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儒方孝孺曾在《逊志斋集·慎斋箴》这样写道:“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败于纵。”

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人持身行事往往成功于慎重,则败于放纵自己。而开国元帅彭德怀之所以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并不只是因为他一生征战无数,威武坦荡,战功显赫,更令人佩服的是,隐藏在他叱咤风云的军事指挥才能下的谨慎果断、刚正不阿、以及光明磊落。

他一生实事求是,严于律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敢于同任何错误作斗争,哪怕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个小错误,同样也不会轻易放过,有时甚至还会找上政委,要求对他作出批评。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通过“一根黄瓜”的故事,去感受老一代革命家彭德怀的高贵担当品质。

47年彭德怀只吃了半口黄瓜,顿感大事不妙急问:这黄瓜哪里来的?

彭德怀元帅

一根黄瓜的故事

1947年3月13日,以胡宗南为主的34个旅约25万余人,大肆向陕甘宁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3月16日,军委迅速应对,决定将所有驻陕甘宁解放区的野战部队和地方武装,统归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彭德怀指挥,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张宗逊任副司令员,原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正式改编为西北野战兵团。

而后,我西北野战兵团,在司令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士气高昂,以区区的两万多人马,多次迎头猛击胡宗南部,并连续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的骄人战绩。

同年6月,为了寻得更好的战机,彭德怀同众人商议后决定,率军北上三边。当时正值炎夏,而部队又需要经过浩瀚无边的沙漠,再加上水源奇缺,因此,很多战士都难以经受酷热所带来的干渴,纷纷倒下。

那时的彭德怀,已经年近五旬,但他坚持要和战士们一同徒步行军,尽管缺水导致他的双唇早已干裂出血,可他还是会把身边水壶里的水,拿去救助晕倒的战士们,警卫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彭德怀则劝导他:“在这种时候,一口水就是一条命,我能见死不救吗?”

47年彭德怀只吃了半口黄瓜,顿感大事不妙急问:这黄瓜哪里来的?

彭德怀棋高一招,胡宗南误以为我军正在仓皇逃窜,于是急令第36师快速追赶我军,结果,36师劳师袭远,中途掉队人数大半,且孤军深入,8月18日,彭德怀瞅准时机,下令部队务必“以伏击姿态歼灭该地36师”。战斗打响至20日14时,我军痛歼36师。战后,毛主席亲临战场视察直夸彭德怀:“沙家店这一仗确实打得好,对西北战局有决定意义,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用我们湖南话来说,陕北战争已经“过坳”了。”

正如毛主席所言,沙家店战役,是我军战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战,它不仅是我军打活陕北的一战,更是我军打出未来新天地的关键一战。而这一战,也更加让世人认识了“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真谛。

不过,鲜有人知的是,在沙家店战役还未打响前,发生在彭德怀身上的一件“小事”,却让所有人不得不重新认识一下这位铁骨铮铮的硬汉子。

这,就需要从彭德怀率军走出沙漠的那天说起。

大军刚走出沙漠,彭德怀正要吃晚饭,管理员却瞒着彭德怀买回几根水灵灵的黄瓜,放在桌子上,彭德怀看到后没有多想,就拿起一根咬了半口,突然,他迟疑了一下,顿感大事不妙,转身叫来管理员,一脸严肃地问:“这黄瓜是从哪里来的?”

管理员急忙解释道:“这是我从集市上买的,已经付过钱了,您就放心吃吧。”

彭德怀舒了一口气,又问:“战士们都有吗?”

47年彭德怀只吃了半口黄瓜,顿感大事不妙急问:这黄瓜哪里来的?

彭德怀(左二)等在青化砭战场

管理员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彭德怀的脸立刻沉了下来,扔下那根黄瓜一声不响地快速走出房外。

管理员也意识到彭德怀生气了,急忙找到副政委满是委屈地说:“就是觉得彭总行军打仗太辛苦,想给他增加点营养,才破例买了这几根黄瓜,想不到彭总不仅没吃,还生了气。”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彭德怀那重重的脚步声传到了屋内,还没等副政委开口,彭德怀便开门见山地对说:“自己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我犯了一个大错,剩下的那些黄瓜,我已经让警卫员送给伤病员了。”

47年彭德怀只吃了半口黄瓜,顿感大事不妙急问:这黄瓜哪里来的?

