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年龄与性别特征

文献分析指出,0-15岁的少年猝死多是由于感染性疾病或先天异常引起,这可能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要在青春期始完全发育成熟,如果再合并营养不良、药物、免疫不足或者遗传疾病等条件,儿童/少年就更容易受到肺部或脑部感染,引起窒息或生命中枢抑制导致猝死。

猝死的年龄与性别特征

尸解结果发现31周岁至63周岁是心源性猝死的发生高峰,这正是而立之后最能创造社会价值、承担最重的家庭责任的年纪。也是上述新闻中大多数遭遇不幸的之人的年龄段。可能也是本文部分读者自己以及父母所处的年龄段。

63周岁以上的猝死者多合并慢性心血管疾病,50.68%因冠心病猝死,28.08%因肺栓塞猝死。因此,老年人心血管病的慢性管理显得格外重要。

在2005-2006的流调中,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平均年龄是69.5岁,发生率仍然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的,绝大多数病例都发生在65岁以上。75岁以上猝死概率降低,主要是其他的死因发生概率逐渐升高。因此,65-75岁的老年人相较于年轻人和中年人依然有更高的猝死风险。身处三明治夹心中的我的同龄人们,你们也不要太焦虑。

但为什么我们的客观感受是总是看到年轻人猝死的消息呢?一个很残酷的事实是,老年人猝死上不了新闻,只有家人默默地承受着。并且上了年纪的人往往已经合并一些慢性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即使突然离世,家属往往也能理解。而年轻人仗着自己年轻,既不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不定期体检,因此,病起突然,家人连个情绪的出口都没有。

值得注意的是,在纳入的尸解研究中,出现了很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2.63:1,但在2005-2006的流调中,每10万个男性中有44.6人发生猝死,10万女性中则是39人,数据并没有统计学差异。我的猜想是,尸解研究巨大的性别差异是由于重男轻女或者男性更高的社会角色预期,导致男性受尸解率更高。虽然流调中猝死在男女间的发生率并没有统计学差异,但美国心脏病学会的指南指出:不管什么年龄,男性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都要高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