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4年,宴席上,朱元璋发现,傅友德盘子里的菜没有吃完。他当众斥责傅友德,生活奢靡,要定他的罪。傅友德听后沉默不语。接着,朱元璋又说:“把你的两个儿子叫过来。”随即调侃了句,把他们的人头带来。

熟读明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的发家史不简单,他的出身非常贫寒,从童年到成年,几乎都是为了温饱问题而努力奋斗,也因此让他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朱元璋最深恶痛绝的就是铺张浪费,他也决不允许自己的臣子有这样的坏习惯。所以当他发现傅友德有这个坏习惯的时候,心里的话就再也藏不住了。

当场就说了一句,让傅友德把两个儿子的人头提过来。朱元璋的本意是让傅友德当众认个错,这事也就完了,他也根本不想要傅友德两个儿子的人头。

但没想到,傅友德却真的这么做了。他怒气冲冲地回到家里,二话不说就把剑刺向了儿子,然后拎着两个儿子的人头,冲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还在想,刚才的话是不是言重了?一抬头就看见了杀气满满的傅友德走了进来,他的手中还拎着两个血淋淋的人头。数次征战沙场的朱元璋大吃一惊,眼睛都瞪圆了。

看着满面通红的傅友德,朱元璋努力平复了下心情,终于开了口“你这个人,谁让你真杀死自己的儿子?你就不能当场认个错,改掉铺张浪费的坏习惯吗?”

傅友德低头不语,他的心中满是悲愤的情绪,一时间无法回答朱元璋的话。朱元璋又开口了,此时的语气已经满是责备:“我知道了,你这样做就是对我有怨恨。”

傅友德这才抬起了头,看着朱元璋,一字一顿地说道:“皇上不就是想要我的性命吗?我活不成,儿子自然也活不成,既然这样,那我把命给你就是了。”

还没等朱元璋反应过来,只见白光一闪,傅友德用自己的剑自刎了。朱元璋心里的怒火彻底被激发了,这个不知好歹的臣子,真是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竟然用了如此极端的方法。

朱元璋心想,别看你死了这件事就完了,你的家人还在呢,他们也脱不了干系。君子动怒,非同小可,圣旨一下,傅友德的家人被处死的处死,被流放的流放,可谓是家破人亡了。

其实,朱元璋与傅友德本无太深的矛盾,表面上来看,两人是因为铺张浪费发生了冲突,但实际上这也与朱元璋本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古代君王常常犯这样的毛病,可以共患难,但却不能同享福。朱元璋虽说是个明君,但在这方面也未能免俗,死在他手中的功臣,可不仅仅是傅友德,蓝玉死的更惨。

但与蓝玉的狂放不羁不同的是,傅友德处事还算低调,按理说不该引起朱元璋的猜忌。在帮助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后,他还平定了云南、贵州等地,是明朝开国真正的大功臣。

为了表达对傅友德的感谢和重用,朱元璋甚至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儿子。本以为这是天大的恩宠,但没想到傅友德并没有对朱元璋感恩戴德。

大概傅友德心里是这样想的,我已经帮你打下了天下,有此殊荣也是我应得的,老子也不在乎什么名利和地位,只要让我快活地过一生就行了。

这样看来,其实傅友德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而他的个人能力也比较强,因此,在生活细节上也没有那么注意。这本是一个人率性而为的表现,但却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

朱元璋觉得,虽然你帮我打下了天下,但归根结底,毕竟是臣子,就应该从各个方面臣服于我,我说你两句也是应该的,你要是识时务,就应该当场认个错。

但傅友德却根本不理解朱元璋的想法,他认为这个皇帝就是想赶尽杀绝,把所有功臣都消灭掉,他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两人的想法根本就是大相径庭,也因此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可以看出,在傅友德死后,朱元璋心里的怒火非但没有平息,反而燃烧得更加猛烈了。他之所以对傅家后人如此处置,也是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怕人家找他报仇。

可怜一代名将就这样轻易葬送了自己的性命。不知道朱元璋在晚年的时候,是否能回忆起这些帮他打天下的老伙计,是否后悔过自己的行为。想必在他的内心深处,也是有愧疚和悲伤吧。

(来源:文史旺旺)

1394年,宴席上,朱元璋发现,傅友德盘子里的菜没有吃完。他当众斥责傅友德,生活

1394年,宴席上,朱元璋发现,傅友德盘子里的菜没有吃完。他当众斥责傅友德,生活

1394年,宴席上,朱元璋发现,傅友德盘子里的菜没有吃完。他当众斥责傅友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