叶片化石,经对比认为化石归属于南美晚白垩世和北美始新世发现的鼠李族一绝灭类群——似勾儿茶叶属(Berhamniphyllum),这个灭绝属被认为是勾儿茶属及其近缘类群的祖先类群。基于形态学的研究,西藏芒康的化石被定为新种——君容似勾儿茶叶(Berhamniphyllum junrongii),以纪念我国古植物学家陶君容对西藏芒康新生代古植物的先驱性研究。结合相关类群的化石记录,提出勾儿茶属及其近缘类群自晚白垩世起源于南美之后,在始新世扩散至北美,并通过两大陆桥分别扩散至欧洲和东亚。这一类群在东亚最初的落脚点就是西藏,之后再从西藏扩散到亚洲其他地区。可见古近纪的西藏在北半球植物区系的交流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与今天成为动植物交流屏障的青藏高原截然不同。

由于青藏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其新生代古植物的研究比起北半球其他地区而言是较为薄弱的,青藏高原有着如此广袤的地域以及壮丽磅礴的地质历史,一直被认为是生物学和地质学的天然实验室。值此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越来越多新化石在青藏高原上被发现和描述,古近纪的西藏在生物交流中的作用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关结果以“西藏芒康似勾儿茶叶属(鼠李科)化石及其生物地理学意义”和“Fossil leaves of Berhamniphyllum(Rhamnaceae) from Markam, Tibet and their biogeographic implications”为题以中、英文两个版本发表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的中文刊和英文刊上。古生态组周浙昆研究员和王腾翔硕士研究生为共同第一作者。

(奇趣网 www.QiQu.net 收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