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天子父事三老,兄事五更。"——杜佑《通典·卷十九职官志一》

意译:皇帝要以对父亲的礼仪对待三老,对兄弟的礼仪对待五更。

前言

我们知道封建时代的帝王们崇尚王权至高无上,他们为了让皇帝的地位和其他阶层区别开来,不仅将自己服饰的图案和颜色规定只许自己使用,甚至还发明出了一连串见到皇帝时,必要的称呼和仪式来,像磕头这个动作就是历朝历代皇帝都要求臣下必须要做的事情。

这种深严的等级下,构筑起了大臣和皇帝之下,脆弱的平衡。

那么,古时候有没有可以让皇帝反过来给大臣行跪拜礼的职位呢?

您别说,还真的有!

《周书》卷十五《于谨传》记载:周武帝宇文邕曾经在太学宴请三老,他让于谨“南面凭几而坐,以师道自居”,自己以弟子的身份在西面“跪设酱豆,亲自袒割,三老食讫,皇帝又亲跪授爵以侑”,请教问题的时候,又面向北方于谨的方向“北面立而访道”。

三老五更是何职位为何天子要用对父兄的跪拜礼仪对他们

【周武帝画像】

等到于谨他们回答完周武帝的问题后,周武帝为了表示尊敬“皇帝再拜受之,三老答拜焉。礼成而出”。

1、能让天子跪拜的“三老五更”职位是什么

在皇帝实力强劲时,大臣们往往会对这套制度,严格遵守,但只要皇帝势力下降,这些往日服从的大臣便会从拒绝执行磕头礼开始表示出自己取而代之的野心。

为了尽可能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古代的君王们发明出了一种比较特殊的职位,企图从道德和情感层面来约束臣子们的行为,这种制度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三老五更制度。

三老五更是何职位为何天子要用对父兄的跪拜礼仪对他们

【天子剧照】

三老五更这一职务出现于周朝,《礼记·文王世子》篇记载:天子视学,大昕鼓徵,所以警众也。众至,然后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兴秩节,祭先师、先圣焉。有司卒事反命。始之养也。适东序,释奠于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适馔省醴,养老之珍具。……正君臣之位,贵贱之等焉,而上下之义行矣。

上述材料表明,三老五更这个职位从诞生之初,就带着以“孝”治国引导社会风气的目的。

郑玄在解释三老五更这个概念时曾说:“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养之,示天下之孝悌也。名以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三老五更互言之耳, 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

至于三德五事,孔颖达解释为:“三德谓正直、刚、柔;五事谓貌、言、视、听、思也。”

2、皇帝为何要设立“三老五更”制度

在很多朋友的概念中,皇帝就属于那种唯我独尊的角色,这样的人物又为何要设立一种需要自己用对待父亲兄长礼仪去侍奉的官员呢?这不是给自己找难堪吗?

其实,结合上文提及的材料,这个问题是非常容易理解得。

三老五更是何职位为何天子要用对父兄的跪拜礼仪对他们

【宗法制】

首先,最早采用“三老五更”官职制度的朝代是周朝,周朝采取分封制管理国家,这种依靠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管理制度有个很严重的弊端:我的封臣不是我儿子的封臣,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这句话很形象的表明,血缘关系的约束力是非常薄弱地,随着天子的换代,宗法制下两代人的权力交接很难过渡过去,毕竟血缘不等同于忠诚度。而且分封出去的诸侯,他们分封的卿大夫也不是以周天子为主,而是优先以诸侯为主。

“三老五更”制度,便可以看作周天子对于这种弊端的一种改革尝试,他企图通过将年老的大臣设立为“三老五更”,然后通过孝道的方式,倡导世人忠于亲人、国家、君王。

三老五更是何职位为何天子要用对父兄的跪拜礼仪对他们

乾隆

当然,这种制度发展到后世,君主使用郡县制来管理国家后,他们对于这个需要自己用对待父亲、兄长之礼的职位越来越不满,后来更是直接废弃。

毕竟,没有几个皇帝,真的愿意对臣子卑躬屈膝,哪怕只是礼仪形式上。

就算皇帝肯,后世的大臣也真不敢接受。

清朝《皇朝通典卷》便记载乾隆某一天,突然想起问大臣恢复“三老五更”之礼的可能性。

张廷玉在一旁劝说道:“臣下谁敢受之?”

