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五千字的《道德经》和一个骑着青牛飘然而去的老者给后世留下了无限的谜团,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思想境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连孔子对老子都钦佩至极,老子年轻时曾经西周王朝担任图书馆管理员,也正是因为这个机遇,老子接触了大量的古代典籍,为日后道家思想的开创打下了基础,老子所创的《道德经》对后世影响极大,《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可以说是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状态,之后几千年中国人的思想状态始终围绕着:道、玄、儒三派思想展开,尤其是老子的《道德经》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道德经有什么秘密,道德经里的隐藏的秘密

公元前的518年,也就是周敬王二年,老子因守丧结束准备回到周朝继续任职,可没想到仅仅两年之后,周王室的贵族王子朝率兵叛乱,后来虽然被镇压,但是他却带着大量的典籍逃到了楚国,而老子因为此事受到了牵连,于是便决心归隐,为了传道老子骑青牛准备西出函谷关到秦国游学,一路上老子看到了因为战争导致的处处残破的景象,内心十分的痛苦,于是他写下了:“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则戎马生于郊。戎马生于郊,则国乱家破矣。”

道德经有什么秘密,道德经里的隐藏的秘密

老子在经过函谷关时,守关的官员关尹对老子十分崇拜,于是便请老子在函谷关住了几日,二人高谈阔论十分尽兴,后来老子执意要走,关尹便请求老子留下点东西给自己当作纪念,结果老子就写下了这五千字的《道德经》。 在《道德经》中老子以古往今来的兴衰成败和百姓的安危祸福为借鉴,深入剖析,追溯渊源,将人世间的万物哲理蕴含其中,最终形成了这样一部充满智慧让后世琢磨了几千年的思想珍品。

道德经有什么秘密,道德经里的隐藏的秘密

千百年来,无数人对《道德经》做出了解读,但是由于理解偏差,很多解读与老子的愿意相差甚远甚至南辕北辙,尤其是传至现代,由于古代文字没有标点符号,导致我们对《道德经》中的断句理解存在偏差,解释出了不同的意思,如今《道德经》已经有了十余个版本,让专家也眼花缭乱,曾经在两千多年的古墓葬中出土了老子《道德经》的帛版,与现在传世的《道德经》相比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例如:

道德经有什么秘密,道德经里的隐藏的秘密

帛版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妙之门。

传世简版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断句不同,意思就不同,可见我们误读了《道德经》已经有上千年了!《道德经》中藏着很多关于宇宙人生的秘密,甚至还有初期的相对论思想,实际上《道德经》主要是写给统治者看的,这五千多字实际上是老子的从政主张,西方很多的学者至今还在研究这五千字的内容,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他们永远不会明白我们的古圣先哲他们的思想智慧和传统结晶。

道德经有什么秘密,道德经里的隐藏的秘密

曾经东北有个叫邓文涛的奇人,声称自己用数学思维破解了《道德经》, 他宣称自己在数月潜心钻研之后突然灵光乍现,用数学研究者的独特方式入手,终于得以破译千年密码,巧解“天下第一经”,打开《道德经》这个众妙之门。但是钻研成果却一直没有被公布,但是这足以证明《道德经》穿越千年的智慧魅力直到今天仍然不朽!

参考文献:《道德经》

道德经有什么秘密,道德经里的隐藏的秘密

被篡改的《道德经》,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隐藏着篡改《道德经》的人,顺应世事,想要讨好众人的用心。我们也都知道,《道德经》是道家学说的经典作品,是老子亲手所书。但是你敢想象,我们现在所看见的这版《道德经》并不是老子所写的原版的《道德经》。更可怕的是,他们不是简单的改动,虽然只是改变了几个字词,但是却与老子的意思相去甚远,直接篡改了老子原本要传达的意思。

