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第一心理课堂,今天分享认知心理学。我们知道,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为什么很多人还是非常害怕呢?其实在这种恐惧感的背后,有一系列的心理因素作用。

心理学家害怕死人属于一种正常的心理原因有两点什么,心理分析害怕死人

对于未知的恐惧

我们先来谈谈恐惧情绪。其实“恐惧”情绪对人的生存起着适应性作用,进化心理学家指出,原始人类在遇到危险事物的时候,会产生恐惧情绪,而这种情绪的产生是为了保护其免受伤害。

例如,很多人天生对蛇有恐惧感,因为大多数蛇都是有毒的,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命。而人类为了生存、为了繁衍后代,会对蛇产生“恐惧”情绪,从而帮助我们避开危险。

心理学家害怕死人属于一种正常的心理原因有两点什么,心理分析害怕死人

同理,我们对于未知的事情也是有天生的恐惧。例如死亡,我们无法预知其会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境下发生,因此会产生恐惧情绪。如果一个人不害怕死亡,便很容易去做一些危险的事情,让自己身处险境。因此,从进化学角度来说,人们害怕死亡,是说得通的。

其实,对于死亡与未知,我们不仅仅会产生恐惧心理,还会感到焦虑、不安。在现在社会中,生活中的很多未知事情会让我们产生强烈的焦虑感,这种焦虑感折磨着我们,使我们倍感压力。

心理学家害怕死人属于一种正常的心理原因有两点什么,心理分析害怕死人

例如考试前、成绩出来前、之后找什么工作,生病之后会怎样、刚到一个新的环境等等,这些未知结果的事件都会让我们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所以对于死亡和未知的恐惧感属于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每个人都有。

产生了负面联想

人的大脑会储存很多信息,也会产生很多记忆。在我们的记忆中,会将相似的信息联系在一起,比如看见死人,我们就会联想到死亡。

对于那些经历过丧亲痛苦的人,看见死人,可能就容易联想到自己曾经经历的痛苦感受,看了很多电视剧的人,可能会将死人与恐怖的场景、阴森的感觉联系在一起,自然吓到不行。

心理学家害怕死人属于一种正常的心理原因有两点什么,心理分析害怕死人

这也验证了我们之前所说的,当我们看到死人后,使我们感到恐惧的,并不是死人本身,而是联想起了那些令自己害怕的东西,例如未知、死亡、痛苦、阴森感等等。

对于这种情况,特别是当这种恐惧感影响到了我们正常生活时,我们可以深呼吸,告诉自己:恐惧是来源于自己头脑中的联想,而不是事物本身。

心理学家害怕死人属于一种正常的心理原因有两点什么,心理分析害怕死人

我们害怕的,只不过是自己给自己塑造出来的东西,并且这种害怕感是人人都有的,因此自己也不要过于担心,也不要责怪自己胆小。我们可以矫正自己以前不正确的、夸张的认知,没有必要自己吓自己。

有没有发现,当我们说服自己不去想某件事的时候,注意力反而会集中到这件事上面。因此,当我们感到害怕时,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使自己慢慢平静下来。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神奇小小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心理学家害怕死人属于一种正常的心理原因有两点什么,心理分析害怕死人

为什么人会对尸体感到恐惧?

我认为会对尸体感到恐惧的原因是因为人类本身本能的恐惧。首先是在特定环境的影响下,它会对心理学产生提示性的指导作用,从而影响人脑的思维方式,导致神经对外界的过度敏感。 第二种情况: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他突然被外界吓坏了,大脑神经没有反应,而是刺激了心理感应。 也就是说,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恐惧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

例如,当人们白天看到一具尸体,晚上看到一具尸体,他们的心理状态就完全不同了。他们白天会感到更加安全,晚上会感到有些恐惧。但是,当人们成群结队地看尸体,一个人看尸体时,他们的心理状态就完全不同了,这表明人们对恐惧的感知是由他们自己对恐惧的感知造成的,也就是说,人们的潜意识会习惯性地认为黑暗代表恐怖,如果有很多人,肯定不会有意外,他们会感到更安全。


因此,有时许多人默许恐怖的一些标准定义,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心理学。事实上,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白天看尸体和晚上看尸体没有区别。一个人看着一具尸体和在人群中看着一具尸体没有区别。这都是他的心理功能,他已经建立了自己。一个是心理暗示,另一个是突然的震惊。当两者结合在一起时,一个人会有本能的潜意识去寻求好处和避免坏处。这就像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突然跳出来在你面前大喊大叫。

你会本能地避开第一反应。当面对陌生的环境时,人们会本能地打开自我保护模式。因此,有时谈论恐惧也是一种更高的警惕自我意识的表现。害怕看到尸体也是因为你已经从心底设置了一道防线来避免同样的经历,并将尽最大努力保护你的人身安全。 事实上,人们看到尸体时会害怕。他们害怕的是陌生的环境,而不是尸体本身。我害怕的是突然的震惊或威胁,我完全没有准备好。


