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59年,即周赧王五十六年,中国战国时期。秦历正月,秦始皇出生于赵国国都邯郸。继秦赵长平之战后,发生了邯郸之战。赵国联合魏、楚在邯郸大败秦军。
中文名
公元前259年
又称
周赧王五十六年
中国事件
秦始皇出生
中国事件
邯郸之战发生
欧洲事件
科西嘉被罗马人占领
欧洲事件
印度孔雀王希腊传教
农历
壬寅年

公元前259年国内主要时间

公元前259年秦皇出生

公元前259年秦历正月,秦始皇出生。

公元前259年历史年表 公元前259年历史大事 公元前259年大事记 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首位完成统一中国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出生于赵国,故氏赵(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帝叫赵政)。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正式登基,“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起第一个以早期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的大帝国——秦朝。定都咸阳。秦王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

公元前259年邯郸之战

公元前259年,赵联合魏、楚军在赵都邯郸(今属河北)大败秦军的一次防御战。长平之战赵国大败,秦上将军白起欲乘胜直捣赵都邯郸,赵孝成王许割六城与秦议和。赵国利用战争间隙,厉兵秣马,重整军备,结好齐、楚、魏等国,决心抗秦。

公元前259年历史年表 公元前259年历史大事 公元前259年大事记 秦赵邯郸之战示意图

秦昭王得知赵国不予六城,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9)九月,不顾白起关于赵已国内实、外交成而不宜出兵的劝阻,遣五大夫王陵率军从上党(今山西长治东南)进攻邯郸。赵国军民怀长平之恨,坚城死守。秦军久攻不克,改派王龁代王陵为将,仍屡攻不下。赵军久困于邯郸,形势日趋危急。赵相平原君散家财与士卒,编妻妾入行伍,鼓励军民共赴国难,并选3000精兵,不断出击,疲惫秦军。赵平原君接连遣使赴魏求援,又亲自冲出重围,前往楚国,陈说利害,终使楚王发兵相救。魏遣晋鄙率军10万救赵,因受秦威胁,至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即屯兵不进。魏公子无忌(信陵君)使人盗魏王兵符,击杀晋鄙,夺取军权,选兵8万会楚军救赵。秦军久顿坚城,师老兵疲,受赵、魏、楚军内外夹击,大败,秦将郑安平率2万人降赵,邯郸围解。赵、魏乘胜夺回了部分失地。

公元前259年周欣、支其劝魏王不朝秦

秦魏战于华(即华阳,今河南新郑北),魏军战败,魏安僖王与秦相范睢相约:入朝于秦以求和。周讠斤(一作魏敬)认为:秦为不何知之国,犹如不测这渊,劝阻魏王不要以身犯险,魏王不听。支期又劝说魏王与楚王协调行动,倘若楚王入秦,则魏王“以三乘先之”,否则便联楚抗秦。魏王听从,以得病为由不朝秦。

公元前259年外国事件

公元前259年希腊传教

公元前259年,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派遣佛教布道团去希腊属地传教。

阿育王(Asoka),印度孔雀王朝君主(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印度帝王中是无与伦比的,他对历史的影响同样也可居印度帝王之首。他一生的业绩可以明显分成两个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主要是经过奋斗坐稳王位和通过武力基本统一了印度,后半生是“白阿育王”时代,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终于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阿育王之名可意译为“无忧王”,是孔雀王朝第三任国王。他的祖父旃陀罗笈多创立了孔雀王朝,并击败了入侵的希腊人,他的父亲宾头沙罗巩固了这个国家,并向南扩展了国土,累计攻灭了十六个国家。站在祖父两代的肩膀上,阿育王有着有利的创造更大历史业绩的条件。

公元前259年其他事件

公元前259年,秦军乘长平大胜赵军之机,从赵人手中夺走了上党。

公元前259年,科西嘉被罗马人占领。

公元前259年通鉴记载

赧王下五十六年(壬寅,公元前259年)

十月,武安君分军为三,王龁攻赵武安、皮牢,拔之。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上党地。韩、魏恐,使苏代厚币说应侯曰:“武安君即围邯郸乎?”曰:“然。”苏代曰:“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乐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无几何人矣。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武安君由是与应侯有隙。