副政委笑了笑,摆了摆手示意算了,但彭德怀坚持要召开一次会议,并当面向大家认真地作一次检讨。副政委被彭德怀的精神所打动,专门召开了一次团以上的干部会议,但干部们对这次会议的主题全无所闻,一时间,面面相觑。

在会上,彭德怀脱下军帽,向大家鞠了个躬,才坦诚地说:“前段日子,部队过沙漠确实很艰苦,累、热不说,主要是缺水,有的部队甚至渴死了人,可是在这种时候,我彭德怀居然吃上了黄瓜。在这里,我首先向大家作一个深刻的自我检讨,我彭德怀犯了严重的错误!”

众人这才意识到,原来彭老总开会是为了这么一件小事,对彭德怀众口一词,不就是一根黄瓜吗?

彭德怀立马加重了语气:你们也许觉得,不就是一根黄瓜吗?我彭德怀堂堂一个兵团司令,吃了也就吃了,何必小题大做呢?但是我要告诉你们,我今天就是要小题大做!因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军队就是官兵平等。今天我这个兵团司令吃了一根黄瓜,明天你们这些纵队司令就会心安理得地跟我学,去吃一只鸡,再过几天,旅长、团长、营长、连长也会上行下效,下面的干部则会吃一头牛,一匹马,久而久之,官兵之间的距离就是这样一点点拉开的!而我的特权就是带头吃苦!”

47年彭德怀只吃了半口黄瓜,顿感大事不妙急问:这黄瓜哪里来的?

彭德怀与萧三、艾青、赵仲池在一起

随后,彭德怀将脸转向副政委补充道:“虽然那些黄瓜我已经分给了伤病员,该怎么处理,你要按照相应的法规来办,不允许徇私。”

彭德怀的一番话讲完后,台下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不错,“一根黄瓜”看似是小事儿,但却能治大,古今成大事者,往往会紧抓细节,今天,自己不吃一根黄瓜,那么,明天麾下就不会出现吃“一只鸡”的人,统帅尚能严于律己,谁人还敢吃“一头牛”、“一匹马”呢?

据说,一个被我军俘虏了的将军得知此事后,曾发出感慨道:“有彭德怀这样的将领统帅部队,他们焉能不胜!”

元帅向团长道歉

当然,能够证明彭德怀是一个勇于认错,光明磊落的将帅,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

1953年2月,彭德怀元帅正式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后,准备前往华东,想要检查一下那里的防务工作,一同随行的我军将领分别有,华东军区副参谋长周骏鸣,海军副司令员罗舜初,以及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

起初,沿途经过各个岛礁和港口的时候,彭德怀都非常高兴和满意。2月11日,彭德怀元帅一行人来到了上海的门户崇明岛,当即决定登岛视察阵地。

当彭德怀询问炮兵团团长,崇明岛驻军的大炮造于什么年代,以及周边过往船只等情况时,炮兵团团长竟一问三不知。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当彭德怀问华东军区副参谋长周骏鸣,他是否来过该岛视察,得到的答案却是从来没有。

此时的彭德怀,心里已是不悦,但他还是决定登岛再看一看。

47年彭德怀只吃了半口黄瓜,顿感大事不妙急问:这黄瓜哪里来的?

只见,在海岸的炮兵阵地上,4门76.2海岸炮一线式摆开,彭德怀走近一看才发现,两炮相隔仅40米,而火炮的胸墙也只有30厘米,更严重的是,弹药库就火炮中间,且无任何防护措施。

彭德怀喊来一旁的驻军连长问:“这是你们的弹药库?”

连长紧张地回复道:“是。”

彭德怀又问:“离你们的炮位有多远?”见连长不回答,彭德怀立刻火冒三丈,吼道:“为人民服务,你这个连长首先就是为全连服好务,你们的弹药所离炮位这么近,敌人一发炮弹命中,全连的人和炮都飞上天了,你还服个什么务?”

