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各个时期的图腾崇拜产生于人们对于某种动物的行为,或者某种植物作用的神秘感和依赖感,在红山遗址中出土了不少玉鸟,这是什么鸟呢?为什么要以这种鸟为图腾呢?

红山文化中的鸟图腾是什么鸟

在远古时代,鸟的作用是十分神奇的,由于它与人的生活可远可近,与自然万物能和平相处,在人类还没有发明弓箭之前,人们对飞禽是无可奈何的,所以,他们认为飞禽应该是最具神力和最神秘的动物,这种对神力的依赖和想往就产生了一种向往和崇拜。

尤其是对那些凶猛的鸟类,它们看上去是那样的凶猛威武,气宇轩昂,并且具有通天的本领,所以人们认为它们应该也是人与天沟通的最好使者。

它们不仅能以动物和人类的尸体为食物,而且它能以闪电般的速度,细石一般坚硬的爪子扑食地面上的动物,而这一切,都是人类所不能做到的。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而《诗经》里面所讲的鸱鸮,就是一种非常凶猛的鸟。

民间还有一说,说它类似猫头鹰,可能是猫头鹰具有独特的夜视神秘功能,还是它具有能嗅出死人的味道等特殊功能,到现在仍旧有“夜猫子进宅,好事不来”一说,谁家有了丧事,便会有猫头鹰的出现,再加之它的声音凄厉刺耳,令人不寒而栗,久而久之,人们便认为猫头鹰的出现会有不祥之兆。

于是认为它是上天派来带走人灵魂的使者,它应该掌握着人的生死,由于对它的这种恐惧心理,所以才有可能被红山人奉为神鸟,应该成为红山先民早期的图腾崇拜之

这种信息可以说无处不透露出红山人对图腾的一种向往,里面注入了红山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他们的诸多早期宗教思想。

在《太昊》中记载:少昊的母亲黄娥还是少女的时候,她白天乘着木筏在苍茫的大海上漫游,用玉石雕刻成鸠鸟的形态装饰在旗杆的顶端。

后来黄娥生下了太昊,他的部落就号称为“凤鸟氏”。这其实就是以玉鸟为图腾的最好例证。而鸮形神人面就是红山文化时期的另一种鸮形面的造型。鸮的表面受沁成白色雾状,如一片白云轻轻飘浮于美玉之上。

它们看上去飘飘渺渺,如云似雾,应该是红山文化玉器中最美的一种沁色,又被收藏界人士称之为“云雾沁”,或者“烟沁”,极具美感,同时也增添了红山神玉的一份神秘特色。

红山人把鸮与人能结合到一体,表面用简易的线纹构成双眉双眼,单鼻,并且无嘴,线纹清浅而隐约,却在下颏出现一正三角形的开口槽豁,是代表了嘴,还是鸱鸮的写意造形?此种造型的神人面所表达的是否是先民想往着自己的灵魂能被神鸟带到天上的愿望呢?

其实鸱鸮神人面,正反映出当时红山文化时期神格化与人格化混合在一起,是一种人兽神通、合二为一的结合时期。而鸮形神人面正是红山人对动物图腾崇拜的一种真实反映。

在朴素的辩证统一的思维习惯的作用之下,对于客观世界中万事万物的声光色影,红山先人所重视的是整体的直觉体悟,而不是具体的理性思辨。在红山人的观念中,宇宙是一个万有大化流行的连续整体,物物相联,事事相通。一切都不仅是现实的实体,而且都有着神秘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