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玉锡将军是平定西域的著名功臣。平定伊犁时,于格登鄂拉立显赫战功。阿玉锡原为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人,号喀喇巴图尔,勇武过人,有罪应锉臂,后转而投效清廷。乾隆帝闻其勇敢善战而召见,赐银,擢为侍卫。1755年乾隆皇帝派大军进军新疆,平息叛乱。达瓦齐逃守格登山,阿玉锡纵马挺枪,率领24名骑兵,恰似天降神兵,乘夜幕而直捣敌营。他一马当先,如入无人之境,杀得敌兵丢盔弃甲、四处溃散。清军大获全胜,阿玉锡立下赫赫战功。降其众6500多人,其中台吉就有20余人,7月乾隆皇帝命阿玉锡觐见,阿玉锡因此被授散秩大臣。高宗为之作歌,列入平定准噶尔部50功臣之中,召郎世宁为之作《阿玉锡持矛荡寇图》画像。

阿玉锡为什么能够率领24名骑兵俘虏准噶尔7000余人,打败准噶尔的将领

阿玉锡持矛荡寇图

那么阿玉锡:为什么能够率领24名骑兵,俘虏准噶尔7000余人?

其一,清军的强大,以及准噶尔内部发生混战

乾隆初年,准噶尔内部发生混战,在争权夺利中取得汗位的达瓦齐,继续搞分裂割据活动。清廷鉴于这个局势,遂于1755年派出5万大军,兵锋直指叛逆者的老巢固而扎(今伊宁市)。达瓦齐见大势已去,不敢抵抗,率万余残部逃出伊犁,因此清军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准噶尔汗国的首府,达瓦齐黔驴技穷,最后率部众万余人退至格登山扎寨。

阿玉锡为什么能够率领24名骑兵俘虏准噶尔7000余人,打败准噶尔的将领

乾隆大阅图

其二,阿玉锡是智勇双全的人物

清军追到格登山不远之处,命阿玉锡等三位准噶尔勇士,带领22名士兵,前去侦察歼敌的道路。智勇双全的阿玉锡一行,语言服饰与之相同,顺利骗过岗哨,到达格登山顶,他随机应变,变侦察为偷袭,“趁夜突捣其营”,也就是乘机发动进攻,放火冲杀,使猝不及防的准噶尔军队大乱,纷纷逃散或下山向清军投诚。这就使得毫无准备的叛军陷于溃乱,兵败如山倒。据乾隆乙亥御制《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文》:“阿玉锡等二十五人夜斫营,觇贼向,贼兵大溃,相蹂躏死者不可胜数,来降者七千余。我二十五人,无一受伤者。达瓦齐以百余骑窜。”也就是说,阿玉锡一行25人,居然不仅无一伤亡,还俘虏准噶尔军7000余人,创造了我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克敌全师的奇迹般的战例。因兵败而逃遁的达瓦齐在乌什被俘,叛乱平定。六月庚戌,回人阿奇木霍集斯伯克执达瓦齐来献军门,准噶尔平。

阿玉锡为什么能够率领24名骑兵俘虏准噶尔7000余人,打败准噶尔的将领

功臣图之33位(阿玉锡)

其实还有很多原因促成了这个奇迹般的战例,比如达瓦齐的部下士气已极低落,当阿玉锡直接对达瓦齐王帐发动攻击时。达瓦齐的部下因为士气极其低落,见王帐突然受到进攻,不知清军有多少,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哪里还有什么战斗意志?所以纷纷抛弃武器投降的确实很多。阿玉锡身后是强大的清军大部队,尽管这些大部队不能马上支援自己的小分队,一旦造成敌军的混乱,不出几个时辰清军主力就会发现这里的战斗,事实上战斗到天亮的时候,清军的大部队已经赶到格登山,只是这个时候,达瓦齐的部下基本上都已经向阿玉锡的小分队投降了,最后清军的大部队的主要作用就是看守俘虏,所以事后,乾隆皇帝对阿玉锡等人奖励封赏,称他为“巴图鲁”(勇士)。

阿玉锡为什么能够率领24名骑兵俘虏准噶尔7000余人,打败准噶尔的将领

格登碑

总而言之,阿玉锡能够率领24名骑兵,俘虏准噶尔7000余人,原因有很多,主要还是清军的强大,以及准噶尔内部发生混战的大背景之下,加之阿玉锡的智勇双全等因素起来决定性作用。时至今日,新疆仍然有此战遗址的存在,乾隆皇帝为了宣扬这次战功,曾经下令在格登山上树立丰碑,以为纪念,是为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