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秘塔碑》在点画上有两大显著特点:其一,有如截铁,圭角分明,方折峻整,别具特色。横轻竖重,短横较粗壮,长横格外瘦长,起止交代清楚。竖画顿挫有力,行笔挺劲舒长。撇画较锐利笔势修长。捺画粗重,用笔干净利落,与撇画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二,点画多样,变化丰富,别具一格。以“点”论,就有圆点、方点、短横点、横折点诸种;以竖”论,或圆起圆收、或圆起而露锋尽势;以“横”论,大多方起圆收,但多画重叠之时(如“三”、“寺”等字)必出之以不同形态;以“撇”论,有长长的兰叶撇,有短促的利剑撇,更有别致的回锋撇(如“凡”字的左撇)。

《玄秘塔碑》艺术鉴赏

结体

“柳体”的特点为结字中心攒聚收紧,四边伸展舒张,用笔挺拔,筋骨刚健,有内变外棱之评,世有“颜筋柳骨”之誉,《玄秘塔碑》则最为典型。其结体谨严,中宫内敛,四周舒展,寓圆于清刚之内。严谨而不失疏朗开阔之势,仪态冲和,遒劲绝伦。

而且《玄秘塔碑》结体也充满变化。从完整的碑面情况来看,大多中宫密集、四维开张但也有少数者有意拉开组合部分之间距离(如“以”字就被左右拉开距离)大多取狭长之纵向,但偶尔亦间之以宽博之横向(如“人”、“之”等字);或注重一字之中的曲直对比(如“紫”袍”等字),或注重一字之中主笔突出(如“中”字之中竖、“史”字之末撇等)等等。

章法

《玄秘塔碑》全篇布局严谨劲健,章法上行间茂密,精妙高雅。左右基本对称,右肩稍高,形成左低右高之势,险中求稳。其字里行间,充满了行与留、曲与直、违与和、动与静、刚与柔、擒与纵、欹与正、虚与实。其劲、其秀,骨强筋健不失肤肉丰润;其姿、其态,天然巧成不失纯正规范。

名家点评

明代王世贞《弇州山人稿》:“此碑柳书中最露筋骨者。”

明代赵崡《石墨镌华》:“书虽极劲健,而不免脱巾露肘之病,大都原出鲁公而多疏,此碑是其尤甚者。”

清代王澍《虚舟题跋》:“《玄秘塔》故是诚悬极矜练之作。”

后世影响

《玄秘塔碑》在整体书风上,柳体法度森严,面目又变颜体之肥,而为清劲挺拔、瘦硬通神,在唐晚期以一种新的书体及其劲媚之美引起了人们对柳体的赞赏,它是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历来被作为童蒙学书以及其他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历史传承

《玄秘塔碑》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成刻,后于北宋初年被京兆城中好古之士迁入府城孔庙。后吕大忠迁移入“府学之北墉”,与唐《开成石经》、《石台孝经》及诸多唐代名碑一起作为碑林藏石,而得到历代有识之士的保护。至今仍保存于西安碑林。除宋代年间断裂以致每个行各损一至二字之外,碑身基本完好。《玄秘塔碑》在清人王昶《金石萃编》等有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