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感觉自己长得不错,身边的人对自己外貌的评价也很高,但就是不上镜,镜头下的自己完全变了个样,照片出来更是不忍直视,原因是什么呢?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你会发现,很多学者试图通过光的反射、相机成像原理等多个角度切入,有人甚至提出了本人永远比照片好看30%的结论,事实上,很多人都忽略了人类心理效应的作用,今天我们将从心理学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为什么你总是不上镜?

你永远比镜子中的自己,丑30% | 你不上镜的心理学解释,心理学上不愿意拍照的人

冻脸效应

首先我们要引入一个概念——冻脸效应(the frozen face effect),冻脸效应最早由加州大学Robert.Post及其同事提出,该理论认为,动态的脸往往比静态的脸更具吸引力。后续有学者通过“照片评分任务”提出,真人往往比照片好看30%。

这是因为在照相的过程中,我们所呈现的状态是静止的,甚至选择角度的好坏,也会影响到照片的效果;而更真实的自我外貌会比照片中好看许多,因为人是处于活动状态中的,可以变换姿势、丰富表情与肢体动作,使人看上去更具魅力,将外貌得到更全面地呈现。

你永远比镜子中的自己,丑30% | 你不上镜的心理学解释,心理学上不愿意拍照的人

知觉的组织原则

他人眼中的你往往比照片中的你更加好看,这也与人的知觉特性有关。当我们看人的外貌时,会先通过感觉器官,将外界的刺激转换为感觉信息输入,紧接着在头脑中形成对这个人外貌的映象,这便是知觉形成的过程。

而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对其外貌特征加以整合的基础上,进行了抽象与提炼,进而形成好看与否的整印象。有研究表明,人的脸部往往是不完全对称的,但通过大脑知觉的理解和整合,我们会觉得对方的外貌特征具有对称性,也更具有美感。

相比之下,照片是由成像原理产生的映像,并没有经过人大脑的主观知觉加工,不会出现适应化与对称化,因此看上去更为呆板、难看。

你永远比镜子中的自己,丑30% | 你不上镜的心理学解释,心理学上不愿意拍照的人

另外,从外界信息的感觉输入,到头脑中知觉加工、映象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我们个人过去知识经验、主观感情色彩等心理成分的影响。比如,如果你对这个人持有喜爱与欣赏的态度,那么你会看他更顺眼;如果对方是你亲历的朋友或恋人,你也会觉得对方更好看。

俗话所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便是“光环效应”的体现,当对方在某些方面吸引你时,你也会对他的整体形成较高的评价,包括外貌在内。而照片只包含了个人纯粹的外部呈现,自然没有这种作用。

你永远比镜子中的自己,丑30% | 你不上镜的心理学解释,心理学上不愿意拍照的人

情绪的流露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造成本人比照片好看的原因,还和本人所呈现的状态与情绪有关。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的情感是丰富多样的,会有不同的表情呈现,或开心或忧郁,在一颦一笑与眉宇之间,都是我们个人性格与状态的丰富展现。

相比于表情单一、缺乏生动感的照片来说,活灵活现的人是更具吸引力的,是夹杂着更多个人魅力的体现,并和我们的言语与行为结合起来,在他人眼中形成整体认识,他人也会用更综合的眼光去评判我们的外面特征。结合以上三点可以认为,本人比照片好看30%的结论是具有普遍适应性的观点。

你永远比镜子中的自己,丑30% | 你不上镜的心理学解释,心理学上不愿意拍照的人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Decoding of Inconsistent Communications》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