众人深知彭德怀的脾气和性子,纷纷退到了一边,唯有炮兵团团长凑了上来解释说,他们也发现了弹药库的问题,因为有其他的事情,还没来得及改建。

彭德怀越听越气:“其他事?其他什么事!还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防止敌人的炮弹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吗?你们啊,你们是坐在敌人只需一发炮弹,就能送你们升天的地方!乱弹琴!你这个团长是怎么当的?像你这样的应当撤职,送军法处。”

团长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罗舜初是彭德怀的老部下,他了解彭德怀是什么样的人,知道彭德怀不是一个不讲理的人,所以等彭德怀的气消得差不多的时候,走上前去,说明了其中的原委。

原来,76.2海岸炮之所以采取现在的布置方式,是完全沿用的苏联模式,在此之前,罗舜初还向彭德怀反映过这个情况,苏联专家提供的火炮阵地图纸有问题,不太适合我军作战。

47年彭德怀只吃了半口黄瓜,顿感大事不妙急问:这黄瓜哪里来的?

罗舜初中将

罗舜初的话,让彭德怀猛然一惊,稍后,他便心平气和地说:“所有这些阵地都出于一个公式,苏联模式。战术缺点很多,而且严重。阵地完全露天,对空毫无遮掩;火炮位置放在前沿,胸墙很薄;炮与炮之间距离很近,而且等距离排在一条直线上。脑袋长在自己头上嘛!苏军爱打阵地战,而且有强大空军掩护,跟我军不同。我们打了多少年仗,火器集中和火力集中,营连干部都懂得。朝鲜战场经验,火炮首先要解决在敌空军和炮火轰击下的生存问题,隐蔽阵地和发射阵地不是一回事。这种炮的对空性能,当年是按对付活塞式飞机的,现在对喷气式飞机效能如何?”

彭德怀一语中的,直击要害,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兼防空司令员郭化若,提出会尽快整理出一套适合我军炮兵作战改建方案和预算,再报军委核准,彭德怀满意地点了点头。

在回去的路上,罗舜初反复悄悄地嘱咐炮兵团团长,饭菜一律从简,千万不要搞得太丰盛,不然,彭老总会发脾气的。

中午午饭时,彭德怀一看饭菜比较简单,面露笑容,正当大家刚要动筷子的时候,他发现团长却不在,便立刻派自己的警卫员景希珍去请。

当团长面有愧色地来到彭德怀跟前,站在一旁,彭德怀指着身边的位子说:“坐到这里来。”便将他拉到自己身边坐下,推心置腹地说:“我今天又说了错话,向你道个歉吧!但只错了一句,不该说要把你撤掉,送军法处。其余的都对!当然,如果你认为我有说得不对的,也可以批评我,但饭还是要吃啊!”

47年彭德怀只吃了半口黄瓜,顿感大事不妙急问:这黄瓜哪里来的?

团长红着眼,断断续续地说:“首长,是……我错了,您……批评得对!”

彭德怀边给他夹菜边说:“都对是不可能的,大部分对就可以了。年轻人啊,你要想一想,人民把一扇大门交给你来看,你就得千方百计把它看好!”

堂堂一个元帅向团长道歉,闻所未闻,这也充分说明,彭德怀是一个爱兵如子,明辨是非,知错就改,敢于认错的好统帅。

对于普通的战士和百姓,他总是以最无私的真挚情感关怀着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那些急需要帮助的人;可是对于自己和身边亲近的人,他却总是对他们严格要求,新中国成立后,他始终保持着战争年代的艰苦朴素,吃穿用度,一省再省。

纵观彭德怀元帅的一生,有的人说他是伟大的,也有的人说他是大公无私的,但在笔者看来,无论用什么词都无法形容彭德怀,因为这些词太过单一,无法形容出他在人民心中的份量。

1974年11月29日,由于长期的病痛摧残和折磨,彭德怀元帅在北京逝世。

1978年12月24日,邓公在彭德怀元帅追悼大会上的悼词中称:“彭德怀同志是国内和国际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一直深受广大群众的怀念和爱戴。”

能有这样高风亮节的统帅,真可谓是民族幸甚,国家幸甚!

彭德怀元帅,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