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驾崩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慈禧对列强的态度转为奉承迎合,极力缓和与光绪帝的关系。平时慈禧和大臣商议,末了问一下皇帝意见如何。光绪会用很轻的声音问,外面情况怎么样?这事对百姓好吗?总是这两个问题。慈禧会面许多人,末了问光绪意见,光绪这两个问题也重复了几百次,没有再多一句话。他的在场不过是摆设。经历慈禧的种种打压,光绪的政治生涯已经结束了。他失去父母、爱妃、变法失败、被软禁……

光绪虽为皇帝,太监都不拿他当一回事。比如慈禧爱看戏,戏开始之前,让皇帝穿戏服,先在台上转一圈,代表对慈禧的孝心。光绪难为情,不愿意,说都什么时候了,还看戏。太监听见了,问他说了什么。光绪只说自己说错话了,安达不要声张。

再比如他们逃难回宫之后,袁世凯给慈禧和李莲英准备了各种生活用品。身为大总管的李莲英晚上要去巡夜,发现皇帝的屋里灯还亮着,他去问皇上为什么还不睡,光绪说没有席子怎么睡呢?于是李莲英抱来自己席子给皇帝,说:“皇上将就睡吧。”

光绪38岁,正值壮年的时候驾崩了。没过一天, 74岁的慈禧也驾崩了。这是否很离奇?为什么两人突然之间相继离世?为什么正值青年的光绪会早于慈禧去世?

关于光绪死亡流行两个说法,一个是他杀,一个是正常死亡。如果是他杀,最大嫌疑人是慈禧太后。因为她怕自己去世后,光绪权掌权,会翻案。现代科技检验光绪的头发、遗骨发现上面有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但我们没有证据说是慈禧干的。这可能成为永久的迷。也是历史的神秘之处。

正常死亡说认为,给光绪看病的太医有几个,他们有病案,人多,窜改不容易。

我也是倾向于他杀。李莲英没有杀光绪的动机。话说,光绪在世,李莲英挺照顾他。光绪说没有李安达,他活不到今天。太监们也不敢。那慈禧下令,他们也不会吗?

如果翻案实属平常,没那么可怕。如果慈禧要下手早下手,何必等到现在?可之前没有必须的理由啊。

光绪去世后,慈禧立即将三岁的溥仪接进宫,立为皇帝。溥仪父亲载沣担任摄政王。看这安排多迅猛机巧。让我感觉光绪就是被谋杀的。慈禧还以为自己还有很多时间活吗?还是良心发现立即去世了。还是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下杀手。

历史,因为真实,所以有时听到不公正的待遇,又因为人物自身的局限,导致事情是这样子,往往百感交集,心里五味杂陈。这样发展又似乎是必然,怎么改变呢?所以我们看历史、听历史会学习许多做人处事的经验、教训和道理,更好地生活。

唐玄宗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因为早年励精图治,晚年骄奢淫逸,就怪他晚年自高自大。乾隆也是。不过任何一个人,有所成就后,难免会这样,这也是人性。所以周易说“谦”很重要。

乾隆是相比他自己,早年和晚年差别很大。但和别人比,他还是每天四五点早朝。这是清朝对皇子教育时留下的习惯,四五点开始读书,非常严格。

这里再补一个我喜欢的珍妃。珍妃兴趣爱好多,花钱也大手,钱不够用。光绪是皇帝,没摸过钱。她通过光绪给人提供闲职换钱。卖官风气在晚清盛行,慈溪也这么做的,李莲英还是中介呢!这样珍妃就被慈禧抓住把柄被批斗。

接下来,听咸丰的故事,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走一遭可好?对人物传记类也感兴趣,还有小说、实用性的书。

这两天图解动画片反响不错。

专注简单快乐。

昨天早上看到有花束,母亲节到了,感恩父母总是力所能及给我最好的。维系家庭,护我成长。你们是天下最好的父母,我一定不能输给你们。

昨天有朋友评论说跟着周学清史,走遍天下不稀奇,谢谢你在。

光绪帝暴崩,光绪帝和慈禧驾崩

为何38岁的光绪帝突然驾崩?

11月14日,38岁的光绪皇帝在被囚禁10年后,在瀛台驾崩了。诡异的是,过了不到一天,74岁的慈禧太后也去世了。如此巧合让人们产生了无尽的联想和猜测。何况,据说两天前光绪还在瀛台水边散步来着。

而就在光绪去世的当天,病入膏肓的慈禧太后就传旨,立3岁的溥仪为嗣皇帝,溥仪的父亲,也就是光绪皇帝载湉的异母弟醇亲王载沣,任监国摄政王。溥仪父子又是在两天前就被早早招进宫内的。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慈禧是不是知道自己已经来日无多,密令害死了一直与自己矛盾不断的光绪皇帝。

要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的亲缘关系,其实还是很近的。光绪皇帝载湉的父亲,醇亲王奕譞是慈禧的老公咸丰皇帝奕詝的亲弟弟。而且亲上加亲的是,光绪的母亲也是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所以,慈禧既是光绪的伯母,又是他的姨母。关系不可谓不亲。

可是,都说“无情最是帝王家”,在权力之争面前这点亲情又算得了什么呢?

有清一代,从努尔哈赤幽禁致死他那有野心的弟弟舒尔哈齐,处死自己儿子褚英;多尔衮与侄子争夺皇位,逼死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多尔衮死后又被侄子顺治皇帝毁墓掘尸;到雍正与几个兄弟之间为了皇位你死我活的争斗,一切早有先例。

光绪帝暴崩,光绪帝和慈禧驾崩

光绪帝是哪年驾崩的?

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绪帝驾崩。 享年33岁。
光绪(穆麟德:badarangga doro,太清:badarangga doro;西里尔字母:Бадаргуулт тр;公元1875年至1908年)为中国清朝第十一位皇帝载湉的年号,前后三十四年。同治、光绪两朝,常被合称为“同光”,如同光体、同光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