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的过年是指过大年是每年的腊月30,而小年就是每年的腊月23。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在部分地区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祭灶节顾名思义是要祭灶的,那么祭灶节的祭灶程序是怎样的?对于这一天有什么样的说法,祭灶具体是做什么的?随小编一起阅读下面文章你就知道了。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乡村称为灶君菩萨,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冻米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灶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主管饮食的神,又称“灶君”、“灶王”或“灶王爷”,大部分人认为其为男性神。其来源有两个说法:一曰周成王时,一人名张宙。因吃喝嫖赌耗尽家产,将妻卖作人妾,后终成乞丐。一日讨饭至一富人家,正好为原先妻子之户。原妻招其入户,不巧主人回来。主人要妾烧水洗澡,张宙为保原妻名节,自愿被烧死。后原妻每朝皆于灶头祭祀,主人问则谎称敬灶神。附近人家效之,遂成灶神。二曰玉皇大帝三子因好色惹事而得罪于众神。原应打为凡人,但帝宠之,遂使其为灶神,言每日皆能与妇作陪。妇人们为了防其窥视,遂披围裙烧饭。

传灶神有监察人间罪恶,掌握一家寿夭祸福的职能。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的《微旨》称:“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大约成书于元明之际的《东厨司命灯仪》中有句称,“灶神职重,秉下民倚伏之权”,“在天为七元之使者,递日奉万事于宸庭”,“迭主阴阳,虽善善恶恶,均在修为;然是是非非,必恭记录”。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每奉庚申日,上奏玉帝,终月则算。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灾殃。

农历腊月二十三,俗成的小年。从夏朝开始,小年祭灶就成为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灶君又称灶王爷、是传说中被玉皇大帝封为灶君司命,负责管理各家各户灶火的饮食之神。灶王爷曾经被作为家庭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很久以来,家家灶间的北面或东面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中间供的是灶王爷的神像,神像两边贴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王爷都要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民情及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所以就有了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的习俗,每到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揭下灶王爷的画像,用糖瓜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替家人在玉皇大帝那里多说好话,还要边涂边唠叨着说:“好话多说,坏话别说”,等灶王爷的嘴涂的甜甜蜜蜜了,再把神像点燃,放挂鞕炮,就把灶王爷送回了天宫。银子富裕的人家,还会供上些用糯米做的莲子八宝饭,据说,这样灶王爷他老人家就会更加心满意足。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将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交于灶王爷,灶王爷在除夕之夜返回到各家各户,继续行使保护和监察一家人的职责,到来年的腊月二十三,再返回天宫。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及得到的吉凶祸福实在是具有重大利害关系,家家户户都想让灶王爷替自家人只说好话不说坏话,以求来年过上更踏实安稳的日子,就有了供糖瓜,送灶神等各式各样的祭灶仪式,以讨吉利,祈福运。

估计谁也说不清楚,灶王爷能不能因这些糖瓜而丧失原则,在玉皇大帝面前胡言乱语。但这些祭灶仪式现在在乡下和城区还相当普遍,小年前几天,商店、超市有专门的“祭灶果”供应。其实祭灶仪式只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一种心理安慰罢了。我确喜爱那欢天喜地迎春节的心态与形式,留恋着大街小巷回荡“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的歌谣,更怀念其已难寻踪影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传统民俗。

噢,对了,民俗中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送灶王爷上天时,女人是不能祭灶的。据说灶王爷是个小白脸,女的祭灶尤其是漂亮女人祭灶,容易使灶王爷难抵诱惑,沾惹“男女之嫌”的俗事儿。呵!呵!原来神也难免犯错,何况人呢。这一出处虽难圆说,但民间流传的故事传说还挺有趣,摘录如下:

古时候,有个叫张生的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勉强。母亲见儿子已到成家年龄,就讬人说媒提亲,经媒人介绍,丁香园一个名叫丁香的女子,才貌出众,温柔贤惠,聪明勤俭,人品很好。与张生成婚后,丁香每天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地操持家务,使家业逐渐兴旺起来,盖了几间新瓦房,过上好日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令三乡四里的人们羡慕极了。

张生看到家业越来越大,感到富足,也不想想这个家是怎样由穷变富。只看到丁香人花珠黄,皮黑肤粗,就产生厌旧图新想法。后听别人说海棠围风景不错,便带上酒和吃的,一个人去了。到了一看,果然名不虚传,五彩的花开得正盛。阳光下,花的彩色闪着耀眼的光芒,真称得上花团锦簇之地,香气四溢,此景此情,让人留连忘返,高兴极了,就打开酒自斟自饮起来。但最遗憾的是没有人与之分享这快乐。正想着,忽然花丛中走来一位美人,鲜艳的衣裙耀人眼目,风姿婀娜,无与伦比。

