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与计算机相伴生的东西,它对计算机的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一旦病毒计算机遭到病毒入侵,轻则导致信息丢失,重则导致电脑瘫痪。因此,抵御病毒入侵显得十分重要。

想要抵御病毒,你得先了解它们,知道它们长什么样子,是如何侵入计算机的才能很好的抵御它们。

文章很长建议收藏,读完这篇文章,给你的计算机一个安全的环境。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传染性

这是病毒的基本特征。计算机病毒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痪。是否具有感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重要条件。

隐蔽性

病毒通常附在正常程序中或磁盘较隐蔽的地方,也有的以隐含文件形式出现。如果不经过代码分析,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是不容易区分开来的。计算机病毒的源程序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程序体,源程序经过扩散生成的再生病毒一般采用附加和插入的方式隐藏在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中,采取分散和多处隐藏的方式,当有病毒程序潜伏的程序被合法调用时,病毒程序也合法进入,并可将分散的程序部分在所非法占用的存储空间进行重新分配,构成一个完整的病毒体投入运行。

潜伏性

大部分病毒感染系统后,会长期隐藏在系统中,悄悄的繁殖和扩散而不被发觉,只有在满足其特定条件的时候才启动其表现(破坏)模块。

破坏性

任何病毒只要入侵系统,就会对系统及应用程序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轻则会降低计算机工作效率,占用系统资源,重则可导致系统崩溃,根据病毒的这一特性可将病毒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良性病毒可能只显示些画面或无关紧要的语句,或者根本没有任何破坏动作,但会占用系统资源。恶性病毒具有明确的目的,或破坏数据、删除文件,或加密磁盘、格式化磁盘,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不可预见性

从病毒的监测方面看,病毒还有不可预见性。计算机病毒常常被人们修改,致使许多病毒都生出不少变种、变体,而且病毒的制作技术也在不断地深入性提高,病毒对反病毒软件常常都是超前的,无法预测。

触发性

病毒因某个事件或数值的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进攻的特性称为可触发性。病毒既要隐蔽又要维持攻击力,就必须有可触发性。

病毒的触发机制用于控制感染和破坏动作的频率。计算机病毒一般都有一个触发条件,它可以按照设计者的要求在某个点上激活并对系统发起攻击。

针对性

有一定的环境要求,并不一定对任何系统都能感染。

寄生性

计算机病毒程序嵌入到宿主程序中,依赖于宿主程序的执行而生存,这就是计算机病毒的寄生性。病毒程序在浸入到宿主程序后,一般会对宿主程序进行一定的修改,宿主程序一旦执行,病毒程序就被激活,从而进行自我复制。

通常认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是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寄生性、破坏性。

病毒介绍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制造的,有破坏性,又有传染性和潜伏性的,对计算机信息或系统起破坏作用的程序。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隐蔽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之中。计算机中病毒后,轻则影响机器运行速度,重则死机系统破坏;因此,病毒给用户带来很大的损失,通常情况下,我们称这种具有破坏作用的程序为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结构

一般由引导模块、传染模块、表现模块三部分组成。

引导模块

引导代码

传染模块

传染条件判断

传染代码

表现模块

表现及破坏条件判断

破坏代码

病毒分类(按照宿主分类)

(1)引导型病毒

引导区型病毒侵染软(硬、优)盘中的“主引导记录”

(Master Boot Record,0柱面0磁头1扇区)

解释:引导型病毒是放在引导型扇区里面,在计算机中都有个0柱面0磁头1扇区特殊的记录,是计算机开机的重要文件,病毒把Master Boot Record代码修改之后,在计算机开机的时候可能就会先激活病毒。

(2)文件型病毒

通常它感染各种可执行文件、有可解释执行脚本的文件、可包含宏代码的文件。每一次它们激活时,感染文件把病毒代码自身复制到其他文件中。

(3)混合型病毒

混合型病毒通过技术手段把引导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组合成一体,使之具有引导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两种特征,以两者相互促进的方式进行传染。这种病毒既可以传染引导区又可以传染可执行文件,增加了病毒的传染性以及生存率,使其传播范围更广,更难于清除干净。

经典实例

宏病毒

1.病毒是一种使用宏编辑语言编写的病毒,主要寄生于Word文档或模板的宏中。一旦打开这样的文档,宏病毒就会被激活,进入计算机内存并驻留在Normal模板上,从而感染所有自动保存的文档。如果网络上其他用户打开感染病毒的文档,宏病毒就会转移到他的计算机上。

