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的时刻,似乎有一条内在的逻辑,在时空长河的某个交汇点重现。
世纪之初,利润总额不到8千万元的紫金矿业,敢为天下先地吹响了“十年再造十个紫金”的号角。十年后的2010年,超过当年90倍体量的紫金,像一匹“黑马”奔腾出世。
光阴流转,2018年2月,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又一次发出新时代的动员:“我们要争取用五年时间再造一个紫金!”五年弹指一挥,在世纪疫情的困顿中奋进,到2022年底,紫金矿业以约6倍的利润总额、3倍的营业收入,跨入全球金属矿业企业第一梯队。
两个时空,一样的“超预期”实现,如今的紫金矿业资产、营收、市值均超3000亿,累计净利润1000亿,是中国领先、全球前十的跨国矿业公司,位居《福布斯》全球2000强第284位,以及其中的全球黄金企业第1位,全球金属矿业企业第6位。2022年,公司生产矿产铜88万吨、位列全球第6;矿产金56吨,位居全球第9,是我国最大的矿产铜、矿产金、矿产锌、矿产银生产企业,并在铁、钼、钨、及铂族金属等矿产上,也有相当的规模和地位。
一个国有资产的“包袱”,一座“贫瘠”的金山,一个矿业市场的“后来者”,在创业期无人才、无资金、无技术、无优质资源等的“非对称性竞争”中,是什么力量推动紫金矿业在保障中国工业化及制造产业升级的庞大矿物原料需求中“弯道超车”,只用30年,就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
时代的伟力
没有人可以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成长环境是最重要的空间要素。
“紫金矿业从过去汀江里面的一个小船,成长为能够远航的矿业巨轮,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国家战略,得益于这个大时代。”陈景河指出。
1993年8月,在紫金山开发权历经了“市场无情的选择”,一路下放到上杭县后,原上杭县矿产公司正式改组为紫金矿业。
此时,正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的第二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进入快速工业化阶段,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全球矿业繁荣迹象已经显现。
以陈景河为核心的创业团队,基于对这一机遇周期到来的判断,以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忧患,开始超前谋划更大的发展规划。
但在当时,上杭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干群都在想尽办法招商引资,仅仅靠企业自身经营力量走出去滚动做大是远远不够的。
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国企改革号角,吹向了东南沿海的山城上杭。
从1998至2000年,上杭县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开阔的胸怀眼光,减持国有股到48%,从绝对控股退到相对控股,完成了紫金矿业股份制改造,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起了完全按市场化体制运作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
股份制改革是紫金矿业快速跨越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正是改革开放赋予了企业重要的改革空间,从源头上解放了生产力,使得公司决策速度快、运营效率高,在资产并购、效益转化速度等方面领先于竞争对手,为公司迎接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做好了体制机制上的准备。
以股改为起点,公司分别完成H股、A股上市,实现企业从简单的产业经营到资本经营的蜕变,借助资本“反应堆”的力量,抓住了同一时期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重大历史机遇,迅速在贵州水银洞、新疆阿舍勒、东北珲春布局,实现滚雪球跨越发展。
进入新的时期,“一带一路”倡议为正在加速“国际化”大发展的紫金矿业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提出十年来,也是紫金国际化推进最快的十年:到2022年,公司海外矿产资源储量、主要矿产品产量及利润已经全面超越国内,境外企业涉及15个国家和地区,资产总量约900亿元,净利润约150亿元,为集团贡献的利润超过50%。
“紫金矿业是西部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一带一路’的践行者,也是先行者和受益者。”陈景河表示,紫金的发展与中国的工业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矿产品需求的大幅增长,使这个市场有了非常好的发展。