害怕遇到一些超自然现象,并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当我们看到我们周围的亲人死亡时,我们一点也不害怕,为什么当我们在交通事故现场看到有人在死亡之轮下时,我们不感到非常害怕。所以他们都是死尸,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恐惧的感觉和认知是完全不同的。

心理学家害怕死人属于一种正常的心理原因有两点什么,心理分析害怕死人

恐惧死亡的原因

佛法认为,首先是人们在死亡问题上存有断见。断见就是认为人死了以后一切都没有了,都归于幻灭。这种断灭论使人变得非常的现实:既然人死后一切金钱财富、名利权势都将丧失,那么能抓住的只有是眼前的享受。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如果这个人好吃,就要想方设法尝遍天下的美食;如果这个人重名声,就会不惜代价地追求美名;如果这个人喜欢权势,就会不择手段地争夺。我们仔细观察社会,这种人大有人在。 断见给人一种非常大的压迫感,促使人们陷于对现实生活无休止的争夺。每个人都清楚,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必须好好把握,否则将会招致终身遗憾。这种否定死亡的观点,不仅给个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甚至还影响到了整个地球。人们做什么事情没有长远目标,只顾眼前利益,比如砍伐森林、填湖造田,最后还是人类自食苦果。虽然当今社会器物的发明与创造日新月异,政法制度日臻严密,但是文明与野蛮仍然是并驾齐驱,光明与黑暗仍然是平分秋色,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也就是对死亡的断见论。 其次,生命的脆弱以及无常的迅速,也是造成世人对死亡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各种天灾人祸对生命很容易造成危害。特别是当今人类面临的灾难非常多。比方说环境污染、水资源缺乏、恶性病的流行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制造与蔓延、放射性元素的扩散,还有社会治安的恶化、交通事故频繁发生,我们只要环顾世界,这些现象随时随处可见,生命就是这么脆弱。所谓人生无常。 无常是什么呢?我们一般不会意识到这个无常,但事实上任何生命从出生开始就一步步走向死亡。北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院长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就像一条射线,人的寿命如能活到一百岁,也就是三万六千五百天,那么从出生的那天起,生命就进入一种倒计时的状态。对于这个状况,很多人有一种掩耳盗铃的心态。我们上晚课的时候,有一段普贤菩萨的警众偈说得非常好:“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年轻人往往把自己的生命想象成处在一种无限期的状态当中,以为来日方长,这是错误的。《投胎经》讲人的寿命如果保养得好可以活过百年。即便如此,也是非常短暂的生命。随着时光流逝,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不知不觉就变成了青年,变成了壮年,乃至变成老年。时间过得非常快,有一首诗中说得好:“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佛法把人的寿命比做行云流水,比做朝露,可以说是恰如其分。 第三个原因人们不了解死亡,不知道死亡后往哪里去。清朝有一才子名金圣叹,因修祖庙被处以极刑,他对死亡看得非常潇洒。他说,砍头是最痛的事情,一刀砍下又是最快的事情,想不到这二者他都得到了。临刑前他还对他的儿子说,豆腐干配花生米吃起来跟火腿一样的味道。看来很潇洒,但就在临刑前的一刹那,过去砍头之前要敲三通鼓,就在三通鼓敲完了的一刹那,他吟了一首诗:“锣鼓三通响,西山日已斜;黄泉无客栈,今宵落谁家?”可见他还是恐惧,因为他不知道死了以后往哪里去。 死亡并非终点 人死后到底是不是什么都没有了?佛法告诉我们死亡并非终点,生和死是一个整体,死亡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也是反映生命整体意义上的一面镜子。实在说来,没有一个人不曾经死而复生过,每个人在转生到这个世界上之前,不知道死过多少遍了。所以我们所谓的诞生只不过是死亡的反面而已,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或者像大门,从外面看是入口,从里面看是出口。 死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过程和感受又是如何?从佛法看,我们的生命是由一系列连续不断的意识构成的。最初的一个境界是生有意识,最后的一个境界是死亡意识,在两者之间有一个境界,叫做中阴,是一个由旧变新的境界。它是由极微薄的四大和合而成,知觉力是活人的7倍,记忆力是活人的9倍,状貌类似于生前的肉身,身高大约相当于5、6岁的小孩,有黑白两色,以香气为食。我们凡夫的肉眼看不到它。人刚刚死亡之后的头几个星期中,中阴身有自己是男人或者女人的印象,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死了,看到家里的亲人,会试着和他们讲话,或者摸他们的肩膀,但是想尽了办法也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这时中阴身会难过。