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年是指中国纪年668年,唐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总章元年。
中文名
668年
中国纪年
唐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元年
历史大事
唐平定高丽,贾言忠评辽东战事等

668年历史大事

唐军平定高丽

总章元年(六六八)九月,唐乘高丽内乱,出兵讨伐,费时二年多,终将其平定。乾封元年(六六六),高丽泉盖苏文死,长子男生代为莫离支,男生与弟男建、男产争权、男生兵败,派人向唐政府请求援兵。高宗乘高丽内乱之机,六月,任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率兵前往救援,同时又命将军庞同善、薛仁贵等共同征讨高丽。九月,庞同善大破男建的高丽军,解男生之围。高宗诏授男生为特进、辽东大都督兼平壤道安抚大使,封玄菟郡公。乾封二年正月,李绩领军攻克高丽新城,乘胜领兵追击,一连攻克高丽16座城池。总章元年(六六八),李绩领兵攻克高丽扶余城。扶余川等四十余城陆续投降。军队乘胜攻克大行城,唐军其余部队与李绩会合,发兵至鸭绿栅,高丽军迎战,唐军又大败高丽军,攻克辱夷城,进而围攻平壤城,对峙一个多月,九月唐军攻克平壤城,男建与高丽王藏同时被俘,。这次出兵二年多,唐军共收高丽民五部,一百七十六座城池,六十九万户,凯旋班师回朝。十二月,高宗下诏,降高丽王藏为司平太常伯,员外同正;男产授司宰少卿;男建被流放黔州;男生授右卫大将军,唐军各级将领均有赏升,并设安东都护府统辖高丽之地。

贾言忠评辽东战事

侍御史贾言忠奉使往辽东送军粮,乾封三年(六六八)二月还。高宗问高丽战事,言忠画高丽山川地形,预言高丽必平,言隋炀帝东征不克,系因国内人心离怨;太宗东征不克,系因高丽内乱未兴。今高丽内讧,人心涣散,唐国富民强,有泉男生为向导,知己知彼,攻之必克。又评征辽诸将:薛仁贵勇冠三军,庞同善持军严整,高侃忠果有谋,契苾何力统御有方,而李勣夙夜小心,忘身忧国,众将莫及。时以评论中肯。言忠河南洛阳人。先为万年县主簿,督营蓬莱宫,人斥其苛刻。高宗当廷责问,言忠辩解详谛,擢为侍御史。后转吏部员外郎,与吏部尚书李敬玄不和,贬邵州司马。又失武懿宗之意,下狱几死。后左除建州司户参军而卒。

改元总章

乾封三年(六六八)三月六日,以朝廷议明堂制度略定,赦天下,改元总章。明堂乃帝王宣教布政之地,入唐以来,屡有议论而无定制,至是略定。其时又分长安、万年县置乾封、明堂二县,以示必立明堂。明年三月,诏定明堂,然诏下之后,众议犹未决,又因饥馑,事遂不行。直至垂拱四年(六八八),明堂始建。

刘仁愿流姚州

刘仁愿乾封元年(六六六)十二月任卑列道行军总管,率军从陆路赴高丽参战,失期未达。召仁愿还,罪当诛,总章元年(六六八)八月赦流姚州(今云南姚安以北)。

置安东都护府

总章元年(六六八)十二月,唐分高丽五部、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户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之。以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总兵二万镇抚之。又擢高丽有功酋帅为都督、刺史、县令,与华人共同治理。都护府辖境西起辽水,南尽高丽故土,东北据原依附高丽的靺鞨诸部地。

免惩逃亡军士妻

唐征高丽,诸军兵士多逃亡,时敕限期内自首,逾期及自首后再逃者身斩,妻子籍没。太子上表,以为逃亡兵士,或因病落伍,或樵采时为高丽所掠,或因渡海漂没,或战中受伤,军法严厉,同队恐牵连获罪,因此而逃。逃亡兵士之妻,一律没官,情实可哀,请免逃亡兵士妻子配没。总章元年(六六八)十二月,从太子之请。

杨弘武卒

总章元年(六六八),杨弘武卒。弘武乃隋尚书令杨素弟岳之子。武德初(六一八)拜左千牛备身,永徽中任吏部郎中,后任太子中舍人。乾封元年(六六六)高宗封禅,弘武自荆州司马擢拜司戎少常伯,奉旨补授吏部五品以上官。高宗责其授官多非其才,弘武曰:“臣妻刚悍,此皆妻子所嘱托,不敢违抗。”以此讥高宗听从武后之言。寻迁西台侍郎,乾封二年(六六七)授同东西台三品。弘武为政以清简见称。有二子:元亨、元禧。元禧善医术,后为武则天信任。张易之谗言:“杨素在隋有逆节,子孙不可用。”诏贬二人官。及易之被诛,二子始复官。

