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至12日,由农业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新技术和新农民创业创新博览会(简称“双新双创”博览会)在苏州举办。首届“双新双创”博览会以“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民创业创新”为主题,集中推出一批“互联网+”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展示一批新农民创业创新典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样板。11月9日,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在美丽的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开幕。连日来,福建省农业高科技产品和高水平技艺相继在“双新双创”博览会集中亮相,成为此次博览会上的一大亮点。此次福建展馆面积175平方,由“互联网+”农业智慧园、“互联网+”植物梦工厂、“互联网+”舌尖上安全以及“智慧茶园、多彩闽茶”、“新农人、新业态、新风采”等版块组成,布展内容亮点纷呈,体现了福建展馆的时代感、科技感和福建元素。

机器人变身农业小神童

10日上午,在福建现代农业“互联网+”农业智慧园展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许多人围着一个叫“小思”的机器人问这问那。

“你好!我要带你去看展馆吗?”“小思”用清脆的童声向观众打招呼和有条不紊地介绍起展馆来。“你叫什么名字?”、“什么叫有机产品?”“什么叫休闲农业?”诸如此类的问题“小思”就像神童一样对答如流。随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小思”风趣地说:“你挡住我的视线了!”有人问“小思”有没有谈朋友、有没有结婚,“小思”机智地说“这个问题我不明白,你问我的工作人员”,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这个属于福建飞思农业有限公司的机器人是“能听、会看、深思、善言”的智能服务机器人,能主动提供服务,她人格化的语音问答,使人机交互更有“人情味”。通过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自动导航等人工智能技术,开拓智慧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知识传播,创新乡村旅游、农事体验、农业种养等机器换人服务新模式。机器人通过云端的农业、农产品知识库,能自动和人们进行自由互动问答,通过语音、图像、文字等多样化方式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实现机器换人的服务新模式,让农业工作体验更具亲和力和时代感。

舌尖安全也能“秤”

在舌尖上安全的展位前,新大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切开一个福建百香果取样化验。工作人员把取好样的试管放进快速检测箱,过了3分钟左右,福建百香果“合格”的化验结果出来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通过对蔬菜或肉品进行农药残留、甲醛、亚硝酸盐、二氧化硫、双氧水、有效氯、组胺、挥发性盐基氮、病害肉和过氧化苯甲醇的快速定量测定,并实时上传至追溯平台。通过模拟生鲜小超市的模式向消费者展示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紧接着,新大陆公司工作人员又把一个平和蜜柚放在一个天平秤上,不一会儿,就打印出来一张二维码小票。小票上除了有品种、重量外,还有一系列的采摘、批发、检测、运输、零售等密密麻麻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后面一打听,这个神奇的天平秤叫智能追溯秤。重要农产品经过智能追溯秤秤过后,肉类蔬菜等农产品从屠宰采摘、批发、检测、运输、零售等环节追溯信息,最终通过智能电子秤身份识别反馈,供消费者看到打印出来的二维码小票,就可查询可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种信息。

在“互联网+”植物梦工厂展区,福建省农科院、中科三安有限公司和国家级大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研发基地的福建万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绿滢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的智能温控大棚格外引人注目。绿油油的蔬菜、黄橙橙的脐橙、白皑皑的金针菇、金灿灿的佛手、红彤彤的的鲜花特别吸人眼球,许多观众都忍不住停下脚步拍几张照片,试图尽快揭开植物梦工厂的神秘面纱。

这些智能温控大棚采用现代化生产技术与智能物联网技术相结合,产品生产全过程实现自动化生产,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可视化管理,育苗到生产全过程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所以设施内植物生长基本不受自然条件制约。实现智能化远程移动监控,产品纳入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溯平台,质量安全监管实现信息化,可溯化,集现代生物技术、环境控制、材料科学、设施园艺和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技术为一体,体现“立体农业、光电农业”的植物梦工厂。

茶乳作画好神奇

大家都听说茶可以喝,可以做药,没有人听说茶可以作画。要不是亲眼所见,一定会认为是骗人的把戏。没错,这就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唯一的代表性传承人章志峰正在利用茶乳作画,许多观众正在利用手机视频“现场直播”。

眼看章志峰端出一碗茶乳倒在一个圆盘上平放着,一边注水一边小心搅动,一会儿圆盘上茶乳变成一个小鸟,然后又不断注水,不断搅动,一下子又出现几根树枝,大约不到十分钟时间时间,一副完整漂亮的“喜上眉梢”大作诞生了,迎来一阵阵观众的呐喊声和热烈的掌声。

在此次首届“双新双创”博览会全国农村创业创新成果展中,福建有宁德市五姐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永安市毛氏食品有限公司、悦农庄海峡两岸农业众创空间、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等项目参展,他们以实物、展板、现场表演等形式充分展示了福建省农村创业创新典型事迹、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及特色茶文化。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历史上曾流传于闽北武夷山一带,典出宋代陶谷《荈茗录》:“茶百戏……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说明茶百戏是通过注汤和搅动等方法使茶乳幻变出图案的独特技艺。茶百戏始见于唐代,盛行于宋代,由于受到皇帝、大臣、文人的推崇做到了极致。茶百戏到清后几近失传。武夷山茶学专业章志峰经二十多年研究和大量实践,于2009年抢救性恢复了这一珍贵的文化,2017年1月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章志峰目前是唯一的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1月茶百戏技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此次传承人章志峰通过现场演示的形式将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展现给了来宾。

此次博览会,福建省展团组织了福建省农业厅、福建农科院、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14个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企业、北京新大陆联众科技有限公司、中科三安有限公司、福建绿滢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智慧家园(福建)有限公司等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以及“五朵金花”、“漳州悦农庄”新型经营主体,共90多人参展布展。同时,还组织各设区市农业局邀请当地农业信息化领域的供应商、制造商、采购商以及运营商等专业观众130多人到会参观,共聚盛会,创新“互联网+”发展理念,寻找合作、交流和共赢的平台。博览会期间,福建省组织参加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大会、全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交流会、中国农村创业创新论坛、全国农民手机达人大赛、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总决赛)等主办方举办的重大活动。多家参展企业在博览会期间也组织了类型丰富的论坛活动,内容涵盖项目推介、商业模式发布,推介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