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载体之一,其功用侧重于器,并集文化、艺术为一体,是中华民族留给当今世界极为宝贵的文化奇观和艺术珍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并围绕它,形成了极富内涵、沉淀深厚的玉文化。玉文化的特征有哪些呢?

玉文化的特征

中国古代玉石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玉文化也有一定的特征表现,这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玉的人格化

中国古代士大夫一直有佩玉的传统习惯,古人尤其是读书人将玉看做是君子的象征。着主要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一直将玉比作君子,认为君子应当和洁白无瑕的美玉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绝世而独立,不管外界的环境如何,都保持自己纯净的品质。《孔子家语》 中也讲到:“子贡问孔子日: ‘敢问君 子贵玉而贱珉何也?为玉之寡而珉多欤?’孔子说:

第一,玉,质地温润,可叹之“仁"。第二,不易折断,可赞之“义"。第三,佩挂起来整齐肃然,可悦之“礼。第四,敲击时声音舒扬致远,可谓之“乐"。第五,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可服其“忠"。君子皆珍爱之,可谓之“道"。这些美德皆是君子准则,也揭示了玉器与其相符的原因。

第二,玉器等级化

春秋战国,各个阶层等级森严,绝不可以僭越,佩玉分等级而来。到唐宋时代,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和品级的人物才能佩戴玉器,而到了明清时代,则只有亲王和一品大员才可佩玉。

这里,我们又可以知道,对玉器的佩戴和限制是随着君权专制的加强而逐步垄断,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阶层相应佩玉,到唐宋时期的高官佩玉,再到明清时期的亲王大员对佩玉权利的垄断,我们也不难看出中国古代社会君权专制的逐步强化到最后的乾纲独断。

因此,玉器也由最初君子的象征而逐步变为权利和身份贵贱的象征。

从侧面我们也可以知道,统治阶级抬高玉的地位也反映出儒家的地位逐步升高,汉代汉武帝排除其他,独尊儒术,儒家的地位较之前有很大的提高,南宋朱嘉将《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为其作注,从此儒家的地位更是达到高峰,此举影响了明清两代近六百年之久。

也正是因为儒家地位大幅度提高,所以作为儒家文化符号代表的玉,也自然逐步变为少数上层贵族的垄断。

第三,玉器世俗化

除了在统治集团内部,玉器在民间的影响也很大,人们把玉看成是至尊之物,比如在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中,统领天下的各路神仙和首领的名字,很多都被冠以“玉”。诸如“玉皇”、“玉帝”等。

“玉必有意、意必吉祥”,随着玉器文化的大众化,玉器渐浙融入了民间的生活和习俗。

商周时只有贵族佩戴玉饰,取平安吉祥之意,待传至民间,老百姓赋予了玉器更多的内涵。汉唐以来,玉作为配饰物已成风气,而且更加形状多样,精致兼轻巧,并雕有各种吉语,如明代玉佩上常刻文“龙凤星祥”、“喜报三元”、“三洋开泰"、“喜上眉梢”、“马上封侯”、“官上加官”、“长命百岁”、“松鹤延年”、“鱼跃龙门”、“福寿双全”等等。

这种吉祥图案的玉佩玉饰,直接表现了老百姓祈求招财进宝,长寿福禄的美好愿望。另外,老百姓亦坚信,玉有驱邪避凶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