纵观紫金矿业的发展史,它的每一次成长,无不深刻地烙印着时代的印记:
它既是时代孕育的产物,源源不断从经济社会的“母体”中吸收养分,同时又反作用于外部环境,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积极力量。从1993年至今,紫金矿业累计生产矿产金660吨、矿产铜386万吨、矿产锌292万吨,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崛起贡献了紫金力量。
理想的张力
“紫金人是富有‘理想的饥饿感’和自我觉醒意识的群体。”这是全国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朱训老先生的评价。
时间的指针回拨到2000年前后。
创业团队完全可以过着悠闲的日子到退休,根本不需要担着风险去搞大规模技改、搞科研开发、搞走出去。公司的利润已超8千万元,很快就可以达到1个亿,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且按当时的体量运营,紫金山金矿完全还可以开发20年。
从1999年提出“建最大矿山,创一流企业”、到2000年提出“十年再造十个紫金”、到2003年提出分“三步走”打造“高技术效益型特大国际矿业集团”、到2018年提出“五年再造一个紫金”、再到2021年构筑超一流国际矿业集团的新“三步走”战略……
这一组激昂的奋进号角,生动反映了紫金人不断追求卓越的远大志向,而围绕这些目标形成的:麒麟殿的草席文化、矿山建设“生产设备尽可能要好、生活设施尽可能简单一些”、林海雪原深处“保安靠狗、通讯靠吼”、茫茫戈壁里喝牲畜喝过的水、5000米高原上建起世界级矿山、疫情下的万里奔袭逆行……无一不是紫金人理想照进现实的鲜活注脚,即便到现在,紫金核心团队已经极大地实现财务自由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和进取精神。
陈景河指出:“矿业是艰苦行业,我们不能有‘贵族员工’”。面对一次次重大抉择、重大挑战、重大考验,很难想象,如果企业领导者和干部职工没有足够坚定的理想信念、足够强大的精神意志,紫金能闯关夺隘走到今天?
这种不断自我觉醒、自我加压、自我驱动的精神,更有来自深层次的使命担当。
资源是支撑使命担当的物质基础。
矿业市场具有垄断性,通过并购获取资源,必然要付出高代价,尤其是高品质资源。
紫金矿业的策略是在矿业行业低迷、大部分同行采取“保生存”策略的时候,大举实施“逆周期”并购。卡莫阿铜矿、巨龙铜矿、博尔铜矿、佩吉铜金矿等一批世界级矿山项目,均是在矿业市场的低迷期以较低代价取得。
而有效的自主勘查,也是低成本增加资源储量的主要方式,通过已有矿山的就矿找矿,使紫金矿业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公司黄金、铜资源超过46%、铅锌超过80%都是通过自主勘查获得。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消耗了全球40%-50%的矿产资源,但是大部分矿种自给率很低,50%以上的矿产资源依赖于海外,怎么提高自给率,这是我们矿业人应该考虑的事情。”陈景河表示,紫金有志于成为全球一流、超一流矿业公司,首先持有的矿产资源量和产量,要跟全球大型、超大型公司相媲美,才可能实现相对的话语权。
创新的活力
商业分析家认为:活力=资源×(空间/时间)2。
在同等资源、同等空间的客观条件下,对时间的使用效率、效能就成了决定性因素。在优质矿产资源已经被老牌矿业公司先入为主的“非对称竞争”中,“跟随式”模式已经不可能取得时间优势。
紫金矿业的选择是走差异化的创新发展之路,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理,创造了“创新是普遍科学原理与客观实际的良好结合、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创新就是不断否定自我”的特色创新模式。
在紫金山开发初期,金矿开发经验是一张白纸,创业者们通过学习和借鉴,选择了堆浸工艺技术路线,开创了南方多雨坡地大规模堆浸成功工业生产先例。应用经济地质理论,重新确定紫金山可利用边界品位,可利用金资源储量从5.45吨扩大到近300吨,矿山开采也从地下小规模转为露天大规模,低品位资源产生了高效益,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金矿”。
在紫金山的实践,形成了紫金矿业的创新理念和能力,成为了“走出去”的第一驱动力。
从4个月攻克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难处理金矿难关;到新疆阿舍勒铜矿仅用85%的投资完成建设,且工期缩短一年,生产规模扩大33%;再到激活瘫痪的小西南岔金铜矿,实现当年并购当年产生效益……
“紫金很多的创新,就是被迫出来的,这个企业苦出身、没有钱,要用很少的投资,要能品位又低,又能实现有效益的开发,所以它一系列创新是这样子形成的。”陈景河说。