计算机病毒是如何破坏电脑的,计算机病毒主要造成什么破坏

宏病毒通常使用VB脚本,影响微软的Office组建或类似的应用软件,大多通过邮件传播。

在我们计算机的Word文档中就可以找到宏,

2.宏病毒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病毒是如何破坏电脑的,计算机病毒主要造成什么破坏

3.宏病毒的特点:

(1)感染数据文件。一般病毒只感染程序,而宏病毒专门感染数据文件。

(2)多平台交叉感染。当Word、Excel这类软件在不同平台(如Windows、OS/2和MacinTosh)上运行时,会被宏病毒交叉感染。

(3)容易编写。宏病毒以源代码形式出现,所以编写和修改宏病毒就更容易了。这也是宏病毒的数量居高不下的原因。

(4)容易传播。只要打开带有宏病毒的电子邮件,计算机就会被宏病毒感染。此后,打开或新建文件都会感染宏病毒。

4.宏病毒的预防

防治宏病毒的根本在于限制宏的执行。

(1)禁止所有宏的执行。在打开Word文档时,按住Shift键,即可禁止自动宏,从而达到防治宏病毒的目的。

(2)检查是否存在可疑的宏。若发现有一些奇怪名字的宏,肯定就是病毒无疑了,将它立即删除即可。即便删错了也不会对Word文档内容产生任何影响。具体做法是,选择【工具】【| 宏】命令,打开【宏】对话框,选择要删除的宏,单击【删除】按钮即可。

(3)按照自己的习惯设置。重新安装Word后,建立一个新文档,将Word的工作环境按照自己的使用习惯进行设置,并将需要使用的宏一次编制好,做完后保存新文档。这时候的Normal.dot模板绝对没有宏病毒,可将其备份起来。在遇到宏病毒时,用备份的Normal.dot模板覆盖当前的模板,可以消除宏病毒。

(4)使用Windows自带的写字板。在使用可能有宏病毒的Word文档时,先用Windows自带的写字板打开文档,将其转换为写字板格式的文件保存后,再用Word调用。因为写字板不调用、不保存宏,文档经过这样的转换,所有附带的宏(包括宏病毒)都将丢失。

(5)提示保存Normal模板。选择【工具】【| 选项】命令,在【选项】对话框中打开【保存】选项卡,选中【提示保存Normal模板】复选框。一旦宏病毒感染了Word文档,退出Word时,Word就会出现“更改的内容会影响到公用模板Normal,是否保存这些修改内容?”的提示信息,此时应选择“否”,退出后进行杀毒。

(6)使用.rtf和.csv格式代替.doc和.xls。因为.rtf和.csv格式不支持宏功能,所以交换文件时候,用.rtf格式的文档代替.doc格式,用.csv格式的电子表格代替.xls格式。这样就可以避免宏病毒的传播。

5.宏病毒的清除

(1)手工清除。选取【工具】【| 宏】命令,打开【宏】对话框,单击【管理器】命令按钮,打开【管理器】对话框,选择【宏方案项】选项卡,在【宏方案项的有效范围】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检查的文档,将来源不明的宏删除。退出Word,然后到C盘根目录下查看有没有Autoexec.dot文件,如果有这个文件就删除,再找到Normal.dot文件,删除它。Word会自动重新生成一个干净的Normal.dot文件。到目录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OfficeStartup 下查看有没有模板文件,如果有而且不是用户自己建立的,则删除它。重启Word,这时Word已经恢复正常了。

(2)使用专业杀毒软件。目前的专业杀毒软件都具有清除宏病毒的能力。但是如果是新出现的病毒或者是病毒的变种则可能不能正常清除,此时需要手工清理.

蠕虫

1.定义:

蠕虫(Worm)是一种通过网络传播的恶性病毒,通过分布式网络来扩散传播特定的信息或错误,进而造成网络服务遭到拒绝并发生死锁。

2. 蠕虫病毒的基本结构和传播过程

蠕虫的基本程序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模块

(1)传播模块:负责蠕虫的传播,传播模块又可分为三个基本模块,即扫描模块、攻击模块和复制模块。

(2)隐藏模块:浸入主机后,隐藏蠕虫程序,防止被用户发现。

(3)目的功能模块:实现对计算机的控制、监视或破坏等功能。

蠕虫程序的一般传播过程为:

