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年祭是台湾原住民最隆重、规模最大的传统祭典,和汉族的春节地位相当。丰年祭又称为“丰收节”、“丰收祭”或“收获节”,在每年秋收季节举行,为期一周左右。

丰年祭是哪个族的节目

丰年祭的由来

和其它祭拜一样,丰收节祭拜同样起源于祖先信仰和神灵信仰。原住民先民的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认为万物皆有灵魂,灵魂有善有恶。因此,认为外出时胸前挂菖蒲,行夜路时额上涂炉灰,可以避免恶灵近身;有病用茅叶、鸡卵、兽牙抚摩患处;相信征兆和占卜,往往用占卜决定行止;认为日食、月食、彗星出现、鸡夜鸣、犬长嚎、蛇出洞、小鸟小兽横道、人被毒刺挂、跌跤、打喷嚏等都是凶兆。在有的部族中,儿童的头不可以随便抚摸,女人专用的小锹、厨具、织机等男人不能接触,男人的弓箭、农具、武器等也不准女人接触。

丰年祭的特色

为庆祝丰收而举办的丰年祭,各个部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成为民俗文化的窗口,尤以花莲台东一带与台中阿里山一带的丰年祭最为热闹。丰年祭大多集中于七八月份,大大小小上百个部落,每个部落都会错开时间举办。

由于居住环境及种植作物不同,农作物的成熟期、收获期也不同,因此各地的节期也不尽相同。但是,都有共同点,就是在收割、尝新、入仓等收获的各个环节开始或结束时,都举行相应的祭祀仪式,向祖先神灵祷告,祈求保佑农作物顺利收获,并预祝来年五谷丰收、人畜两旺。祭礼之后,举行聚餐、歌舞、游戏及篝火晚会等,人们举杯同饮,欢歌共舞,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与欢乐之中。

台湾原住民过去又称九族,即阿美族、泰雅族、排湾族、布农族、鲁凯族、卑南族、邹族(曹族)、赛夏族、达悟族(雅美族),后来区分出邵族,此外还有噶玛兰族、太鲁阁族、赛德克族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化。“原住民”的称呼和大陆的称呼“高山族”一样,是这些民族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