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始创于中日甲午海战之后。光绪二十一年八月十四(1895年10月2日),光绪皇帝亲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并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校址在天津北运河畔大营门博文书院旧址。从此,诞生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所大学,且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和“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治学方针享誉海内外。
天津北洋西学学堂一开创就是名副其实的大学,并以高水平的新式大学出现。创办之始就援照美国模式办学,在功课设置、教学内容、教科书、教学方法上,全面引进西方教育模式。学堂设立头等学堂(大学本科)、
二等学堂(预科),学制各为4年,经过8年,培养出专门人才。同时,资送头等学堂毕业生出国留学也是学堂创办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办之时,头等学堂设专门学(即科系)4门:工程学、矿务学、机器学、律例学,光绪二十三年(1897)学堂增设铁路专利,光绪二十四年(1898)又设铁路学堂,上述学门皆为当时中国社会所急需,体现了北洋大学“兴学救国”的创办宗旨。
1951年经国家院系调整定名为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以及“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
1951年经国家院系调整定名为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以及“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