看到张生自斟自饮,那美人笑着说:“我自为兴致不同凡响,可没想到竟然有人走到我这里。”张感到惊奇,问她是何人,回答说:“我叫海棠,是这里最有钱海量爷的女儿。”张正在寂寞中,见有这样的美人送上门来,就高兴地请她一同喝酒。边唱边暗想:“这美人柔声细语、举止娇媚,真让我心荡神驰,渴慕之极。”那美人极善解人意地投到张的怀中举杯要与张同喝交杯酒。张也爽快地在美人面前誓言要娶她做老婆。张生回到家马上休掉丁香娶了海棠回来。海棠与张生终日花天酒地过穷奢极欲生活,两人都不理家务,坐吃山空。此时此事,气得张生的母亲火烧心死了,家业衰败,土地和房屋也卖掉。海棠见张生连饭都吃不上,就偷偷跑了。张生从此也沦落成乞丐。街上许多人都认识张生,当张出现街行乞时,就有不少的人当面耻笑。为避熟人见难堪,就改为远走他乡行乞。

一日,走到将近天黑,看见远处有挂红灯笼的人家,走近去看看,见到这人家的仆人,行过礼,说好话要求盛碗汤喝,仆人盛了一碗汤给他,喝了觉得这汤好喝,要求仆人再盛一碗给他,他喝了第二碗汤后,天色全黑下来,张又要求仆人说:“天黑了,人生地不熟,请问问你家主人,让我投宿你主人家的厨房过一夜晚好吗?”仆人说“行”。张进去投宿说肚子还饿,还想喝汤,仆人立即端来汤和饭菜任他选用。用后,向仆人要求说:“你家主人待人真好,可否回报一声我想见见他好吗?”仆人说:“我家主人确实心地善良,给他说一声就会来的,用不着回报。”倾刻间,东家主人来,张生一看觉得面熟,再仔细一看,原来是被自己休掉的丁香。丁香问:“你休掉我后娶了财主女儿做老婆,不是很好吗?怎么到了这步田地了?”张生羞得无地自容,心想:“我哪里还有脸见人,死了吧。一看丁香家的大口锅灶内炉火烧得正旺,若死在这里,我的游魂说不定还可伏在灶台上,这样既可谢罪又可为主人定福。”想到这里,就一头钻入大锅灶炉内烧死了。玉皇大帝知道后认为张生有过错,虽然不好,但懂得害羞,自己投火烧死自己,封了他个灶王吧。天师接令传下旨意:封张为灶王,为一家之主。家家户户逢年过节用果品敬他。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回报各家各户的情况,年三十晚回原岗位,在天上住七天。

人们怕灶王爷上天不说自家的好话,在送他上天前改名灶君菩萨,以便好记,同时除用果品外,还备上鸡肉、猪肉、米制品和酒水、茶水等叫他吃饭,喝足,礼拜招待非常周到后,并祷告一番,希望他上到天庭回报时尽说好话。后来也有人用糯米(或粉)做成糍粑或年糕来敬奉他,设想以这糍粑或年糕粘住他的嘴,不让他说话。人们在灶君爷神位两边写上一幅对联:“上天讲好话,下界保平安”、或写“上天做好事、回宫降吉祥”。这是传说中的神话故事,故事里的张生,在暴富后忘恩负义,赶走了勤劳的结发妻、另寻新欢,家业败尽,落得沿街讨饭的下场。这一教训人们应该吸取。但张生与丁香再度重逢时,被还未完全泯灭的良心所唤醒,勇于承认过去之错,在羞愧难当之时,投火而死,以死谢罪,最终得到世人和仙家的原谅。

祭灶

祭灶,印象磨灭不去。记得很小的时候,奶奶在祭灶的那天总是拿着一串佛珠,端坐在灶前的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家里的陈姨薛妈她们,总是忙忙碌碌。不停地往灶前的供桌上摆放很多的东西,说是祭灶。在我脑中还有印象的,是那些黑节骨,白节骨和油枣之类的糕点满满地摊上一桌。祭灶这天,母亲可也不是等闲之辈。她按照奶奶的指示,独自去揭灶上那张已经发黄了的旧灶神爷像。然后,再把新的灶神爷像粘贴上去。在下来之后,母亲还得恭恭敬敬地跪拜一番,连鞠三躬呢。那时的我,人虽小,当然也放达的很。小孩,总想把什么事都搅得热闹,这是天性。奶奶瘪着那张没剩几颗老牙的嘴,还尽护着我说,-乖儿闹玩未必不好。奶奶叫着陈姨,带我出去还买鞭炮呢。腊月二十三,理该是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