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虎鲸无法在圈养环境下健康长大?

2014年,虎鲸在圣地亚哥海洋世界表演。这些哺乳动物非常聪明,在野外能游极长距离。数十年来,研究记录了虎鲸在圈养环境下出现的压力相关行为。 PHOTOGRAPH BY SANDY HUFFAKER, CORBIS/GETTY

为什么虎鲸无法在圈养环境下健康长大?

这是一头叫做凯拉的雌性虎鲸,摄于2011年的奥兰多海洋世界。它在2019年1月死亡,当时30岁。在野外,雌性虎鲸的平均寿命是50岁,很多能活到80或90岁。 PHOTOGRAPH BY PHELAN M. EBENHACK, AP

据美国国家地理(撰文:Natasha Daly编译:涂玮瑛):为什么虎鲸无法在圈养环境下健康长大?这种海洋哺乳类是世界各地游乐园表演的明星,但它们死去的时间远早于正常寿命。

2019年1月,凯拉(Kayla)死了。它是一头30岁的雌性虎鲸,生活在奥兰多海洋世界。如果它生活在野外,它或许能活到五十几岁,甚至是80岁的高龄。尽管如此,凯拉已经比历来任何一头在圈养环境下出生的虎鲸活得更久了。

我们还不知道它死于什么(海洋世界尚未发布它的尸体剖检,法律也没有必须发布的规定),但它的直接死因可能也无法提供太多信息:虎鲸计划公司(Orca Project Corp.)管理的解剖报告数据库显示,严格来说,虎鲸常死于肺炎或伺机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s),这些感染会因为虎鲸原本就很虚弱而乘机发展。虎鲸计划公司是一个非营利组织,成员是反对圈养虎鲸的海洋哺乳类专家。

根据鲸豚类专家维护的两个数据库所存纪录,自1977年起,世界各地已有70只虎鲸在圈养环境中出生(死产或死于子宫内的其他30只未列入计算)。其中37只如今已死亡,包括凯拉。只有少数几只从野外捕获的虎鲸能活过30岁,而在圈养环境中出生的虎鲸,全都活不过30岁。

目前全世界有59只虎鲸被圈养在海洋公园及水族馆。有些是从野外捕获;有些是在圈养环境中出生。全世界的圈养虎鲸有三分之一在美国,它们全都生活在奥兰多、圣地亚哥与圣安东尼奥等三座海洋世界园区,只有一只虎鲸除外。洛丽塔(Lolita)是一只54岁的雌性虎鲸,1970年在华盛顿州外海被捕获。它独自生活在迈阿密水族馆里一个露天水池,水池长度不足它体长的两倍。

还有10头野外捕获的虎鲸目前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滨海围栏(sea pens)里受苦,同时政府正在调查它们可能受到非法捕捉。如果它们最后被卖到水族馆(可能是中国水族馆),全球圈养虎鲸的数目可能跃至69头。

有充足证据显示,鲸豚类──鲸鱼、海豚及鼠海豚──无法在圈养环境中健康成长。它们是非常聪明的社交动物,天生就被设计成要在海里跨越长距离地生活、迁徙、觅食。在动物保护机构(Animal Welfare Institute)工作的海洋哺乳类科学家娜欧蜜.萝丝(Naomi Rose)说,不论是在野外或圈养环境下出生,圈养虎鲸的境况都很糟。动物保护机构是一个总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非营利组织。

而部分原因是它们的庞大体型。虎鲸是能在野外长距离游泳的大型动物──平均一天游64公里──这不只是因为它们能够如此,也因为它们必须如此,目的是寻找多样的食物以及运动。它们每天会下潜30到150公尺好几次。

萝丝说:「这是生物学的基础。」她说,在圈养环境中出生的虎鲸从未生活在海洋里,却仍然有相同的先天驱动力。「如果你已经演化出能移动长距离来寻找食物与伴侣,那么你就会适应那种移动行为,不论你是北极熊、大象或虎鲸都是如此。」萝丝说:「把〔虎鲸〕放进45公尺长、27公尺宽、9公尺深的盒子里,基本上就是把它们变成不怎么动弹的动物。」