乾隆说道:“古有三公坐论之礼。(今)大学士等……就地长跪……原定制之意,盖以君尊臣卑,预防专擅之渐!”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

【1】唐《通典·职官志》

【2】《清实录·高宗实录·卷131》

【3】《皇朝通典卷五十二》

【4】《礼记注疏》

【5】《周书·于瑾传》

三老五更是何职位为何天子要用对父兄的跪拜礼仪对他们

30多岁的永琰(嘉庆帝)为什么要祭拜一个死去50多年的孩子?永琰为什么要祭拜永琏呢?

乾隆六十年(1795年)9月,乾隆皇帝亲自宣读诏书,立他的儿子老十五永琰为皇太子,他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永琰去祭拜一个死去50多年的孩子,就是在他被立为太子后发生的事。

三老五更是何职位为何天子要用对父兄的跪拜礼仪对他们按长幼次序排,永琰较年幼。1773年,63岁的乾隆17个儿中只有6个在世。就这,还有俩还过继给了皇帝的兄弟。剩下的4个儿子中只有老十五永琰让乾隆比较满意,就当选为太子了。这时永琰皇太子时,都已经35岁了。一天,他被乾隆帝带着去祭拜一个素未谋面,年仅9岁已去世的孩子,按照乾隆的标准必须要跪拜。

三老五更是何职位为何天子要用对父兄的跪拜礼仪对他们

而这个9岁的孩子正是乾隆的皇次子永琏,他是乾隆的嫡长子,是乾隆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此刻他已经长眠于地下50多年了。向他磕头跪拜,永琰心里怪怪的,但也照做了,而且比谁做的都好。这是为什么呢?

永琰为什么要祭拜永琏呢?

第一、祭拜的好处。永琏是乾隆皇帝最爱的嫡长子,他被立为太子, 永琰祭拜永琏体现了皇太子的正统性。

永琏的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是永琏的黄爷爷亲自挑选的,乾隆帝的结发妻子,她出身于上三旗中的首旗、由皇帝亲统的满洲镶黄旗,祖辈都是德高望重的朝廷重臣,地位非常高。

三老五更是何职位为何天子要用对父兄的跪拜礼仪对他们

富察氏皇后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正统教育,不但容貌端庄秀丽,而且各种礼节都很熟练,做的很到位,她深明大义,很有才华,是不可多得的淑女兼才女。婚后她和乾隆帝十分恩爱,相敬如宾。乾隆帝即位后,立她为中宫皇后。

永琏的是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不但父母疼爱,皇爷爷也疼爱。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二十六日,弘历(乾隆帝)的正室富察氏生下了他,雍正帝喜爱至极,亲自为其命名为永琏,“琏”字,雍正的这一举动也就意味着他将来能够继承皇位之意。

乾隆即位后,亲书密旨,立永琏为皇太子,可惜永琏九岁时就死了。乾隆帝悲痛欲绝。

谕曰:

“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是虽未册立,已命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旋册赠皇太子,谥端慧。《清史稿》

乾隆皇帝为爱子的离去穿素服,辍朝七日。若亲临奠醊,冠摘缨。

殡葬那天,

“上至撷芳殿祭酒举哀毕伫立门外目送金棺良久回宫”。

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为永涟修建的陵墓工程浩大,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太子陵寝,可见永涟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乾隆帝是多么喜欢他。

第二、不祭拜或不好好祭拜的坏处。当初富察皇后去世时,皇长子和皇三子就因为祭拜不力而被乾隆严厉训斥,永琰需要记住他们的教训。

他自己也担心不听他皇阿玛的话,太子位将不保。封建社会本来礼仪就重,皇室更甚。据载,在富察皇后的葬礼上,就因为大阿哥永璜与三阿哥永璋哭的不够悲痛,把乾隆气地龙颜大怒,大骂了他们一顿,然后当着百官大众面训斥面道:“你们这种不忠不孝的人,绝对不要想继承皇位!”嘉庆自然知道,如果不能让老爹乾隆满意,自己的太子帽随时都能被摘了。三老五更是何职位为何天子要用对父兄的跪拜礼仪对他们

