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的“乐府”除了具有一些基础职能之外。还增加了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创作音乐以及进行演唱和演奏等。可以说此时的汉代乐府更像是一个,兼具各类与音乐有关事宜的“乐团”。而且也没有脱离音乐机构的属性。实际上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汉武帝设立“乐府令”之后。由于采集了大量民歌,所以也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采诗”制度。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之下,汉代乐府逐渐向带有音乐性质的诗歌体裁发展。

汉乐府诗的语言形式特点

1、语言朴实自然

汉乐府民歌多用生动的口语,亲切朴素,叙事同抒情结合,感情真摰动人。如《孤儿行》写孤儿受兄嫂虐待,诗句虽参差不齐,而情与境会,孤儿口状心计之状,活现笔端。诗句句式长短不一,二至八言都有,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

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和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灵活自由、有继承《诗经》四言体的:如《公无渡河》,《善哉行》;有杂言体的,句法自由多变,整散不拘:如《鼓吹曲辞》里《铙歌》中的《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二,三,四,五,六,七字也有,变化极为自由。

汉乐府还有不少完整的五言诗,如《江南可采莲》,《孔雀东南飞》等,比四言诗多了一个音节,适应当时社会语言的发展,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篇幅长短均有,最长的达三百五十馀句,短的则数句。汉乐府民歌篇幅长短均有,最长的如《孔雀东南飞》,便长达三百五十馀句,短的如《杂曲·枯鱼过河泣》只得四句;《江南可采莲》便是只有七句。

2、押韵灵活

汉乐府民歌的押韵自由,灵活多变。有句句押韵的,如《平陵东》:“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便是;有隔句押韵的,如《东门行》、《燕歌行》、《梁甫吟》等;也有隔两句和三句押韵的,如《陌上桑》的“日出东南隅”和“自名为罗敷”相隔两句押韵,又“照我秦氏楼”和“桂枝为笼钩”更隔五句押韵。这都显出押韵的变化多端。

3、用对话或独白形式叙事

汉乐府诗巧妙地熔铸对话刻划人物,声情毕肖,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上山采蘼芜》甚至几乎全由弃妇同故夫的问答构成,表现出妻子的善良性格。也有全篇采用独白的,如《孤儿行》中用独白写出孤儿所受的痛苦。

4、浪漫主义的色彩

汉乐府民歌虽多抒写现实,但亦有不少作品运用了浪漫主义色彩。如《上邪》如山洪爆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乌生》中乌鸦的魂魄向人们申诉;《枯鱼过河泣》中腐臭了的鱼会哭泣,会写信等。这些丰富奇特的幻想,显示了浪漫主义的特色。

5、排偶句

排偶句也可以说是汉乐府在形色方面的特色,如《陌上桑》中的:“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便是。

6、回环往复,音韵和谐

在当日的民歌中有不少优美小诗,如《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此诗回环往复,形象鲜明,音韵和谐,文字活泼,正是民歌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