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41年是中国传统纪年,是庚辰年(龙年),是在公元元年以前。公元前是一种纪年法,叫公元纪年,也称公历纪年,或基督纪年,它以相传的耶稣基督诞生年即公元元年作为历史算起,在中国公元元年正好是西汉平帝元始元年。以公元元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称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后的时间称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称XX年,但不能写成公元后XX年。西方的公元前则以B.C.表示,也称西元前,通常写在年份之后。公元前641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东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中文名
公元前641年
历史年号
中国传统纪年
历史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记载书籍
《帝王世纪》

公元前641年逝世

公元前641年,鄫子亡。鄫子,春秋时期鄫国君主。前643年齐桓公亡,宋襄公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于前641年召集曹国、邾国两个小国会盟于曹国都城南部,然后向滕国和鄫国发难,将鄫国君主鄫子囚禁于次睢之社(山东临沂东大丛社),不久杀死鄫子祭天。

公元前641年大事记

公元前641年是:周襄王十一年;鲁僖公十九年;秦穆公十九年;陈穆公七年;蔡庄侯五年;郑文公三十二年;宋襄公十年;楚成王三十一年;齐孝公二年;晋惠公十年;燕襄公十七年;卫文公十九年;曹共公十二年;杞成公十四年。

公元前641年,宋襄公子滋甫欲继姜小白为霸主,与曹、邾二小国会盟于曹南(曹国首都之南),责滕宣公姬婴齐迟到,加以囚禁。又囚禁鄫国君主鄫子于次睢之社(山东临沂东大丛社,居民谓之食人社),寻杀之祭天。又围曹。鄫国(缯国)为源自夏代少康次子曲烈(烈曲)的封国,因始封地名为“鄫”而得国名;历夏、商、周,存世时间约2000年,于鲁襄公6年(前567年)灭于莒。鄫国从建至灭,曾多次迁国。始封地名为今河南省方城县北,终地位于今山东省枣庄市(旧称峄县),故城遗址位于苍山县文峰山东部向城镇境内。鄫国灭後,太子巫逃至鲁,其後代为纪念故国以国名“鄫”为姓氏,後去邑旁(“阝”)为“曾”,成为“曾氏”的姓氏起源。

公元前641年,卫大旱,出兵攻邢,报去年菟圃之役,军出即逢大雨。(公元前642年,北狄、邢国联军攻卫国,围菟圃)。周初之邢国是周公儿子的封国,地在今河北邢台。周成王所封。商代,殷墟北面已有邢国,即商王祖已所迁都之处,也是拱卫商都北大门的战略要地。《帝王世纪》曰:邢侯为纣三公,周初邢地是戎狄频繁活动的地区,邢国肩负着阻止戎人东出太行,骚扰周疆的重任,同时可联络齐、卫,并与北方燕国遥向呼应。邢丘之地或为邢国后裔所迁居或为西周邢侯的一处采邑。春秋时这里曾属晋国。邢国自建国开始,与河北中部的戎狄长期征战,春秋之初,邢侯曾大破北戎。前662年狄伐邢。《吕氏春秋·简选》曰:中山亡邢。狄人所建的中山国在春秋早中期已经十分强大,这次伐邢导致邢国的灭亡,虽然齐国救之,也无济于事。《春秋·喜公元年》载:夏六月,邢迁于夷仪。前659年在齐国、宋国、曹国军队的保持下,邢被齐桓公迁到了今山东聊城的西南部。前635年亡而复兴的卫国,把同姓的邢国灭掉。

公元前641年,梁沟公姬宫宣发动人民在宫室周围挖掘壕沟,人民痛苦不堪,姬宫宣遂宣称秦军将来攻击,打算提振人民士气,但人民反而溃逃,秦遂趁梁乱,出兵灭之。周宣王封秦仲二儿子秦康为梁伯,封邑在夏阳梁山(今陕西省韩城市附近),定为梁国。梁伯好大喜功,经常在封邑内大兴土木,修建宫室,搞得百姓怨声载道,痛苦不堪。公元前641年,秦穆公率大军进攻梁国,梁国土崩瓦解。梁伯的子孙为怀念故土先祖,就以梁为姓,形成梁氏。宋人郑樵《通志》也认为:“梁氏,赢姓,伯爵伯益之后秦仲,有功于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梁山,今为同州县,犹有新里城。新里,梁伯所城者。《乐史》云:新里在澄城,僖十九年,秦取之,子孙以国为氏。”这部分梁氏,在后来移居河东的不少。

公元前641年冬,鲁国、蔡国、楚国、郑国、陈国盟于齐国。齐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侯爵。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在今山东省东北部,面临大海,是周王朝开国功臣姜尚(齐太公)的封国。都城设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疆域最初只在今山东北部,东与纪、莱,西南与鲁,北与燕、卫为临。周公旦摄政时,三监作乱,淮夷叛周,周公命令姜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有了征伐权,成为周王朝东方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