纵观紫金矿业第一轮创业期的跨越发展进程,所获得的资源大部分是低品位、难选冶,也正因别人不想做、或是做不成,紫金矿业才得以以较低代价入主开发,实现了少投入、低成本、高效益,为我国低品位、难处理金、铜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产业升级做出了重大贡献。
进入国际化大发展时期,创新成为紫金矿业参与全球化开发、赢得竞争优势的一把“利器”。
刚果(金)科卢韦齐铜矿,通过系列技术创新和优化,仅以大约一半的设计投资就完成了工程建设,投产后运营状况良好,开创了中国公司海外成功创新的新案例。
卡莫阿铜矿并购不到两年时间,通过找矿理论创新,地勘增储两度实现重大突破,成为全球第四大铜矿山,2024年三期工程投产后,年产铜将超80万吨。
如果说,“颠覆式创新”创造了“紫金能力”,而“改良式创新”则创造了“紫金速度”。
塞尔维亚波尔铜矿由于管理、技术问题,濒临破产,紫金入主后,迅速聚焦生产主业,着眼长远发展,快速解决各环节制约产能提升的卡脖子问题,大力推进技改,仅用半年就成功实现扭亏。加上毗邻的已建成投产的世界级丘卡卢-佩吉铜金矿,将推动塞尔维亚成为欧洲第二大铜生产国。
西藏巨龙铜矿在紫金入主前,已停工一年多,历史遗留问题复杂。项目总投资超过150亿元,时间是最大的成本和效益,在高原高寒低压的环境下,紫金人仅用3个月实现自身造血、16个月实现选矿系统联动试车,18个月实现一期采选工程投料生产。二期、三期全面建成后年产铜60万吨规模,将助推西藏成为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保障基地。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围绕以“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紫金矿业运用系统思维,将地勘、采矿、选矿、冶金和环保五个环节进行统筹研究和全流程控制,达到“矿石流五环归一”的最优状态,形成自主的矿业工程管理全流程系统能力,一批废矿才得以起死回生、一批病矿才得以价值裂变,创造了资源绿色高效开发新路径。
改革的动力
人是管理之本,制度是管理之法,世界上没有一套一劳永逸管理制度,一部紫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史。
面对创业之初,一些干部认为企业是“阿公”的、自己是“一张纸”的干部等老国有企业风气,陈景河在管理层中大力倡导“老板意识”,要求大家把企业当成自己家里的来办,打破了“铁工资”“铁交椅”“铁饭碗”,建立了“双向选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用工形式。
原始股解禁后,职工财富大幅增长,职工层面创新动力、担当意识、发展愿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蜕化。陈景河指出“早期创业凭借进取精神打天下的文化正在沦为惰性文化,这是非常危险的!”为此,以打破“大锅饭”、治疗“大企业病”、重燃创业热情的“新一轮创业”掀起热潮。
进入赶超世界一流的国际化发展时期,“日益全球化与局限的国内思维及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的主要矛盾凸显出来,陈景河又一次提出:“作为有志于成为国际超一流的企业,没有一流的国际化人才运营管理企业,将非常危险。”改革的重点再次聚焦到破解国际化人才短缺和国内思维惯性的问题上来。
贯穿企业30年历程的“学邯钢、赶仓上”“学海螺”“学金山降成本”“学稻盛和夫责任至上”“学华为”“学万华”等一系列对标活动,折射了紫金矿业对员工“富营养症”危险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而在防范组织的僵化危险方面,紫金矿业非常重视在企业处于上升通道时抓紧推进改革。
2008年以前,集团以开发紫金山为主,推行“集团管理部”管理模式,最大限度集中精力办大事。
随着集团外部项目越来越多,2008年区域管控模式应运而生,管理资源得到区域性的集成配置,产能迅速扩大,抓住了行业周期利好机遇。
进入全面国际化阶段,区域管理速度优先的粗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且按照国内思维构建的管理体系也难以适应日益国际化的需求,建立一套“简洁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被提上日程,2016年,设立事业部“小集团”新型管理模式拉开了这场序幕。
为加快这一进程,2020年,紫金矿业制定了“三步走”的改革任务,并设立了改革办,深化管理制度、流程、支撑体系的改革,有效提升国际规则准则的运用能力,初步建立了全球化运营管理体系。
如果将历次改革为节点划分区间,用经济指标观察改革的效能和效益,这组数据有一定的说服力:
1993年-2008年,16年间,紫金矿业累计利润总额为145亿元;
2009年-2016年,8年间,累计达416亿元;
2017年-2022年,6年间,累计已达到了833亿元。
价值观的众力
一个优秀的企业和一个平庸的企业差距有多大?