萝丝解释,要知道一种哺乳类是否能良好适应圈养环境,主要指针之一是它们在野外的栖息范围有多广。它们的自然栖息范围愈广,它们就愈不可能在圈养环境下健康成长。有些动物园逐步不再展示大象,也是基于同样理由。

她说,我们能在某种程度上重建陆地环境──例如热带草原──但我们无法重建海洋。

萝丝说:「没有一种海洋哺乳类,能良好适应我们为它们打造的水泥盒子世界。」

受苦的迹象

动物福祉专家说,我们非常难以证实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生活在水池的虎鲸寿命缩短。「圈养虎鲸的问题是它们的健康大多笼罩在谜团里。」善待动物组织(PETA Foundation)的海洋哺乳类兽医希瑟.莱利(Heather Rally)说。只有饲养虎鲸的机构所雇用的人才能真正接近虎鲸,而且这类信息很少会公开。

圈养确实会损害虎鲸的健康。这明显表现在虎鲸最重要的身体部位:牙齿。 2017年一项经过同侪审查的研究在《口腔生物学档案》期刊(Archives of Oral Biology)发表,该研究发现美国的圈养虎鲸有四分之一都有严重的牙齿损伤。 70%具有至少一定程度的牙齿损伤。某些野外虎鲸族群在牙齿上也有磨损及裂缝,但这些损伤是对称的,并且是在数十年间逐渐发生,不像圈养虎鲸的牙齿损伤是急性和不规则的。

根据该研究,圈养虎鲸发生牙齿损伤,大多是因为它们持续在水池壁上磨牙,常常磨到神经暴露的地步。这些磨损区域成为开放的孔洞,即使照护者定期以清水冲洗,还是很容易滋生感染。

自1980年代晚期,科学研究就开始记录这种压力导致的行为。它们常被称为刻板行为──重复出现却不具有明显功能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常包括自残,常见于缺乏营养且住在过小笼舍的圈养动物。

虎鲸的脑是地球上所有动物中第二大的。跟人类一样,它们的脑在社会智力、语言及自我觉察的区域高度开发。研究已显示,野外的虎鲸生活在紧密的家族群体,共享成熟、独特且代代相传的文化。

在圈养环境里,虎鲸生活在人造的社会群体之中。少数圈养虎鲸完全独居,例如洛丽塔。在圈养环境中出生的虎鲸与母亲分离的年龄往往远比在野外更早(雄性虎鲸常一辈子跟母亲待在一起),而且常被运送于不同机构之间。凯拉在11月龄时与母鲸分开,并总共在美国各地的海洋世界机构之间移动过四次。

而圈养虎鲸无法避开与其他虎鲸的冲突,或在水池中进行自然的游泳,更加剧了社交混乱的压力。

在2013年,纪录片《黑鲸》(Blackfish)藉由「提利康」(Tilikum)的故事公开了圈养虎鲸的心理伤害。提利康是一头在野外捕获的虎鲸,曾杀害奥兰多海洋世界的一名训练师。这部片收录前海洋世界训练师与鲸豚类专家的证词,他们认为提利康的压力直接导致它对人类的攻击性(它之前曾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一座非海洋世界的公园杀害另一名训练师)。法院纪录显示,海洋世界曾在1988年至2009年之间记录到他们的虎鲸对训练师具攻击性,发生案例超过100次。这些案例中有11次导致受伤,一次造成死亡。

《黑鲸》也收录了对前野生虎鲸猎人约翰.克劳(John Crowe)的一次访谈,他仔细描述从野外捕捉幼年虎鲸的过程:幼鲸困在网中的哭叫声、家族成员发狂挤在网外的焦虑,以及幼鲸没有活着撑过那次捕猎的结局。那些幼年虎鲸的尸体被切开、装满石头,然后沉入海洋深处。