乾隆皇帝一直认为永琏是最合适的皇帝人选。永琰是令妃所生,位分没有永琏尊贵。当乾隆带着永琰去祭拜永涟时,乾隆对他说,这个皇位本是永涟的,只因天不如人愿,他走了才轮到你做,现在你应该对他行跪拜大礼。

永琰一听心里虽不乐意,但为了美好未来,不仅要祭拜,还祭拜到最好,以避免其大哥和三哥的悲剧。永琰的老师朱珪说,“弟弟跪兄长,是家礼,应该跪拜!”永琰就恭恭敬敬向已经死去五十多年的9岁的二哥永涟磕头跪拜了。

三老五更是何职位为何天子要用对父兄的跪拜礼仪对他们

永琰性格内向,为人规矩重视孝道,他忠厚老实,对乾隆的话来之听之。永琰当上皇帝后,又老老实实听86岁的老爹训政3年,直到乾隆帝闭眼后嘉庆帝才真正掌握大清的实权。

三老五更是何职位为何天子要用对父兄的跪拜礼仪对他们

30多岁的永琰(嘉庆帝)为什么要祭拜一个死去50多年的孩子?永琰为什么要祭拜永琏呢?

乾隆六十年(1795年)9月,乾隆皇帝亲自宣读诏书,立他的儿子老十五永琰为皇太子,他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永琰去祭拜一个死去50多年的孩子,就是在他被立为太子后发生的事。

三老五更是何职位为何天子要用对父兄的跪拜礼仪对他们按长幼次序排,永琰较年幼。1773年,63岁的乾隆17个儿中只有6个在世。就这,还有俩还过继给了皇帝的兄弟。剩下的4个儿子中只有老十五永琰让乾隆比较满意,就当选为太子了。这时永琰皇太子时,都已经35岁了。一天,他被乾隆帝带着去祭拜一个素未谋面,年仅9岁已去世的孩子,按照乾隆的标准必须要跪拜。

三老五更是何职位为何天子要用对父兄的跪拜礼仪对他们

而这个9岁的孩子正是乾隆的皇次子永琏,他是乾隆的嫡长子,是乾隆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此刻他已经长眠于地下50多年了。向他磕头跪拜,永琰心里怪怪的,但也照做了,而且比谁做的都好。这是为什么呢?

永琰为什么要祭拜永琏呢?

第一、祭拜的好处。永琏是乾隆皇帝最爱的嫡长子,他被立为太子, 永琰祭拜永琏体现了皇太子的正统性。

永琏的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是永琏的黄爷爷亲自挑选的,乾隆帝的结发妻子,她出身于上三旗中的首旗、由皇帝亲统的满洲镶黄旗,祖辈都是德高望重的朝廷重臣,地位非常高。

三老五更是何职位为何天子要用对父兄的跪拜礼仪对他们

富察氏皇后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正统教育,不但容貌端庄秀丽,而且各种礼节都很熟练,做的很到位,她深明大义,很有才华,是不可多得的淑女兼才女。婚后她和乾隆帝十分恩爱,相敬如宾。乾隆帝即位后,立她为中宫皇后。

永琏的是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不但父母疼爱,皇爷爷也疼爱。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二十六日,弘历(乾隆帝)的正室富察氏生下了他,雍正帝喜爱至极,亲自为其命名为永琏,“琏”字,雍正的这一举动也就意味着他将来能够继承皇位之意。

乾隆即位后,亲书密旨,立永琏为皇太子,可惜永琏九岁时就死了。乾隆帝悲痛欲绝。

谕曰:

“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是虽未册立,已命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旋册赠皇太子,谥端慧。《清史稿》

乾隆皇帝为爱子的离去穿素服,辍朝七日。若亲临奠醊,冠摘缨。

殡葬那天,

“上至撷芳殿祭酒举哀毕伫立门外目送金棺良久回宫”。

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为永涟修建的陵墓工程浩大,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太子陵寝,可见永涟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乾隆帝是多么喜欢他。