经济学教授张维迎认为:不会超过5%。人类和大部分哺乳动物的基因差异不超过2%,但正是这小小的差异,决定了人类是地球的统治者。
对于企业而言,决定成败的这种小小的差距就是企业的价值观。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早在2003年半年工作会上,陈景河讲话开篇即带领员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
他说,“企业是一个经济体,但更是一个社会细胞,我们要解决挣什么样的钱、挣钱为了什么的问题。”
陈景河在各种场合每每强调,紫金从来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谋求自身的发展,而是一直以共同发展作为核心价值观。
怎么样实现发展,是发展价值观的选择。
紫金矿业的选择是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态矿业之路。
从创业初期的“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理念,到应用ESG国际准则打造“绿色、高技术、超一流国际矿业集团”。历经“7.3”事件洗礼的紫金矿业坚持无论在哪个国家开发矿山,都高标准实施全生命周期生态修复,建成了多座国家矿山公园、国家级绿色矿山、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以及塞尔维亚、刚果(金)等多个国家的第一座现代化绿色矿山。
“紫金的环保理念在全球都是非常先进的,西方公司开采结束以后,有个复垦计划。而我们是从基建期就开始,稳定一块,就修复一块,生产期更是这样。”陈景河说。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紫金更是以负责任大企业的担当,发布了与国际接轨对标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计划在2029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为“巴黎协定”目标实现贡献力量。
而作为中国控制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最多的企业,紫金矿业充分依托储备丰厚的战略性关键矿种的领先优势,并进军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生产能源传输和能源储存紧缺的“减碳金属”,为全球化石能源转型助力。
发展为了什么?是对企业终极价值的追问。
始终把“开发矿业,造福社会,创造价值,共同发展”作为发展的题中之义,让紫金矿业赢得了最广泛的支持。
这是对发源地上杭的答卷:
自股份制改革以来,紫金矿业累计在上杭缴交税费200亿元、国有股分红约90亿元。1993年,上杭县财政收入仅为0.7亿元,在紫金矿业的龙头带动助力下,到2022年已经达到53亿元,形成了千亿铜金产业,崛起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地。并兴资超过10亿元创办了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上杭教学基地、上杭县紫金中学,为上杭县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昔日的国家级贫困县,摇身一变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福建经济实力十强县”。
初心不改,初心不败。30年走过,公司项目在“老、少、边、贫”的北部边疆、西部边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的15个国家落地生根,直接和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过10万人,累计利税超过1700亿元,已成为老区发展的加速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发动机,“一带一路”共建的先行者。
陈景河表示:“我们一直有这么一个梦想,既然中国是一个全球最大的矿产品市场,一定要有具有全球竞争力、跟全球头部金属矿业公司相媲美的企业。紫金非常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跟国际一流、超一流矿业公司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