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雕漆历史悠久,可上溯至2000多年前。雕漆工艺有镶嵌、雕填、彩绘、平磨、曝钿、描金、胎花、藏绘、印锦、脱胎、刻绘、线金堆漆、研磨彩绘等。花色品种达到300多个。

天水有漆艺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西周、秦汉时期。20世纪80年代天水出土了一批汉代漆器可证明:天水雕漆制作技艺所采用的大漆髹饰手法,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天水雕漆的历史渊源

天水漆艺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1972年在秦州瓦窑坡出士的西周古墓中。棺材内外均为漆雕(黑红两色),在铜棺饰上镶有绿石。20世纪80年代,天水出土的一批汉代漆器,经考证,在雕漆工艺上已经采用了大漆髹饰手法。

据《髹饰录》记载:我国唐代已有“剔红”的制作,刀法快利,古朴可赏。

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物产富饶,风景优美,素有“陇上江南”之称。天水所辖小陇山林区约有天然漆林四五百平方千米,可生产生漆数万千克。由于天水气候湿润,日照充足,无霜期达200多天。

春末秋初、雨后乍晴,漆不人阴,即可自然干燥,所产的生漆膘厚、漆酚高、燥性与光亮度好。这就为天水雕漆提供了最佳的原料。

在汉代,天水雕漆业进入了兴旺发达时期,是全国漆艺据点之隋唐时期,天水漆器依旧繁盛,做工精细、漆质光亮。诗圣杜甫客居秦州时有“近闻西枝西、有谷杉漆稠”之句。

至宋代,天水漆器生产仍在持续,漆器制品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产品之一。随着漆艺的不断发展,最迟至清代同治、光绪时期,天水雕漆制作技艺采用雕刻填彩(雕填)手法进行生产,其传统的独特制作技艺已基本定型,距今最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雕漆工艺和其他的传统艺术一样,有其自身的发展和风格演变过程。

明清以来,天水雕漆趋于成熟,雕漆技艺已采用了雕刻填彩手法,这种独特的制作工艺已基本定型,使用传统手法进行生产,也出现了一批雕漆工艺技师和大量生活用品、雕漆家具。

清代晚期,制作雕漆的民间作坊非常兴盛。清代,天水雕漆大都为生活日用家具,清代末期,漆器除家用器具外,又增加了盘、盒、奁、碗、笔筒,手杖等生活用品。竹胎、木胎、皮胎、藤胎均有,髹涂多用漆器油饰和罩漆。

民国初年,天水创办了陇南第一工艺厂,1953年成立了天水雕漆生产合作社,1958年该雕漆生产合作社改地方国营天水雕漆工艺厂。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营雕漆厂倒闭,但一些零星小作坊及私营小厂相继诞生,继续传承和发展着天水雕漆工艺事业。

天水中城山货一带经营雕漆作坊和门店均连在一起,除生产旧椅柜桌手杖外,还有不少描金制品。产品最多者为描金箱子和立柜,图案有“孔雀戏牡丹”、“双凤朝阳”、“鸳鸯莲蓬”等类吉祥彩绘。

其次较有名者为天水皮胎漆箱,生产作坊只有四五家,产品有皮胎漆箱、提箱、枕匣、方皮匣等,只用木胎做四周框架,其底、盖均用熟牛皮、马皮制作,多为红色。其灰底、刷色与木器工序相同。但用烧漆髹涂、色泽明亮,有携带轻便的优点,而且坚固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