(1)扫描:由蠕虫的扫描功能模块负责探测存在漏洞的主机。当程序向某个主机发送探测漏洞的信息并收到成功的反馈信息后,就得到一个可传播的对象。

(2)攻击:攻击模块按漏洞攻击步骤自动攻击步骤1中找到的对象,取得该主机的权限(一般为管理员权限),获得一个shell。

(3)复制:复制模块通过原主机和新主机的交互将蠕虫程序复制到新主机并启动。

由此可见,传播模块实现的实际上是自动入侵的功能,所以蠕虫的传播技术是蠕虫技术的核心。

3.蠕虫病毒实例——熊猫烧香

熊猫烧香是一个感染型的蠕虫病毒,它能感染系统中exe,com,pif,src,html,asp等文件,它还能结束大量的反病毒软件进程。

计算机病毒是如何破坏电脑的,计算机病毒主要造成什么破坏

熊猫烧香是一种蠕虫病毒的变种,经过多次变种而来,由于中毒电脑的可执行文件会出现“熊猫烧香”图案,所以也被称为 “熊猫烧香”病毒。但原病毒只会对exe文件的图标进行替换,并不会对系统本身进行破坏。而大多数是中等病毒变种,用户电脑中毒后可能会出现蓝屏、频繁重启以及系统硬盘中数据文件被破坏等现象。

同时,该病毒的某些变种可以通过局域网进行传播,进而感染局域网内所有计算机系统,最终导致企业局域网瘫痪,无法正常使用,它能感染系统中exe,com,pif,src,html,asp等文件,它还能终止大量的反病毒软件进程并且会删除扩展名为gho的备份文件。被感染的用户系统中所有.exe可执行文件全部被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

木马

1.定义:

木马全称为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英文则简称Trojan),在计算机安全学中,特洛伊木马是指一种计算机程序,表面上或实际上有某种有用的功能,同时又含有隐藏的可以控制用户计算机系统、危害系统安全的功能,可能造成用户资料的泄漏、破坏或整个系统的崩溃。在一定程度上,木马也可以称为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如何破坏电脑的,计算机病毒主要造成什么破坏

2.木马病毒工作原理

一个完整的特洛伊木马套装程序含了两部分:服务端(服务器部分)和客户端(控制器部分)。植入对方电脑的是服务端,而黑客正是利用客户端进入运行了服务端的电脑。运行了木马程序的服务端以后,会产生一个有着容易迷惑用户的名称的进程,暗中打开端口,向指定地点发送数据(如网络游戏的密码,即时通信软件密码和用户上网密码等),黑客甚至可以利用这些打开的端口进入电脑系统。

3.木马病毒的检测

查看system.ini、win.ini、启动组中的启动项目。在【开始】【| 运行】命令,输入msconfig,运行Windows自带的“系统配置实用程序”。选中system.ini标签,展开【boot】目录,查看“shell=”这行,正常“shell=Explorer.exe”,如果不是,就有可能中了木马病毒。选中win.ini标签,展开【windows】目录项,查看“run=”和“load=”行,等号后面应该为空。再看看有没有非正常启动项目,要是有类似netbus、netspy、bo等关键词,就极有可能是中了木马。

其他的一些方法,例如在正常操作计算机时,发现计算机的处理速度明显变慢、硬盘不停读写、鼠标不听使唤、键盘无效、一些窗口自动关闭或打开……这一切都表明可能是木马客户端在远程控制计算机。

4.木马病毒实例

Internet上每天都有新的木马出现,所采取的隐蔽措施也是五花八门。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木马病毒的清除方法。

计算机病毒是如何破坏电脑的,计算机病毒主要造成什么破坏

计算机病毒是如何破坏电脑的,计算机病毒主要造成什么破坏

计算机病毒是如何破坏电脑的,计算机病毒主要造成什么破坏预防病毒病毒预防

1.对病毒的预防在病毒防治工作中起主导作用,是病毒防治的重点,主要针对病毒可能入侵的系统薄弱环节加以保护和监控。预防计算机病毒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检查外来文件。对于网络上下载的或者外部存储器中的程序和文档,在执行或打开文档之前,一定要检查是否有病毒。

(2)局域网预防。尽可能选择无盘工作站。限制用户对服务器上可执行文件的操作。使用抗病毒软件动态检查使用中的文件。

(3)使用确认和数据完整性工具。

(4)周期性备份工作文件。

2.网络病毒的防治相对单机病毒的防治具有更大的难度。目前,网络大都采用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防治网络病毒需要从服务器和工作站两个主要方面并结合网络管理着手解决。