第二、不祭拜或不好好祭拜的坏处。当初富察皇后去世时,皇长子和皇三子就因为祭拜不力而被乾隆严厉训斥,永琰需要记住他们的教训。

他自己也担心不听他皇阿玛的话,太子位将不保。封建社会本来礼仪就重,皇室更甚。据载,在富察皇后的葬礼上,就因为大阿哥永璜与三阿哥永璋哭的不够悲痛,把乾隆气地龙颜大怒,大骂了他们一顿,然后当着百官大众面训斥面道:“你们这种不忠不孝的人,绝对不要想继承皇位!”嘉庆自然知道,如果不能让老爹乾隆满意,自己的太子帽随时都能被摘了。三老五更是何职位为何天子要用对父兄的跪拜礼仪对他们

乾隆皇帝一直认为永琏是最合适的皇帝人选。永琰是令妃所生,位分没有永琏尊贵。当乾隆带着永琰去祭拜永涟时,乾隆对他说,这个皇位本是永涟的,只因天不如人愿,他走了才轮到你做,现在你应该对他行跪拜大礼。

永琰一听心里虽不乐意,但为了美好未来,不仅要祭拜,还祭拜到最好,以避免其大哥和三哥的悲剧。永琰的老师朱珪说,“弟弟跪兄长,是家礼,应该跪拜!”永琰就恭恭敬敬向已经死去五十多年的9岁的二哥永涟磕头跪拜了。

三老五更是何职位为何天子要用对父兄的跪拜礼仪对他们

永琰性格内向,为人规矩重视孝道,他忠厚老实,对乾隆的话来之听之。永琰当上皇帝后,又老老实实听86岁的老爹训政3年,直到乾隆帝闭眼后嘉庆帝才真正掌握大清的实权。

三老五更是何职位为何天子要用对父兄的跪拜礼仪对他们

30多岁的永琰(嘉庆帝)为什么要祭拜一个死去50多年的孩子?永琰为什么要祭拜永琏呢?

乾隆六十年(1795年)9月,乾隆皇帝亲自宣读诏书,立他的儿子老十五永琰为皇太子,他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永琰去祭拜一个死去50多年的孩子,就是在他被立为太子后发生的事。

三老五更是何职位为何天子要用对父兄的跪拜礼仪对他们按长幼次序排,永琰较年幼。1773年,63岁的乾隆17个儿中只有6个在世。就这,还有俩还过继给了皇帝的兄弟。剩下的4个儿子中只有老十五永琰让乾隆比较满意,就当选为太子了。这时永琰皇太子时,都已经35岁了。一天,他被乾隆帝带着去祭拜一个素未谋面,年仅9岁已去世的孩子,按照乾隆的标准必须要跪拜。

三老五更是何职位为何天子要用对父兄的跪拜礼仪对他们

而这个9岁的孩子正是乾隆的皇次子永琏,他是乾隆的嫡长子,是乾隆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此刻他已经长眠于地下50多年了。向他磕头跪拜,永琰心里怪怪的,但也照做了,而且比谁做的都好。这是为什么呢?

永琰为什么要祭拜永琏呢?

第一、祭拜的好处。永琏是乾隆皇帝最爱的嫡长子,他被立为太子, 永琰祭拜永琏体现了皇太子的正统性。

永琏的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是永琏的黄爷爷亲自挑选的,乾隆帝的结发妻子,她出身于上三旗中的首旗、由皇帝亲统的满洲镶黄旗,祖辈都是德高望重的朝廷重臣,地位非常高。

三老五更是何职位为何天子要用对父兄的跪拜礼仪对他们

富察氏皇后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正统教育,不但容貌端庄秀丽,而且各种礼节都很熟练,做的很到位,她深明大义,很有才华,是不可多得的淑女兼才女。婚后她和乾隆帝十分恩爱,相敬如宾。乾隆帝即位后,立她为中宫皇后。