彻底改变

大众对《黑鲸》的反应既迅速又愤怒。成千上万名激愤的观众签署请愿书,呼吁海洋世界让虎鲸退休,或是彻底关闭。合作企业如西南航空及迈阿密海豚橄榄球队也断绝了与海洋世界的关系。海洋世界的游园人数下滑,股票也开始暴跌,之后再也没有完全恢复。

「我们以前是理念很边缘的运动,如今我们是主流了。这个改变在一夕之间发生了。」萝丝说,她自1990年代起就在倡导圈养虎鲸的福祉。

美国农业部是负责实行联邦动物福祉法案(Animal Welfare Act)的部门,动物倡议团体认为,农业部无法适当监督因娱乐活动被圈养的动物的福祉,因此多年来试图对他们采取法律行动。善待动物组织的动物法副总顾问贾里德.古德曼(Jared Goodman)说,他们的努力从未成功。古德曼已参与许多这类诉讼。

但在2017年,事态开始改变。加州立法禁止在该州繁殖虎鲸。不久之后,在圣地亚哥有一处园区的海洋世界宣布,他们会彻底结束圈养虎鲸繁殖计划,并声明他们目前的虎鲸会是生活在海洋世界园区的最后一代。虽然20头虎鲸与其他许多鲸豚类继续在园内生活及表演,但该公司会逐渐将营销重心放到游乐园设施上。

在联邦政府的层面,民主党的加州众议员亚当.希夫(Adam Schiff)一次又一次地推行一项法案,以逐步停止美国各地的圈养虎鲸表演。在加拿大,一项联邦法案准备在今年下半年通过,该法案将禁止所有圈养鲸豚类的表演──不只是虎鲸,还有所有海豚、鼠海豚及鲸鱼。

展望未来

但还有问题要解决:如果联邦法律关闭圈养机构,或者如果海洋世界这样的圈养机构同意更进一步,让目前的虎鲸全部退休,那么美国及加拿大的22头圈养虎鲸该如何处置?这些动物都无法放回野外──它们已经习惯依赖人类喂饲。

鲸鱼保育计划(Whale Sanctuary Project)由一群海洋哺乳类科学家、兽医、政策专家、工程师领导,致力于建立大型滨海保护区来收容退休或获救的鲸豚类。他们的想法是这些动物能生活在海中的封闭栖地里,同时依然能受到人类的照护与喂食。该团体已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华盛顿州及加拿大新斯科细亚省找到潜在地点。希瑟.莱利也参与了该组织的顾问委员会,她说让保护区成真的统筹工作会很复杂。

她说:「我们有其他各个物种的保护区。」即使有这些挑战,「现在绝对是时候建立一座海洋哺乳类保护区了。我们早该这么做了。」

鲸鱼保育计划希望他们最终能在这些动物恢复的过程中与海洋世界成为伙伴关系。海洋世界反对海洋保护区的概念──并将其称之为「海中牢笼」,认为环境危害与完全陌生的栖地可能对虎鲸造成巨大压力,结果将是弊大于利。海洋世界已经从官网上删除了一份2016年详细描述其反对立场的声明,但一名公司代表向《国家地理》确认,海洋世界的立场仍未改变。

虽然对于西方国家、俄国与中国的圈养虎鲸而言,未来似乎有一些希望,但圈养海洋哺乳类的产业持续成长。在俄国,10头近期捕获的虎鲸在一个狭小的滨海围栏中受苦,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如何。中国现在有76座营运中的海洋公园,还有25座正在兴建。该国大部分的圈养鲸豚类都是从野外捕获,以及从俄国与日本进口。

萝丝说,中国「还没有所谓的『黑鲸』效应。」但她对中国黑鲸效应的到来充满希望,因为她之前曾见过它的到来。

「如果是十年前,你不会写这篇报导。」她说。

(奇趣网 www.QiQu.net 收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