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塔碑》全称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书法作品。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此碑共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内容主要记载了西京龙兴寺禅师楚金创建多宝塔之原委及修建经过。整体秀美刚劲,清爽宜人,有简洁明快,字字珠玑之感。用笔丰厚遒美,腴润沉稳;横细竖粗,对比强烈;起笔多露锋,收笔多回锋,转折多顿笔。结体严谨致密,紧凑规整,平稳匀称,又碑版精良,存字较多,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多宝塔碑》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唐朝天宝年间,楚金禅师夜诵《法华经》时,仿佛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想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誓志筹建。在修造期间,甚至出现了种种灵应和神奇的事情。这份诚意感动了唐玄宗,于是赏赐钱帛,并亲题塔额。经过4年的努力,多宝佛塔终于在天宝十一年(752年)建成。

而时任武部员外郎、44岁的颜真卿被选中来书写碑文。颜真卿和当时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是正统的儒家,但也信奉佛教,他的书法风格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碑文的作者岑勋,是诗人岑参的从弟;题写碑额的徐浩,年长颜真卿6岁,是当时的书法名家,也是张旭的学生,这是他俩第一次合作书碑;史华则是当时的刻碑高手。

艺术鉴赏

用笔

该碑用笔多中锋,起笔和收笔有明显的顿按。起笔藏锋为主,兼用露锋,方圆并用。有些横画起笔较为外露,不同于柳体的齐头方脚,而是稍存斜尖,并参以含蓄的笔意使之变化丰富;收笔用顿笔和回锋的较多,强调“护尾”,尤其于横画中最为明显,写横行至收笔处,常向右下方重按,顿笔回锋,体现出颜体的雄浑、大气之韵,竖画粗壮,浑厚力强。横、竖笔画粗细对比鲜明,富节奏、韵律美感,也把颜体的一个“筋”的意味完整地表达出来。

颜体撇画较轻盈挺健,捺画却粗壮有力,有“蚕头燕尾”之称,给人以刚健的动感,尤其是捺脚较长,顿挫后踢出开衩,含蓄而又有峻利之感。另外,颜体捺画的捺脚多与撇画锋尖持平或稍低,不似柳体的撇低捺高,而呈现出一种舒展沉稳之美。《多宝塔碑》转折变化较多,主要有提耸肩顿挫和按笔削肩暗转之法,有方有圆,方圆兼施。该碑具有唐楷“尚法”的典型特征,结体宽博,布白较匀整,字型稍方,端庄平稳,正气饱满,已初显颜体成熟期正面示人、雄浑豪迈的书风。

结体

《多宝塔碑》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其结体宽博,布白较匀整,字型稍方,端庄平稳,正气饱满,布势均匀,四周撑满,故气势雄伟,这是“颜体”佛书的又一特色。颜真卿的结体,用的是“外拓”笔法,字势方正,撇捺竭力向左右拓展,气势博大恢弘。无论独体字,还是合体字,都以中心轴线为重心,在结构处理上,既讲究规矩,又生动活泼。在楷书史上还没有一个人有过这样的结体方式,尤其是捺脚,重拙而不作波曳之状,线条涩重雄强,气概非凡。

章法

《多宝塔碑》的章法之美:整幅作品纵横整齐。从纵看,字的中心在中轴线上;字的大小配合得当。整体雄伟恢弘,实也秀媚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