永琏的是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不但父母疼爱,皇爷爷也疼爱。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二十六日,弘历(乾隆帝)的正室富察氏生下了他,雍正帝喜爱至极,亲自为其命名为永琏,“琏”字,雍正的这一举动也就意味着他将来能够继承皇位之意。

乾隆即位后,亲书密旨,立永琏为皇太子,可惜永琏九岁时就死了。乾隆帝悲痛欲绝。

谕曰:

“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是虽未册立,已命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旋册赠皇太子,谥端慧。《清史稿》

乾隆皇帝为爱子的离去穿素服,辍朝七日。若亲临奠醊,冠摘缨。

殡葬那天,

“上至撷芳殿祭酒举哀毕伫立门外目送金棺良久回宫”。

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为永涟修建的陵墓工程浩大,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太子陵寝,可见永涟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乾隆帝是多么喜欢他。

第二、不祭拜或不好好祭拜的坏处。当初富察皇后去世时,皇长子和皇三子就因为祭拜不力而被乾隆严厉训斥,永琰需要记住他们的教训。

他自己也担心不听他皇阿玛的话,太子位将不保。封建社会本来礼仪就重,皇室更甚。据载,在富察皇后的葬礼上,就因为大阿哥永璜与三阿哥永璋哭的不够悲痛,把乾隆气地龙颜大怒,大骂了他们一顿,然后当着百官大众面训斥面道:“你们这种不忠不孝的人,绝对不要想继承皇位!”嘉庆自然知道,如果不能让老爹乾隆满意,自己的太子帽随时都能被摘了。三老五更是何职位为何天子要用对父兄的跪拜礼仪对他们

乾隆皇帝一直认为永琏是最合适的皇帝人选。永琰是令妃所生,位分没有永琏尊贵。当乾隆带着永琰去祭拜永涟时,乾隆对他说,这个皇位本是永涟的,只因天不如人愿,他走了才轮到你做,现在你应该对他行跪拜大礼。

永琰一听心里虽不乐意,但为了美好未来,不仅要祭拜,还祭拜到最好,以避免其大哥和三哥的悲剧。永琰的老师朱珪说,“弟弟跪兄长,是家礼,应该跪拜!”永琰就恭恭敬敬向已经死去五十多年的9岁的二哥永涟磕头跪拜了。

三老五更是何职位为何天子要用对父兄的跪拜礼仪对他们

永琰性格内向,为人规矩重视孝道,他忠厚老实,对乾隆的话来之听之。永琰当上皇帝后,又老老实实听86岁的老爹训政3年,直到乾隆帝闭眼后嘉庆帝才真正掌握大清的实权。

三老五更是何职位为何天子要用对父兄的跪拜礼仪对他们

三老五更是什么意思

【释义】古代荣誉称号。相传周天子为提倡孝悌,设此位以父兄之礼尊养年老德高、阅事深的退休官员。

【词语分开解释】

三老 : ①古代官名。乡县郡都有设置,掌管教化,由年老的长者担任:十亭一乡,乡有三老。 ②指国三老。多以致仕三公任其职,受朝庭礼遇。③古代称船上的舵公。 ④指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如傅尧俞、范纯仁、刘挚为和州三老。 

五更 : ①也称“五鼓”、“五夜”。旧时把从黄昏到拂晓的一夜间分为五更。②指第五更。即天将亮时。 ③古代官名。以年老致仕的官员充任,受朝廷礼遇。

【拼音】sān lǎo wǔ gēng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扩展资料:

宋朝三老五更之礼的特点: 

1、皇帝不出迎三老、五更,而由太常寺博士排皇帝安坐等候。 

2、皇帝不向三老、五更施礼,而是三老、五更来至御座前,先向皇帝行揖礼“皇帝为兴”,只是以站起来作还礼。 

3、席间,皇帝也不为三老割肉、执酱,而由尚食官代行。 

4、皇帝也不送出,而是三老、五更至御座前行揖礼告别。 

可见宋代,礼敬三老五更的仪节大量省略了,皇帝再也不需要向别人礼拜了。元明以后取消了这一礼仪。到了清朝中期,乾隆皇帝一度心血来潮,打算行三老五更之礼,然而大学士张廷玉婉言劝止,说是这种古礼没有哪位大臣受得起。 但乾隆还是让他们行了三老五更的礼节。

三老五更是何职位为何天子要用对父兄的跪拜礼仪对他们

“三老五更”是什么职位?有什么样的权利呢?