赵王将使赵郝约事于秦,割六县。虞卿谓赵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不遗馀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攻王,王无救矣。”赵王计未定,楼缓至赵,赵王与之计之。楼缓曰:“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何也?曰:‘吾且因强而乘弱矣。’今赵不如亟割地为和以疑天下,慰秦之心。不然,天下将因秦之怒,乘赵之敝,瓜分之,赵且亡,何秦之图乎!”虞卿闻之,复见曰:“危哉楼子之计,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之心哉?独不言其示天下弱乎?且臣言勿与者,非固忽与而已也。秦索六城于王,而王以六城赂齐。齐,秦之深仇也,其听王不待辞之毕也。则是王失之于齐而取偿于秦,而示天下有能为也。王以此发声,兵未窥于境,臣见秦之重赂至赵而反媾于王也。从秦为媾,韩、魏闻之,必尽重王。是王一举而结三国之亲而与秦易道也。”赵王曰:“善。”使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虞卿未返,秦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亡去。赵王封虞卿以一城。

秦之始伐赵也,魏王问于诸大夫,皆以为秦伐赵,于魏便。孔斌曰:“何谓也?”曰:“胜赵,则吾因而服焉;不胜赵,则可承敝而击之。”子顺曰:“不然。秦自孝公以来,战未尝屈,今又属其良将,何敝之承?”大夫曰:“纵其胜赵,于我何损?邻之羞,国之福也。”子顺曰:“秦,贪暴之国也,胜赵,必复他求,吾恐于时魏受其师也。先人有言:燕雀处屋,子母相哺,呴呴焉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不变,不知祸之将及己也。今子不悟赵破患将及己,可以人而同于燕雀乎!”子顺者,孔子六世孙也。

初,魏王闻子顺贤,遣使者奉黄金束帛,聘以为相。子顺谓使者曰:“若王能信用吾道,吾道固为治世也,虽蔬食饮水,吾犹为之。若徒欲制服吾身,委以重禄,吾犹一夫耳,魏王奚少于一夫?”使者固请,子顺乃之魏;魏王郊迎以为相。子顺改嬖宠之官以事贤才,夺无任之禄以赐有功。诸丧职秩者咸不悦,乃造谤言。文咨以告子顺。子顺曰:“民之不可与虑始久矣!古之善为政者,其初不能无谤。子产相郑,三年而后谤止;吾先君之相鲁,三月而后谤止。今吾为政日新,虽不能及贤,庸知谤乎!”文咨曰:“未识先君之谤何也?”子顺曰:“先君相鲁,人诵之曰:‘麛裘而芾,投之无戾;芾而麛裘,投之无邮。’及三月,政化既成,民又诵曰:‘裘衣章甫,实获我所;章甫裘衣,惠我无私。’”文咨喜曰:“乃今知先生不异乎圣贤矣。”子顺相魏凡九月,陈大计辄不用,乃喟然曰:“言不见用,是吾言之不当也。言不当于主,居人之官,食人之禄,是尸利素餐,吾罪深矣!”退而以病致仕。人谓子顺曰:“王不用子,子其行乎?”答曰:“行将何之?山东之国,将并于秦。秦为不义,义所不入。”遂寝于家。新垣固请子顺曰:“贤者所在,必兴化致治。今子相魏,未闻异政而即自退,意者志不得乎,何去之速也?”子顺曰;“以无异政,所以自退也。且死病无良医。今秦有吞食天下之心,以义事之,固不获安;救亡不暇,何化之兴!昔伊挚在夏,吕望在商,而二国不治,岂伊、吕之不欲哉?势不可也。当今山东之国敝而不振,三晋割地以求安,二周折而入秦,燕、齐、楚已屈服矣。以此观之,不出二十年,天下其尽为秦乎!”

秦王欲为应侯必报其仇,闻魏齐在平原君所,乃为好言诱平原君至秦而执之。遣使谓赵王曰:“不得齐首,吾不出王弟于关!”魏齐穷,抵虞卿,虞卿弃相印,与魏齐偕亡。至魏,欲因信陵君以走楚。信陵君意难见之,魏齐怒,自杀。赵王卒取其首以与秦,秦乃归平原君。九月,五大夫王陵将兵复伐赵,武安君病,不任行。