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红,也称为女事,旧时指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女红”最初写作“女工”,后来随时代发展,人们更习惯用“女红”一词指代从事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的女性工作者,它的本义反而被置于从属地位,为避免混淆,人们用“红”为“工”的异体,“女工”的本义被转移到“女红”一词上,而它本身则转型成功,借另一意义获得了重生。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

《辞海》的解释要全面的多:女工,亦作“女功”,“女红”。旧指妇女所作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事。旧指做女红的妇女。今泛指女工人。女功,同“女工”。

女红是干什么的

文献记载

《淮南子·齐俗训》:“锦绣纂组,害女工者也。”

《礼记·郊特牲》:“黼黻文绣之美,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

《史记·货殖列传》:“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汉书·哀帝纪》:“齐三服官,诸官织绮绣,难成,害女红之物,皆止,无作输。”

颜师古注引如淳曰:“红亦工也。”

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女工吟咏于机杼。”

《桃花扇·栖真》:“庸线懒针,几曾作女红。”

女红读音

这个字争论比较厉害,主要是某电影的播出里面把“女红”读作(nǚhóng)引来一片非议。请看读作(nǚgōng)的证据在“女红”这个词中,如何读音?

《汉字大词典》释道:红

(一)hóng[《广韵》户公切,平东,匣];《说文解字》释为:帛赤白色,从糸,工声。

(二)gōng[《集韵》古红切,平东,见]义为:1.通“功”,功绩,工作。《集韵·东韵》“功,‘以劳定国也’,或作红。”2.通“工”,常指女子所做的织布、缝纫、刺绣等工作。

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丰部》:“红,假借为功,实为工。”“女红”一词,最早见于《汉书·景帝纪》:“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颜师古注:“红读曰功”。从此始,“女红”一直沿用。

女红分类

纺织

中国的纺织源远流长,而且品种多样,花色繁杂,这说明了,穿衣问题是一文明国度所不可缺少的。纺织品就其原料来分,有丝、麻、葛、棉等,丝织华贵,麻葛以少见,自宋元以来,全国逐渐推广了植棉纱和织棉布,近现代流行于民间的,仍然是棉织。

浆染

浆和染是两个概念,浆是指浆水浸泡织好的布,使其挺刮光滑,另外民间织的白土布,没有经过漂白带有黄丝丝的感觉,叫做本色布。用一种老粉——土粉,经过浆洗也就变白了。染则是指染色民间用的染料,过去主要是从植物提取的即现代所说的草木染。

缝纫

缝纫是个叠词,缝与纫都有贯穿连缀的意思,我们一般讲缝纫就是缝制衣服,缝和纫两个字放在一起,也许是强调缝制一件衣服需要千针万线吧!确实现在做衣服有缝纫机,有服装加工厂,订做一件衣服并不难,但在若干年前,每一件衣服都是妇女一针针的缝起来的,他们为老人缝,为孩子缝,为自己缝一辈子的岁月都随着飞针走线流淌着。

刺绣

刺绣可以说是中国女红中最突出的一种,从全世界看中国刺绣,不但出现的最早,历史最悠久,而且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战国时期的刺绣品已很复杂,图案层次分明交错有致,汉代的绣衣绣裘就更多了。中国的刺绣的基础太普遍太深厚了,在男耕女织的社会制度下,千千万万的女孩都要学习女红都要掌握刺绣,恐怕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现象。

鞋帽

中国的鞋帽,从很早以前一直到近代都是家庭妇女手工制作的,后来虽有了鞋店帽店但真正买鞋的,仍然是少数。在广大的农村鞋帽,特别是儿童的帽子还是自己做,一个家庭妇女为家庭成员所做的鞋子的数量是相当惊人的。

编结

编结的范围很大。可做编结的材料很多,既可用丝、棉又可用多种植物如竹、藤、草、棕、麦杆等,凡是有一定韧性的条状物都可以编连起来,以绳为基础打成结,中国的打结从最简单的捆扎,发展成到一种艺术,转项到装饰又从装饰给他以丰富的寓意,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包容性很大的特性,很大的一种象征。

剪花

在中国从事剪纸的妇女,人数之众历史之悠久以及所剪花样之多,内容之广数量之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对女红来说,妇女们除了用纸来剪花样,还用其它的材料,如布、植物的叶子来剪,而其工艺制作是和剪纸相近的,如在孩子的衣服上、肚兜上、布玩具上,常常可以看到大块不同颜色的布,剪成了多种动物、花草拼贴在上面。

面花

中国的北方以面食为主,妇女们可以用面粉做出名目繁多的食物,归纳起来竟有五十多种,妇女们在长期的面食制作,发现这种带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暨可以吃又可以做成各种形象,面花不仅是妇女手勤的说明,而且是心巧的一个标志。

玩具

中国过去没把玩具当成一个独立的职业,学校也没有设立专门的学科。但是学龄前的孩子是由妈妈看管的,善良、聪慧的母亲,常常会就地取材,随手制作一些玩具给孩子们,给他们童年增添一份乐趣。妈妈是常常带着孩子下田干活的,干活时让孩子在地头上玩,为了哄孩子他们随手将一根高粱秆剥下长长的篾条,折几下就成了只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