由于业力的缘故,中阴身没办法保持不动,只要一起念头,马上就不停地飘动,非常地惶恐,想方设法去寻找庇护所。 在中阴身的前21天,亡者有强烈的前世印象,那么亲人帮助死去的人,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为死者助念、行善、做佛事,死者会得到利益。中阴身一般是49天,有长有短,直到与未来的父母亲产生业缘。但有两种人不需要在中阴身等待,他们业力的强度可以把他们立刻吹到下一世,哪两类人呢?一种是生前行大善,他们的心识里已经有良好的基础,所以可以直接转生到善道;第二种是大恶,生前造恶业太多太重,死后迅速堕入三恶道。中阴身完全暴露在习气业力之下,所以不管是活着也好,进入中阴身状态也好,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自己的心。一个正面的念头会把自己带到圣境;一个负面的念头又可以使中阴身处于极大的痛苦之中。所以我们在中阴身阶段所遭遇的一切都逃不了过去思想、语言和行为的影响,不仅在这一世,每个人还要在来世为自己的一切身口意负全部的责任。如果人不在活着的时候修正不良习气,比方说十恶,不让它得到控制而让它摆布你的心,那么中阴身阶段很容易变成习气的牺牲品。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了解无常。无常是靠不住的,一个人无论权势多大,多么出名,最后都要离开世间。但是一般人容易陷入四颠倒当中。一是常颠倒,认为世间有常,有永恒的事物,这与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比方说爱情是永恒的,作家、艺术家拼命地想创作出永恒的作品,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二是乐颠倒,佛法讲人生是苦,但曾有一位艺术家要创造一个乐教,让人生只有快乐,没有痛苦,这也是一种颠倒。人生虽然有快乐,但是世间所有的快乐都是痛苦的根源,五欲的快乐是无常的。三是我颠倒,人身由四大合和而成,并没有一个实在的主体,但凡夫认为有一个主宰,就是“我”,认假做真。我们想一想,从生下来到现在,这个“我”已经发生了多少变化。比方说我们3年前见过一个孩子,3年后可能就认不出来了。四是净颠倒,很多人认为我们的身心是纯净的,认为只要多行善事就可以了,不需要学佛,不需要宗教,这就是一种净颠倒。凡夫认为身心清净,所以对身心生起贪念执着。这四种颠倒也就是对无常的错误认识。 一切事物都有生死。例如眼前的这个杯子,它也有成住坏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这样,凡是有形成的就会有消亡。无常是共相,是普遍的,人人都会遭遇。它无所不在,不只是在外在的世界,而且我们的心念、情感都是无常的。《金刚经》里面讲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它提醒我们事物就像梦幻、泡影、露珠、闪电一样,都是无常的。我们要认识人生的真理,坦然面对死亡,首先就要生起无常的观点。看清无常,死的时候就容易放下;看清无常,生活中就容易突破执着。例如一个很值钱的杯子,不小心打碎了,如果知道无常的道理,就不会过于陷入痛苦的状态。 无常是不是很可怕呢?其实万事万物,包括我们人本身的变化并不可怕,如果没有这个无常,痛苦永远是痛苦,快乐永远是永远,那人生就不公平了。众生因为有贪念,才会害怕,才会有痛苦。如果我们希望自己死得安详,那我们首先要学会活得安详,在活着的时候要培育安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死亡的最后一刻,真正做到坦坦然然。如果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暴力,我们的心总是被愤怒、嗔恨、恐惧所控制,我们就不可能死得安详。 佛陀曾对波斯匿王说:“无常好像一座大山,你所拥有的权势、财富都不能阻挡这座大山从四面八方向你压过来。”所以逃避是徒劳的,而是要一开始就认识到大山会压过来。佛陀谈死与一般人谈死有本质的区别。世间人贪生怕死,态度非常消极,并且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等待,谈不上任何对策。佛法教人正视死亡,对死亡要有正确的了解和对待,要充分认识生死规律,做到有备无患。当年佛陀出家就是因为恐惧生老病死,于是出家学道。印光大师为了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将“死”字贴在自己的房间里。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谁以最大的悲观态度看待自己的将来,谁就把改善人类前途的关键掌握在自己手里了。对于死亡这个迟早要面临的事实,佛陀教导我们,早做准备比起那种一谈到死亡惟恐避之不及的态度,甚至是不敢承认、强作达观要积极得多。面对死亡,我们要冷静地反思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把对死亡本能的畏惧转为理性的畏惧,由畏惧激发自己产生一种战胜死亡、超越死亡的决心。 一个人只有正视死亡,才能够真正做到临死的时候不畏惧死亡、甚至超越死亡。马祖临终时,弟子问他:马大师,今日感觉如何?马祖说:日面佛,月面佛。这暗示了生和死不是对立的。如果能看穿生死不二,自然可以超越死亡。明白了道理以后,我们要在生活中转为一种修养,也就是平时要下的功夫。历史上有许多僧人、居士对待死亡能够走得非常的潇洒,也是靠平时的修养,才能在最后有那样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