(1)在网络管理方面进行防治

——制定严格的工作站安全操作规程。

——建立完整的网络软件和硬件的维护制度,定期对各工作站进行维护。

——建立网络系统软件的安全管理制度。

——设置正确的访问权限和文件属性

(2)基于工作站的防治方法

工作站是网络的门,只要将这扇门关好,就能有效地防治病毒入侵。可以使用单机反病毒软件、防病毒卡以及工作站防病毒

芯片。

(3)基于服务器的防治方法

服务器是网络的核心,一旦服务器被病毒感染,就会使整个网络陷于瘫痪。目前,基于服务器的防治病毒方法一般采用NLM

(Netware Loadable Module)技术进行程序设计,以服务器为基础,提供实时扫描病毒能力。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不占用工作站的内存,可以集中扫毒,能实现实时扫描功能,以及软件安装和升级都很方便等方面。

病毒的入侵必将对系统资源构成威胁,即使良性病毒也要侵吞系统的宝贵资源,所以防治病毒入侵远比病毒入侵后再加以清除更为重要。抗病毒技术必须建立“预防为主,消灭结合”的基本观念。

检测病毒

检测计算机上是否被病毒感染,通常可以采用手工检测和自动检测。

——手工检测是指通过一些工具软件(比如DEBUG.com、Pctools.exe等),对易遭病毒攻击和修改的内存及磁盘的相关部分进行检测,通过与正常状态进行对比来判断是否被病毒感染。虽然该方法操作复杂,易出错且效率低,但是该方法可以检测和识别未知病毒,以及检测一些自动检测工具不能识别的新病毒。

——自动检测是指通过一些诊断软件和杀毒软件,来判断一个系统或磁盘是否有病毒,如使用瑞星、金山毒霸等软件。虽然该方法可以方便检测大量病毒且操作简单,但是自动检测工具只能识别已知的病毒,而且它的发展总是滞后于病毒的发展。对病毒进行检测可以采用手工方法和自动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检测病毒的技术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比较法

比较法是将原始备份与被检测的引导扇区或被检测的文件进行比较。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方便,不需要专用软件。缺点是无法确认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和名称。由于要进行比较,保存好原始备份就非常重要了,制作备份时必须在无计算机病毒的环境下进行,制作好的备份必须妥善保管,贴上标签,并加上写保护。

特征代码法

特征代码法是用每一种计算机病毒体含有的特定字符串对被检测的对象进行扫描。如果被检测对象内部发现了某一种特定字符串,就表明发现了该字符串所代表的的计算机病毒,这种计算机病毒扫描软件称之为Virus Scanner。该方法优点是检测准确快速、可识别病毒的名称、误报警率低,依据检测结果可做解毒处理。缺点是不能检测未知病毒,且搜集已知病毒的特征代码费用开销大,在网络上效率低。

分析法

分析法是防杀计算机病毒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该方法要求具有比较全面的有关计算机、DOS、Windows、网络等的结构和功能调用,以及与计算机病毒相关的各种知识。除此之外,还需要反汇编工具、二进制文件编辑器等用于分析的工具程序和专用的实验计算机。分析的步骤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种。静态分析是指利用反汇编工具将计算机病毒代码打印成反汇编指令程序清单后进行分析,了解计算机病毒分成哪些模块,使用了哪些系统调用,采用了哪些技巧,并将计算机病毒感染文件的过程翻转为清除计算机病毒、修复文件的过程。动态分析是指,利用DEBUG等调试工具在内存带毒的情况下,对计算机病毒做动态跟踪,观察计算机病毒的具体工作过程,以进一步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病毒是如何破坏电脑的,计算机病毒主要造成什么破坏校验和法

计算正常文件的校验和,并将结果写入此文件或其他文件中保存。在文件使用过程中或使用之前,定期检查文件的校验和与原来保存的校验和是否一致,从而可以发现文件是否被感染,这种方法称为校验和。该方法优点是方法简单,能发现未知病毒,也能发现被检查文件的细微变化。缺点是会误报警,不能识别病毒名称,不能对付隐蔽型病毒。