释智俨卒

总章元年(六六八)十月二十九日,释智俨卒。智俨乃华严宗二祖。俗姓赵,天水(今甘肃天水)人。隋仁寿二年(六0二)生。十二岁从沙门法顺入至相寺,受法顺高足达法教诲,又从梵僧学梵文。十四岁出家,从法常、僧辩学《摄大乘论》。二十岁受具足戒后,遍听《四分》、《迦延》、《毗昙》、《成实》、《十地》、《地持》、《涅盘》等经论,又从名僧静琳广学徵心。俨以佛教经典派别繁多,难以遍学,乃于经藏前立誓,信手取之,得《华严经》第一卷,遂专攻华严,于智正法师处听讲。后探讨慧光《华严经疏》。二十七岁著《华严经搜玄记》。所撰经论义疏共二十余部,有《华严孔目章》四卷,《华严五十问答》二卷,《华严一乘十玄门》一卷,《金刚般若经略疏》二卷,《楞伽经注》七卷等。解释华严本经要义,建立十玄缘起新说,华严宗至此教相、观行粗备。智俨的华严思想体系受慧光别教一乘说、无尽缘起说及十地中六相义影响最大,主要思想乃十玄缘起。晚年弘宣教义,并亲为皇储讲经。及卒,年六十七。门下弟子有薄尘、法藏、慧晓、怀齐、义湘、道成等人。法藏为华严三祖,华严宗实际创立人。义湘为新罗人,学成归国后大弘斯经,为海东华严初祖。

诏焚《老子化胡经》

《老子化胡经》乃西晋道士王浮所作,内容推尊道教,诬谤佛法,然所言过于荒诞,不堪佛徒驳难,李唐朝廷虽祖述老子,尊崇道教,亦不得不数次诏令销毁焚弃。总章元年(六六八),高宗诏百僚僧道于百福殿议论该经,道士辞穷,高宗遂令搜集天下《化胡经》焚弃,不许列入道藏。既而洛京恒道观桓彦道等奏留,有诏仍令削除。此乃唐代第一次禁毁该经。第二次见于神龙元年(七0五)。此经今敦煌残卷存第一、第十卷及其它卷残部。

道世撰成《法苑珠林》

释道世字玄恽,俗姓韩氏,京兆长安人。因避唐太宗(世民)之讳,以字行。年十二于青龙寺出家,精通律宗。显庆年中参与玄奘翻经行道,后奉诏入西明寺辅道宣讲经说法,道名大振。讲贯之余,博览经藏,著述甚丰。有《大小乘禅门观》十卷、《大乘观》一卷、《四分律讨要》五卷、《四分律尼钞》五卷、《金刚经集注》三卷等。然最著名者为《法苑珠林》。是书为佛典类书,系据其所作《诸经要集》扩充而成。原书二十卷,扩充后一百卷,总章元年(六六八)成之,费时十年。兰台侍郎李俨曾为之作序,行于世。其书一卷一篇,从《劫量篇》至《传记篇》共一百篇,篇下分部,共六百余部。每部前撰有“述意缘”,总括一部大意,和“引证缘”,广引故事以证经。末撰有“感应缘”,广引实事以证经。其书分类编纂,颇便检括查寻。所集佛典甚丰富,引典籍达四百多种,佛经之外,兼及儒典道经、野史杂记,保存资料甚多,其中不乏失传之作,弥足珍贵。道世永淳二年(六八三)卒,一云未测所终。

1月3日:天智天皇即位,成为第38代天皇。

天智天皇(日语:天智天皇/てんじてんのう;626年-672年1月7日),日本第38代天皇(668年正月初三至671年十二月初三在位)。父舒明天皇,母皇极天皇(重祚为齐明天皇)。讳葛城皇子(日语:葛城皇子/かづらきのおうじ),又称中大兄皇子(日语:中大兄皇子/なかのおおえのおうじ)。645年(大化元年),与中臣镰足计划讨平苏我氏。继而以孝德、齐明两天皇之皇太子身份,从事对大化革新各项政策的拟定和实行。其间,依百济之请,派援军支援朝鲜,但在白江口之战中大败于唐朝与新罗的联军。660年,齐明天皇死后,从事内政的整顿,迁都于近江的大津京。662年奉皇令与中臣镰足制订《近江令》。668年即位。669年10月15日,派东宫皇太弟大海人皇子至内大臣中臣镰足府,赐姓藤原,次日藤原镰足卒。670年2月制成《庚午年籍》,是为日本最早的全国性户籍。陵墓在京都名山科陵。

中大兄取得政权的过程得到其弟大海人皇子的帮助甚大,也因此封大海人皇子为皇太弟,但即位天皇之后仍难以避免政权斗争与猜忌,与大海人皇子逐渐疏远。

668年通鉴记载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之上总章元年(戊辰,公元六六八年)