当一个人执意要做一件事情,而家中的长辈进行阻止的时候,很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他们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要多,自然无论是经验啊、人生阅历啊都比年轻人多,所以有时候老人的建议未必是对的,但一定是需要你好好去考虑的。


而在古时候,还有一句话和“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是类似的,即“凡事要好,须问三老。”这句话先简单来翻译一下,即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多问问三老,那么,这个“三老”具体指的又是什么呢?

实际上,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三老的概念,比如《礼记》中有这样的记载:“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又“食三老五更于大学。”这其中牵扯到一个“三老五更”职位的概念。

根据唐朝孔颖达的注解,三老和五更是相通的,“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三德即为正直、刚克和柔克,而五事即貌、言、视、听、思。简而言之,三老指的就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先秦时期,天子设三老五更,而以父兄礼奉养这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在一定程度来说,这是天子以孝治天下的一种表现。


当然,那时候的三老是一种职位,即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来担任,但并不是所有德高望重的人都是三老,就拿汉朝来说,汉高祖时期,“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

在此之前,一般就是有乡三老,而刘邦又设了一个县三老,三老的选择条件并不苛刻,需满足两个条件,其一就是年五十以上,其二就是德高望重,在乡里有一定的威望,也就是在乡民之间有一定的话语权。这两点是成为三老的一个门槛,毕竟一个乡只设一个三老,而县里的三老是从乡三老里选拔出来的。

三老在当时主管教化,因其在乡里的威望和影响力对当地的百姓进行教化,在很多时候,三老的作用就是调节乡民的矛盾,当乡里几个家族有矛盾的时候,也可以找三老来做决断,而因为三老的威望,一般他做出的决断是很有说服力的,是大家都认可的一种行事方式。


当然,既然能在一个乡里有威望,那这个三老即便不是学识渊博,也必然是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独特的见解,并且应变能力极强,若不然,自然不可能为乡民所敬重。

三老不仅为乡民所敬重,朝廷对他们也格外的优待,皇帝自然也高看他们一眼,不仅仅是三老,还有一些其他的德高望重的老人。比如刘邦曾数次派人去请商山四皓出山,这四个人的威望就极高,不过他们一直看不上刘邦,所以一直不肯出山,后来吕雉为了儿子刘盈将商山四皓请了出来,而刘邦看到商山四皓在刘盈身边后,也终于不再动刘盈这个继承人了。

刘邦请这四个老人为的就是利用他们的威望,并不是真的想听他们的建议或者什么。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三老于上就是一个工具般的存在,于下倒是真的能解决问题,很多时候,乡里有什么大事决断不了、乡民之间有什么结解不开,就会找三老来解决。


当然在乡民心中,三老指的并不仅仅是乡里设置的三老,还有乡里的其他德高望重的老人,这些人在乡里有一定的地位,经历过很多事,积累了很多经验,见多识广,能给乡民提供不少的帮助。所以时间久了,就有了这样的一个说法,即“凡事要好,须问三老。”

这里的三老不仅仅指的是乡里设置的那个三老,还指乡里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还有家族中的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或者自己的长辈,甚至即便不是德高望重也没有关系,只要品行不错的老人,都可以成为询问的对象。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任何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老师,何况是人生阅历丰富的老人呢?所以在决定做一件大事的时候,多请教身边的老人是没有错的。


他们可以从过去的人生经历中给出他们认为最好的指导,当然这样的经验未必会适合你,但却能给你一定的建议,给你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思路,从很多的可能中,再去思考它们的可行性,然后做出自己的选择。

就比如婚姻这件事,当父母和其他的长辈反对的时候,不要急着否决他们而一意孤行,一定要去问问他们为什么会不同意,不同意的原因有哪些,等你知道了他们的那些原因,就可以去分析那些原因站不站得住脚?有没有道理?这能让你重新审视这段感情,从而做出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