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漆是指用漆或者漆灰在器物上堆出花纹装饰技法,起源于汉代。堆漆这种技法在汉代已经出现,唐宋以后有了较大的发展,明清时期则更加趋于成熟。

漆器的堆漆工艺是什么

堆漆的做法有好几种,一种是花纹与地子颜色不同,不同层次的几种漆色互相交叠,堆成的花纹侧面显露出有规律的色层,效果极像剔犀;另一种是用漆灰堆起花纹,然后上漆,花纹与地子为同一色,具有浮雕般的艺术效果。明清时期,堆漆还出现了在堆好的漆灰上加以雕琢和上漆的做法,叫做“隐起”或“堆起”,这比单纯的堆漆更富于艺术感染力。

堆漆装饰法,是用漆堆起高出漆器的阳花纹,如浅浮雕的一种装饰技法。有平堆、浅雕和高堆不同装饰工艺。

堆漆是指用漆或者漆灰在器物表面堆起花纹的装饰技法。这也是一种古老的装饰方法,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唐宋以后有了较大的发展,明清时期则更趋于成熟。

堆漆有好几种做法,一种是表面堆起的花纹与漆地的颜色不同,并且用不同层次的几种漆色互相交叠累堆,堆成的花纹侧面显露出有规律的色层,这与后面将要讲到的剔犀效果很像。

另一种是用漆或者漆灰堆漆花纹,然后上漆。也就是将堆漆花纹与旁边漆地一起上漆,这样花纹与漆地为同一颜色,而显现出如同浮雕般的效果。

《髹饰录》中的堆漆的装饰方法包括“识文”和“隐起”两种。“识文”中的“识”是“高起”之意,就是用漆或者漆灰堆漆花纹后,不加“雕琢”;而加饰雕琢的则被称为“隐起”。这两种漆器装饰方法都是用堆漆堆起凸出的纹饰,再在堆起的纹饰上涂饰色漆,较常见与描金结合使用,形成堆漆纹饰上加描金色花纹的效果,这种方法常被称作“识文描金”或者“隐起描金”等。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第二层套棺上的云纹轮廓线条明显凸起,即属堆漆。

在识文描金中最为富丽堂皇的要数泥金识文,其做法就是通体上金漆,不露漆地。而“隐起识文描金”是在“识文描金”的基础上,再用刀雕琢髹饰花纹,然后再贴金。

唐代堆漆的例证是保存在日本的鉴真法师雕像,其五官及衣纹凸起部分均为漆灰堆塑。

宋代堆漆技法日臻成熟,如北宋描金堆漆舍利函,现藏于于浙江省博物馆。舍利函是佛教器物,是盛放高僧火化后的尸骨的容器。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并开始产生影响后,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盛况空前。宋代,佛教又进一步发展,融入了更多的汉民族文化。

漆器赏析之北宋描金堆漆舍利函

此函浙江瑞安市慧光塔出土,高41.2、底宽24.5厘米。底部有金字十一行,为施主姓名和地位,结尾处署“大宋庆历二年壬午岁十二月题记”,可知此器制于1042年1月。

此函通体描金,堆漆而成菊花、神兽等,嵌以小珍珠,髹以棕色漆。中部四面用金笔绘出白描人物画各一幅:一幅是舍利瓶居中,神将侍卫、飞天环绕;一幅是神将侍立,乐器环绕,水云飘荡的礼乐图,两幅分别是梵天、帝释、待女礼佛场面。此函图案精致,工艺高超,运笔老练,布局疏密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