春,正月,壬下,以右相刘仁轨为辽东道副大总管。

二月,壬午,李勣等拔高丽扶馀城。薛仁贵既破高丽于金山,乘胜将三千人将攻扶馀城,诸将以其兵少,止之。仁贵曰:“兵不必多,顾用之何如耳。”遂为前锋以进,与高丽战,大破之,杀获万馀人,遂拔扶馀城。扶馀川中四十馀城皆望风请服。

侍御史洛阳贾言忠奉使自辽东还,上问以军事,言忠对曰:“高丽必平。”上曰:“卿何以知之?”对曰:“隋炀帝东征而不克者,人心离怨故也;先帝东征而不克者,高丽未有衅也。今高藏微弱,权臣擅命,盖苏文死,男建兄弟内相攻夺,男生倾心内附,为我乡导,彼之情伪,靡不知之。以陛下明圣,国家富强,将士尽力,以乘高丽之乱,其势必克,不俟再举矣。且高丽连年饥馑,妖异屡降,人心危骇,其亡可翘足待也。”上又问:“辽东诸将孰贤?”对曰:“薛仁贵勇冠三军;庞同善虽不善斗,而持军严整;高侃勤俭自处,忠果有谋;契苾何力沉毅能断,虽颇忌前,而有统御之才;然夙夜小心,忘身忧国,皆莫及李勣也。”上深然其言。

泉男建复遣兵五万人救扶馀城,与李勣等遇于薛贺水,合战,大破之,斩获三万馀人,进攻大行城,拔之。

朝廷议明堂制度略定,三月,庚寅,赦天下,改元。

戊寅,上幸九成宫。夏,四月,丙辰,彗星见于五车。上避正殿,减常膳,撤乐。许敬宗等奏请复常,曰:“彗见东北,高丽将灭之兆也。”上曰:“朕之不德,谪见于天,岂可归咎小夷!且高丽百姓,亦朕之百姓也。”不许。戊辰,彗星见。

辛巳,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杨弘武薨。

八月,辛酉,卑列道行军总管、右威卫将军刘仁愿坐征高丽逗留,流姚州。

癸酉,车驾还京师。

九月,癸巳,李勣拔平壤。勣既克大行城,诸军出他道者皆与勣会,进至鸭绿栅,高丽发兵拒战,勣等奋击,大破之,追奔二百馀里,拔辰夷城,诸城遁逃及降者相继。契苾何力先引兵至平壤城下,勣军继之,围平壤月馀,高丽王藏遣泉男产帅首领九十八人,持白幡诣勣降,勣以礼接之。泉男建犹闭门拒守,频遣兵出战,皆败。男建以军事委僧信诚,信诚密遣人诣勣,请为内应。后五日,信诚开门,勣纵兵登城鼓噪,焚城四周,男建自刺,不死,遂擒之。高丽悉平。

冬,十月,戊午,以乌茶国婆罗门卢迦逸多为怀化大将军。逸多自言能合不死药,上将饵之。东台侍郎郝处俊谏曰:“修短有命,非药可延。贞观之末,先帝服那罗迩娑婆寐药,竟无效;大渐之际,名医不知所为,议者归罪娑婆寐,将加显戮,恐取笑戎狄而止。前鉴不远,愿陛下深察。”上乃止。

李勣将至,上命先以高藏等献于昭陵,具军容,奏凯歌,入京师,献于太庙。十二月,丁巳,上受俘于含元殿。以高藏政非己出,赦以为司平太常伯、员外同正。以泉男产为司宰少卿,僧信诚为银青光禄大夫,泉男生为右卫大将军。李勣以下,封赏有差。泉男建流黔州,扶馀丰流岭南,分高丽五部、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馀户,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百县,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之。擢其酋帅有功者为都督、刺史、县令,与华人参理。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检校安东都护,总兵二万人以镇抚之。

丁卯,上祀南郊,告平高丽,以李勣为亚献。己巳,谒太庙。

渭南尉刘延祐,弱冠登进士第,政事为畿县最。李勣谓之曰:“足下春秋甫尔,遽擅大名,宜稍自贬抑,无为独出人右也。”

时有敕,征辽军士逃亡,限内不首及首而更逃者,身斩,妻子籍没。太子上表,以为:“如此之比,其数至多。或遇病不及队伍,怖惧而逃;或因樵采为贼所掠;或渡海漂没;或深入贼庭,为所伤杀。军法严重,同队恐并获罪,即举以为逃,军旅之中,不暇勘当,直据队司通状关移所属,妻子没官,情实可哀。《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伏愿逃亡之家,免其配没。”从之。甲戌,司戎太常伯姜恪兼检校左相,司平太常伯阎立本守右相。

是岁,京师及山东、江、淮旱、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