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河南灵宝城烟遗址发掘的推进,一座制陶业特征显著的仰韶早期聚落揭开面纱,房址、陶窑、经淘洗加工的细泥块及大量草木灰、烧土等,为研究仰韶早期山区小遗址的聚落功能提供重要依据。

  “遗址出土陶窑31座,其中一座竖穴式升焰窑堪称同时期‘最先进’,窑室底部一周有11个圆形火眼,火门、火膛、窑箅等结构完整,是迄今发现保存最好的仰韶早期陶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灵宝城烟遗址发掘领队魏兴涛说。

河南灵宝发现6000多年前制陶业特征显著的史前聚落

河南灵宝城烟遗址出土的仰韶早期器物(资料照片)。新华社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河南灵宝发现6000多年前制陶业特征显著的史前聚落

河南灵宝城烟遗址发现的仰韶早期陶窑(资料照片)。新华社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河南灵宝发现6000多年前制陶业特征显著的史前聚落

河南灵宝城烟遗址出土的仰韶早期器物(资料照片)。新华社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距今约5000年至7000年的仰韶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以发达的制陶工艺为人熟知。这一时期的彩陶色彩绚丽、图案丰富、绘画手法高超娴熟,达到中国史前彩陶文化的巅峰。

  灵宝城烟遗址发现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数量最多,褐陶和灰陶较少。出土陶器的纹饰以绳纹为主,还有少量黑彩宽带纹、三角纹等。

  “以往发现的仰韶早期陶窑形制小,结构简单,多为横穴窑。竖穴升焰窑结构更合理,火用效率有所提高,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出来的陶器质量也更好,质地更坚硬。”魏兴涛说。

  魏兴涛表示,窑箅构造进一步增强火用效率。“早期的陶器烧造是堆烧,把陶器直接放在火堆里烧。窑箅就像蒸馒头的箅子一样把陶器支撑起来,用的是火焰温度最高的外焰。”

  据介绍,窑箅普遍出现于龙山文化、商、西周时期,战国时期有了窑床式陶窑,容量更大,原理依然是用外焰烧造。具有窑箅的仰韶早期陶窑并不多见。

  2019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灵宝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灵宝城烟遗址进行发掘,共发掘面积4600余平方米,是近年来仰韶早期遗址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房址大多保存较差,出土遗物不多,未见灶等生活设施,表明居住者身份为平民,加之与制陶相关的遗存丰富,这里有可能是一处以制陶为业的聚落。”魏兴涛说,遗址还发现少量由6至8个柱洞或柱础围成的圆形或近方形区域,筑造讲究,可能是存储粮食等用的高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