行为监测法

行为监测法是利用病毒的特有行为特征性来监测病毒的方法。监测病毒的行为特征如下。

——占有INT 13H所有的引导型病毒,都攻击Boot扇区或主引导扇区。

——修改DOS系统数据区的内存总量。

——对.com、.exe文件进行写入操作。

——病毒程序与宿主程序进行切换。

行为监测法的优点是可发现未知病毒,能够相当准确地预报未知的多数病毒。行为监测法的缺点是会误报警,不能识别病毒

名称,实现时有一定难度。

软件仿真扫描法

该技术专门用于对付多态性计算机病毒,能够仿真CPU执行,在DOS虚拟机下伪执行计算机病毒程序,安全地将其解密,然后再进行扫描。

先知扫描法

先知扫描技术就是将专业人员用来判断程序是否存在计算机病毒代码的方法,分析归纳成专家系统和知识库,再利用软件仿

真技术伪执行新的计算机病毒,超前分析出新计算机病毒代码,用于对付以后的计算机病毒。

人工智能陷阱技术和宏病毒陷阱技术

人工智能陷阱技术是一种监测计算机行为的常驻式扫描技术。其优点是执行速度快、操作简便,且可以检测到各种计算机病

毒;缺点是程序设计难度大,且不容易考虑周全。

宏病毒陷阱技术则是结合了特征代码法和人工智能陷阱技术,根据行为模式来检测已知及未知的宏病毒。

实时I/O扫描

实时I/O扫描的目的在于即时对计算机上的输入/输出数据作病毒码比对,希望能够在病毒尚未被执行前,将病毒防御于门外。

网络病毒检测技术

网络监测法是一种检查、发现网络病毒的方法。网络病毒的特点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如果在服务器、网络接入端和网站设置病毒防火墙,可以起到大规模防止病毒扩散的目的。

杀毒技术

将染毒文件的病毒代码摘除,使之恢复为可正常运行的文件,称为病毒的清除。清除病毒所采用的技术称为杀毒技术。

引导型病毒的清除

引导型病毒感染时一般攻击硬盘主引导区以及硬盘或移动存储介质的Boot扇区。一般使用FDISK/MBR可以清除大多数引导型病毒。

宏病毒的清除

为了恢复宏病毒,须用非文档格式保存足够的信息。RTF(Rich Text Format)适合保留原始文档的足够信息而不包含宏。然后退出文档编辑器,删除已感染的文档文件以及Normal.dot和start-up目录下的文件。

文件型病毒的清除

一般文件型病毒的染毒文件可以修复。当恢复受感染文件需要考虑下列因素。

——不管文件的属性,测试和恢复所有目录下的可执行文件。

——希望确保文件的属性和最近修改时间不改变。

——一定考虑一个文件多重感染的情况。

计算机病毒是如何破坏电脑的,计算机病毒主要造成什么破坏病毒的去激活

清除内存中的病毒是指把RAM中的病毒进入非激活状态。这需要操作系统和汇编语言的知识。

使用杀病毒软件清除病毒

计算机一旦感染病毒,一般用户首选是使用杀病毒软件来清除病毒。其优点是使用方便、技术要求不高,不需要具有太多的计算机知识。缺点是有时会删除带毒文件,可能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同时需要经常升级病毒代码库。

结语

在因特网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已经完全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都得到了极大地方便,但是,在为人们提供录入巨大方便的同时,网络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我们对于一些开放型的信息必须要加大其控制的力度,严防黑客以及破坏分子的不法行为。这是一场无形的战斗,在这场斗争中,安全技术是最为关键的方面,提高安全防御技术,是提高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根本所在。

计算机病毒是如何破坏电脑的,计算机病毒主要造成什么破坏

计算机病毒是如何破坏电脑的,计算机病毒主要造成什么破坏

计算机病毒是如何破坏电脑的,计算机病毒主要造成什么破坏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造成的危害主要是通过什仫造成的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造成的危害主要是通过破坏计算机程序和数据造成的。病毒是引起大多数软件故障的主要原因。电脑病毒其实是一种自我复制能力的程序或脚本语言。

这些电脑程序或脚本语言利用电脑的软件或硬件的缺陷控制或破坏电脑,可使系统运行缓慢、不断重启或使用户无法正常操作电脑,甚至可能在成硬件的损坏。

病毒依附存储介质软盘、 硬盘等构成传染源。病毒传染的媒介由工作的环境来定。病毒激活是将病毒放在内存, 并设置触发条件,触发的条件是多样化的, 可以是时钟,系统的日期,用户标识符,也可以是系统一次通信等。条件成熟病毒就开始自我复制到传染对象中,进行各种破坏活动等。

病毒的传染是病毒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传染环节中,病毒复制一个自身副本到传染对象中去。

