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有过小年夜习俗,腊月二十三,买一棵连着叶子的甘蔗放在厨房,再加一些祭品和甜的小吃来送灶君(俗称“谢灶”);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过年的食品,绣角(俗称角仔)、笑口枣、煎堆、牛耳壳、蛋散、爆米花、糖不甩、椰角、糖冬瓜等等纷至登场,家人开始抽空到花市买一些花和几盆年桔回家摆放以迎新春。
  小年夜,中国传统节日,即传统的祀灶日。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夜,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南京地区是正月十五,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
  谢灶是汉族民间最传统的过年习俗之一。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晚,俗称小年夜,灶君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职,他忙碌了一整年,保佑各家各户灶火不断,饮食平安,人们为了表示感谢,给他饯行,叫做谢灶。
  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谢灶的供物有:清水、白米各一碗,这是表明灶君与这家人关系一清二白,如果灶君徇私,此二物带回天上时就会变黑。几棵带尾叶的甘蔗,甘蔗有节,用作灶君登天的梯子;甘蔗有尾,祈求做事善始善终,有头有尾。此外,还有炒米饼、炒米碾、柑、桔、红糖和一封利是。有些人家还备有一匹纸马和一套黑纸袍、靴,给灶君代步和参见玉皇大帝时穿着。灶君不识字,怕他汇报时讲漏讲错了话,还得为他准备一份《灶君疏》。这《疏》既然由这家人代笔,自然是隐恶扬善,尽拣好话写了。也有图省方便的,到街上买一张预先印好“疏”的黄纸代替。祭拜后把供品放在米缸里,叫做“责缸”。到了团年当晚,还得“接灶”,把灶君接回来,与家人一起团年。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我在澳门花街的一澳门人家的灶头见过一张圣诞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诞老人像边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联儿。澳门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的,腊月二十八日在粤语中谐言“易发”,商家老板大都在这岁晚之时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澳门的年味,从腊月二十八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灶神,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王”、“灶君”、“灶王爷”、“东厨司命”、“司命真君”等,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也是古代“五祀”神祇(门神、户神、井神、灶神、土地神)之一。灶神,传说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神农氏以火德王天下,死后托祀于灶神。因此,人们祭祀灶神,就是祭祀神农氏。火的出现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时代,这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汉族民间祭祀灶神有“官三民四 民五”的说法,即是官绅权贵在农历十二月廿三日、平民百姓在廿四日、水上人家在廿五日。由此可见,在封建社会里, 民是低人一等,连祭祀灶神都要比平民百姓迟一天,实在是太不平等,太不公平。祭祀灶神,又称为“谢灶”、“送灶”、“辞灶”、“小年”、“小年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