这个秘密是从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古书当中发现的,出土的古书当中有一版《道德经》。如果不是这版古时候的《道德经》的出土,我们甚至都还不知道《道德经》被人给改动了。就比如说这一点《道德经》第五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个其实是强调了一个要“少言”,而这个也是儒家所推崇的,但是呢原本的版本并不是这样的。原本的版本是“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老子超脱的思想。他的意思就是说,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观察的角度不同的话,所看到的事情就是不同的,所以如果多看,不一定就一定会“见多识广”,对待事物是要有自己的一套逻辑的,不能随着外物的变化而变化。还有就是《道德经》的第十四章,这一章有这样一句话“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乍看之下,和主流思想推崇的是一样的,但是其实原本的版本并不是这样。原本的版本是这样说的:“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被修改的版本,是为了顺应“主流思想”说要遵循古法来治理现世,要遵循“祖宗之法”,所以要推崇周礼,古代治理的方式不能改。但是老子的意思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他的意思是,要活学活用,用现代的方式来治理现世。因为古代制定出那一套理论的人,已经去世了,他并不了解现世,所以用他的那一套并不可行。总而言之,修改过的《道德经》似乎是更加适合那个时代主流思想的,而老子本身所写的《道德经》,所传达的思想是要比修改后的高明、先进很多的。

道德经有什么秘密,道德经里的隐藏的秘密

《道德经》被有些人误读,在当今该如何去读懂老子?

《道德经》被误读大概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年代湮远,使《 道德经 》原本,在流传过程中遭到破坏产生缺失,使后人无法全面体会 老子 的思想精髓。另一方面,是因为古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人不同。导致古人的行文用词,分章断句与今人的差异,使今人对古人原意产生误解。

今人很难读懂《道德经》主要是以上两方面原因,那么《道德经》能被读懂吗?现代人要如何才能读懂《道德经》呢?关于这个问题,古人论述较少,今人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只谈淡个人的见解。

要读懂《道德经》我们首先要了解《道德经》产生的背景,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相传《道德经》为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未期,当时一位名为老子的 圣人 所作。春秋未期群雄并起,各路诸侯纷争,社稷动荡,百姓流离失所,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老子目睹现状,又切身感受,虽几经辗转而无力改变。退而寻求济世救民之道,从此催生了老子的"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的思想。

为了寻求大道,从天地万物中去探求真理"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千仞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未"等这些浅显易懂的道理如何难懂!而最难懂的应该是"道"本身,"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之为物,唯望唯忽""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万物生于道,成于道,死于道。万物有生死道无穷尽。但"道"本身又是无形无象的,难以用语言进行描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人们认识道之后该怎样做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要效法天地自然之道去为人处世。要如何去效法自然道呢?"天地不仁以万物为 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效法天地不干涉主宰万物,任万物自然发展化育,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妙功。

从《道德经》的内容来看,"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等,这以现代观念来讲,无疑是辨证思维。"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渭道纪"这是将"道"应用于现实的务实思想,而不是空淡虚无的道理。其"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体现了以道教化治理民心的优势。

《道德经》在流传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三个不同版本,一为河上公版,这个版本主要由道家收藏,一为现今流传最广的 王弼 版,另一个版本为近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有人说《道德经》被误读这也是一方面的原因。本人认为其实不然。"道"至高至深至精至微看似遥不可及,实则无处不在就在我们身边,正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就《道德经》出现的诸多版本来讲,这也是道之使然。有人说《道德经》嗨涩难懂道理艰深不解其意,真意自在文字之外,而道在我心,何故外求?

《道德经》开篇即言:"道可道非恒道也名可名非恒名也"讲的很是清楚,"道"是不能说出来的,也不是一个永久的称谓,说出来,有固定称谓的就已经不是道。即然如此,我们何必要拘泥于文字,断句,篇章?真意自在文字之外,每个人对"道"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层次不同能理解的深度不同,现在不理解是因为层次不够,当有了一定修之后为自然不惑,何故要强求?况"上士闻道谨而行之中士闻到若存若无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讲的何其明白!"道"本是浅显易懂,易知,易行,易得。而今人不去实践体悟,多为功利驱使沉迷声色已是与"道"相去甚运,更有甚者,将其作为哲学计谋进行研究,这本身已是本未倒置"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研究的越深与"得道"只能越行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