扩展资料: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1、破坏内存。

电脑破坏内存的方法主要是大量占用你的计算机内存、禁止分配内存、修改内存容量和消耗内存4种。病毒在运行时占用大量的内存和消耗大量的内存资源,导致系统资源匮乏,进而导致死机。

2、破坏文件。

病毒破坏文件的方式主要包括重命名、删除、替换内容、颠倒或复制内容、丢失部分程序代码、写入时间空白、分割或假冒文件、丢失文件簇和丢失数据文件等。受到病毒坏的文件,如果不及时杀毒,将不能使用。

3、影响电脑运行速度。

病毒在电脑中一旦被集火,就会不停的运行,占用了电脑大量的系统资源,使电脑的系统资源,使电脑的运行速度明显减慢。

4、影响操作系统正常运行。

电脑病毒还会破坏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主要表现方式包括自动重启电脑、无故死机、不执行命令、干扰内部命令的执行、打不开文件、虚假报警、占用特殊数据区、强制启动软件和扰乱各种输出/入口等。

5、破坏硬盘。

电脑病毒攻击硬盘主要表现包括破坏硬盘中存储的数据、不读/写盘、交换操作和不完全写盘等。

6、破坏系统数据区。

由于硬盘的数据区中保存了很多的文件及重要数据,电脑病毒对其进行破坏通常会引起毁灭性的后果。病毒主要攻击的是硬盘主引导扇区、BOOT扇区、FAT表和文件目录等区域,当这些位置被病毒破坏的时候,只能通过专业的数据恢复来还原数据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如何破坏电脑的,计算机病毒主要造成什么破坏

计算机病毒主要造成什么破坏

计算机病毒主要是造成“程序和数据的破坏”。任何病毒只要侵入系统,都会对系统及应用程序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轻者会降低计算机工作效率,占用系统资源,重者可导致数据丢失、系统崩溃。

本教程操作环境:windows10系统、Dell G3电脑。
计算机病毒主要是造成“程序和数据的破坏”。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能影响计算机使用,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制造的,有破坏性,又有传染性和潜伏性的,对计算机信息或系统起破坏作用的程序。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隐蔽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之中。计算机中病毒后,轻则影响机器运行速度,重则死机系统破坏。
任何病毒只要侵入系统,都会对系统及应用程序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轻者会降低计算机工作效率,占用系统资源,重者可导致数据丢失、系统崩溃。
当病毒入侵计算机,往往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能够破坏数据信息,甚至造成大面积的计算机瘫痪,对计算机用户造成较大损失。如常见的木马、蠕虫等计算机病毒,可以大范围入侵计算机,为计算机带来安全隐患。
危害
现如今,电脑已被运用到各行各业中,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病毒会对计算机数据的破坏和篡改,盗取会造成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影响网络的使用效益。
(1)如果激发了病毒,计算机会产生很大的反应;大部分病毒在激发的时候直接破坏计算机的重要信息数据,它会直接破坏CMOS设置或者删除重要文件,会格式化磁盘或者改写目录区,会用“垃圾”数据来改写文件。计算机病毒是一段计算机代码,肯定占有计算机的内存空间,有些大的病毒还在计算机内部自我复制,导致计算机内存的大幅度减少,病毒运行时还抢占中断、修改中断地址在中断过程中加入病毒的“私货”,干扰了系统的正常运行。病毒侵入系统后会自动的搜集用户重要的数据,窃取、泄漏信息和数据,造成用户信息大量泄露,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严重的后果。
(2)消耗内存以及磁盘空间。比如,你并没有存取磁盘,但磁盘指示灯狂闪不停,或者其实并没有运行多少程序时却发现系统已经被占用了不少内存,这就有可能是病毒在作怪了;很多病毒在活动状态下都是常驻内存的,一些文件型病毒能在短时间内感染大量文件、每个文件都不同程度地加长了、就造成磁盘空间的严重浪费。正常的软件往往需要进行多人多次测试来完善,而计算机病毒一般是个别人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后快速向外放送的,所以病毒给计算机带来的危害不只是制造者所期望的病毒还有一些由于计算机病毒错误而带来的。
(3)计算机病毒给用户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病毒的泛滥使用户提心吊胆,时刻担心遭受病毒的感染,由于大部分人对病毒并不是很了解,一旦出现诸如计算机死机、软件运行异常等现象,人们往往就会怀疑这些现象可能是计算机病毒造成的。据统计,计算机用户怀疑“计算机有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超过70%的计算机用户担心自己的计算机侵入了病毒,而实际上计算机发生的种种现象并不全是病毒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